飞鹿言情小说网

港岛:死党查尔斯,截胡戴安娜 第3章 掌控香江人的思想!

何东在世时,以“附股形式”投资英美商贾开办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公开集资时,何东会趁机买入大量股份。

入股后,何东会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些企业管理,再加以个人影响力,以保障投资回报,这就是早年何家成为香江第一望族的原因。

何世礼这一代人戎马半生,为国流血,压根没来得及发展家族产业,所以在何东去世后,何家人脉尚在,但在商业领域影响力却是在递减。

再加上曾祖母张莲觉居士幼信佛教,善根宿植,在香江最早设立的弘法道场──东莲觉苑,所以何家后人也笃信佛教,不问世事,何逑辰父亲就是代表人物。

何逑辰心里早有计划:“祖父,我想接管家族报刊产业,先从《工商日报》开始做起,控制香江传媒频道增强自身的影响力,立于不败之地后,接着再进入其他产业。”

一边说,何逑辰一边摊开报纸,将自己的计划陈列。

有过日后的经验,何逑辰自然知道报刊、电影、电视等行业的厉害之处,其实这些行业可以统称为传媒产业。

“要想掌控香江的财富,先要掌控香江人的思想,传媒产业虽然不能帮助我们在商业领域必胜,但却能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何逑辰颇有深意地说了一段话。

何世礼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想涉足传媒产业?目前全港报纸有中、英双文;日、午、晚三时报,报刊共有70家,竞争激烈。”

“销量方面,每日约有百万份报纸出售,香江目前人口数量约400万,相当于每4个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何家经营的《工商日报》每日售出约17万份,占据17%的市场份额。”

1926年何东接办《工商日报》,经营十分成功,在50年代中期,香江每日售出近45万份报纸,有15万份出自《工商日报》,可谓港媒执牛耳者。

但后来随着《明报》、《星岛日报》等刊社崛起,《工商日报》影响力日渐低落,甚至在80年代中期停刊,实在可惜。

何世礼这番话意思是香江报刊业太多,何逑辰一头扎进去,将要面临激烈竞争。

“祖父,香江报业猗欤盛哉,《工商日报》占据17%市场份额已经是大型刊社,说到竞争激烈,不仅仅是我们,其他报社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在竞争中控股其他报刊,控制全港报刊发行量,甚至做最大的报业传媒公司。”

何逑辰觉得竞争反而是一件好事,没有竞争的话,怎么会迸发出更大的市场?

目前的日销百万份报纸还是小意思,到了1989年报纸销量还将飞升到180万份。

以当时全港人口五百五十万人计,平均每三人拥有一份报纸,足见报纸对社会影响力之巨。

目前一份报纸售价约0.3港币,《工商日报》售报17万份,每日入账超过5万港币,加上广告刊登收入,报业赚的还真不少。

当然,何逑辰的心思不只报纸上,他还要进一步收购电视、电影、电台产业,创立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

全面掌控人类的思想,甚至输出意识形态,这才是传媒产业的价值所在。

何世礼闻言后摩挲着沙发扶手,脸色严肃像是在着重考虑:“逑辰,《工商日报》是你曾祖一手传递的刊社,目前由我亲自负责经营,本想交给你父亲,既然你想进军家族产业,那就让你试试看,需要多少资金?”

“哪里好意思跟祖父伸手要钱,我在伦敦金融城捞偏门赚的钱完全足够。”何逑辰挤眉弄眼地说了一句。

何世礼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吹胡子瞪眼:“你小子刚才说什么,还敢用话挤兑我!老陈,逮住他,我看他是想试试军体拳……”

陈副官笑道:“何将军息怒,逑辰无心之言。不过他在两年时间自己赚了500万美元,也确实是了不起。”

何鸿毅也主动出面说道:“父亲既然选择将《工商日报》交给逑辰管理,我是绝无意见。”

家族内其他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何逑辰接管刊社产业,很快意见便达成统一。

因为何逑辰的能力毋庸置疑,有不服气的也可以用两年时间赚500万英镑试试看。

“居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我现在就宣布,何家《工商日报》刊社产业现交于何逑辰经营!”

何世礼正式将一门家族产业交予小辈经营,这是一个鲜明的信号。

何家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何逑辰已然成为家族未来的支柱。

众人无有异议,何世礼接着感慨一声,眼神意味深长:“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是华人,根在香江。”

何逑辰目光坚毅:“祖父,经营《工商日报》刊社,我必将尽心竭力。”

从大堂出来后,何逑辰跟随父母返回住处。

一家三口谈心,说了些体贴的话,增进感情。

对于今日之事,何鸿毅夫妇内心欣喜。

他们笃信佛教,与世无争;而且何鸿毅还在港英政府立法局、行政局担任议员,出席各种社会职务。

所以对于商业他们并不十分热衷,反正有何东留下的家族信托基金,衣食无忧。

不过何逑辰有这门心思,他们也乐得支持。

“逑辰,既然你热衷商业,免不了有些不方便出手处理的事情,要跟陈副官多多沟通。”何鸿毅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港岛:死党查尔斯,截胡戴安娜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