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47章 霍光是搞不死的

后来呀,那个李陵,他又溜达到了北海边儿上,给苏武通风报信,说汉武帝已经一脚蹬天,驾鹤西游了。

苏武一听到这消息,哎哟喂,心里那个悲痛啊,简直了!

一连好几个月,每天早上晚上,都朝着南方嗷嗷大哭,那哭得叫一个稀里哗啦,最后都哭出血来了。

这时候,匈奴那头儿,壶衍单于上了位,可这单于的老妈,嗨,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

他们成天担心汉朝的军队会冲过来收拾他们,心里慌得一塌糊涂。

于是那个卫律,就给单于出了个馊主意,说咱们跟汉朝结个亲家算了,说不定能缓和一下这紧张的气氛。

过了没多久,汉朝的使者大摇大摆地到了匈奴,嚷嚷着要他们把苏武等人给放回来。

可匈奴那边儿也不是吃素的,眼珠子一转,就撒了个谎,说苏武已经挂了。

汉朝的使者也不傻,一看就知道有猫腻,后来又派人偷偷摸摸地来匈奴打探消息。

这次是常惠,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偷偷地见了汉使,教了他一招绝的,让他对单于这么说:“我们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的时候,一箭就射下一只大雁,哎哟,你猜怎么着?那大雁脚上居然绑着个绸子,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苏武他们被关在某个水洼子地方。”

汉朝使者一听这话,乐得屁颠屁颠的,就按照常惠教的去质问单于。

单于一听,左顾右盼,吓得脸色发白,赶紧跟汉使赔礼道歉:“哎呀妈呀,实在对不住,苏武那小子还真活着呢。”

这才不情不愿地把苏武和马宏等人给放了。

说起这马宏啊,他原来是汉朝派到西域各国的使者,跟着王忠光禄大夫混的小弟。

可惜啊,半路上被匈奴给截了胡,王忠战死沙场,马宏虽然被俘虏了,但也算是条硬汉子,就是不肯投降。

所以这次匈奴把苏武和马宏放回去,也算是给他们汉朝拍拍马屁、示个好。

李陵得知这个消息,乐得合不拢嘴,赶紧摆了个酒席给苏武送行,说:

“苏兄啊,你这次回去可算是出了名了,不仅在匈奴这里搞得风生水起,回去汉朝也是个大功臣啊!

说真的,那些史书上的大人物、画里的英雄好汉,哪个能比得上你啊!

你看我,虽然胆子小了点儿、怂了点儿,但假如当年汉朝能高抬贵手、饶我一命、保住我老母的话,我也能翻出点儿浪花来。

可谁知道呢,汉朝那帮狠人儿把我全家都给灭了,唉,我现在也没啥好留恋的了。

现在跟你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就是想让你知道我心里是咋想的。”

说完这些话啊,李陵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啊,就这样和苏武依依不舍地告了别。

话说啊,那时候单于老哥大手一挥,把当年跟着苏武去匈奴的汉朝小伙伴们,诶,就是那些还没投降也没挂掉的,一股脑儿全都叫来了。

哈哈,你说这单于老哥是不是挺够意思的,还记得这帮老伙伴呢!整整九个人啊,跟着苏武一起回到了大汉的温暖怀抱。

苏武他们一到长安,汉昭帝就乐得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得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

他立马下诏,让苏武用最豪华的太牢之礼——牛、羊、猪各一头,去拜拜汉武帝他老人家。

这汉武帝要是知道了,估计得从坟墓里跳出来呢!

然后啊,汉昭帝还给苏武封了个典属国的官儿,这官儿可不小哦!

又赏了他好多钱、地和房子,简直就是人生巅峰啊!

苏武这哥们儿估计晚上睡觉都能笑醒呢!

说起来啊,苏武这哥们儿在匈奴待了整整十九年呐!

去的时候还是个小鲜肉,回来的时候头发、胡子都白了,你说这岁月是不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地催人老啊!

霍光、上官桀这俩朝廷大佬呢,跟李陵关系挺好的。

他们就特地派了李陵的好朋友任立政等人,去匈奴劝他回国。

可惜啊,李陵这哥们儿挺有骨气的,说:“回国是容易,但大丈夫可不能两次受辱!”

最后啊,他还是选择了在匈奴安度晚年,估计他也是喜欢上了那里的羊肉串和大草原吧!

那年夏天啊,大旱,地里的庄稼都渴得嗷嗷叫,像是在唱“我要喝水,我要喝水”。

老百姓们都在祈祷:“老天爷啊,快下雨吧!”

一转眼就到了秋季七月,汉昭帝听了那些贤良、文学们的建议,决定把酒类专卖官员给撤了。

说起来啊,汉武帝末年的时候,国家财力大耗,户口都少了一半,像是被打了个对折似的。

霍光这哥们儿挺懂时务的,就给百姓们减轻了赋税和徭役,让大家喘口气儿。

老百姓们都高兴地说:“哎呀,这霍光真是个好人啊!”

现在跟匈奴又和好了,百姓们的日子也渐渐好过了起来,就像是回到了汉文帝、汉景帝那时的安定、繁荣。

大家又开始唱起了小曲儿,跳起了广场舞。

汉昭帝还特地下了诏书呢,因为町侯毋波带着他的小弟们成功镇压了叛乱啊,就封他为町王,还赐给田广明关内侯的爵位。

哎呀妈呀,这真是国家昌盛、万事兴旺啊!

大家伙儿都跟着高兴得不得了!估计这会儿汉昭帝正偷着乐呢:“嘿嘿,我治理的国家就是牛!”

汉昭帝元凤元年,那可是公元前80年呐。

话说这一年,春天的时候,武都郡的氐族人突然闹起了反。

汉昭帝一听这事儿,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就派了执金吾马适建、龙侯韩增、还有大鸿胪田广明这几位大将,带着三辅地区和太常的刑徒们,前去镇压。

诶,这些刑徒们可真是走了狗屎运,原本是要吃牢饭的,现在不仅被免了刑罚,还能去平叛立功,简直是祖上积了大德啊!

一转眼,夏天到了,六月里,皇帝大赦天下,万民欢庆啊。

大家都觉得皇帝真是个好人,这下子牢里的囚犯都乐开了花。

接着呢,秋天也悄然而至,七月乙亥那天,出现了日全食。

哎呀,那个天昏地暗啊,老百姓们都吓得不敢出门,还以为是天狗食日呢!

到了八月里,皇帝又改了年号,叫元凤元年,图个好兆头。

看来皇帝也是挺迷信的嘛!

这会儿啊,上官桀父子俩可是朝廷里的大红人。

他们对长公主那个感激涕零啊,简直就像是猫见到了鱼一样。

于是呢,他们就想给丁外人弄个封侯当当。

可是霍光这老头子就是不肯松口,诶,你说气人不气人。

上官桀父子俩可不死心,他们想啊想啊,终于又想出了个主意。

他们想给丁外人弄个光禄大夫当当,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见皇帝了,说不定还能露露脸呢。

可是啊,霍光这老头子还是不肯松口,就像是铁了心要跟他们对着干一样。

长公主这下可急了眼了,对霍光是又怨又恨啊。

她想啊:这老头子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我可是长公主啊!

而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呢?

他们几次为丁外人谋求官爵都未能如愿以偿,也觉得脸上无光啊心里那个憋屈得慌啊!

说到上官桀的岳父啊,他宠爱的一个叫充国的人可就不老实了。

这充国啊当了个太医监,还挺得意忘形的呢!

他竟然私自闯入宫殿去了!

结果被抓了个正着!

判了死罪!

哎呀呀,眼看着处决犯人的冬季就要过去了,这充国的小命可就难保了呀!

长公主赶紧为充国交纳了二十匹马赎罪,这才保住了他的小命儿。

这事儿过后啊,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对霍光是更加怨恨了呀!

而对长公主呢?

则是感激不尽呐!

想当年,汉武帝时期,上官桀就已经是九卿之一,地位比霍光还高呢!

现在上官桀父子俩都是将军了,皇后还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呢!

可这霍光老头子,只是皇后的外祖父罢了,却把持着朝政大权不放!

这可把上官安父子给惹毛了,他们决定要跟霍光争个高下,看看谁才是朝廷里的老大!

再说说那燕王刘旦啊,他觉得自己是汉昭帝的兄长,理应继承皇位才对。

所以啊,他没能当上皇帝,心里就怨恨不已,整天嚷嚷着要造反。

还有那御史大夫桑弘羊啊,他创立了盐铁酒类专卖制度,给国家赚了不少钱呢。

他觉得自己功劳大大的,就想给子弟们求个官职当当。

可是霍光这老头子就是不给面子,拒绝了他。

所以啊,桑弘羊也对霍光怀恨在心,整天想着怎么整倒这老头子。

哎呀,这一来二去的啊,盖长公主、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他们就都跟刘旦勾结在一起了,密谋着要除掉霍光这老头子呢!

哎呀,这朝廷里可真是暗潮汹涌啊,一场大风波眼看着就要来临了!

话说那刘旦,这哥们儿可真是个狡猾的狐狸。

他派了孙纵之等一帮人,一批又一批的,带着大把的金银、闪闪发光的珠宝、还有跑得飞快的马儿,一股脑儿地奔向长安城。

干嘛呢?

去巴结那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大咖。

这不就是明摆着拉关系、搞串联,准备挖墙脚嘛!

上官桀这帮人收了钱财,那当然得给人家办事儿啊。

于是,他们就造假,伪造了燕王的上书,胡说八道地说:

“那霍光啊,出个门儿检阅一下郎官和羽林军,搞得跟皇帝出巡似的。

又要清道、又要赶人,还得让太官提前给他准备吃的喝的。”

还说:“你看那苏武,被匈奴扣了二十年都不屈服,回来后就给了个小官儿。

再看看那大将军长史杨敞,啥功劳都没有,就被提拔了。

霍光还私自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这手头权力可真够大的。”

等到霍光放假,不在朝中,他们就把这事儿告到了汉昭帝那儿。

上官桀想借朝廷的手,让有关官员去查办,再联合桑弘羊和大臣们一起把霍光拿下,撤他的职。

可谁知道,这告状信上去了,汉昭帝却压根儿就没理,这可把上官桀等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二天早上,霍光上朝,听说了这事儿,心里那个慌啊,就躲在画室里不敢出来。

汉昭帝问:“大将军在哪儿呢?”

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燕王告他状,他不敢进来。”

汉昭帝一听,直接下令:“叫大将军进来。”

霍光进殿后,摘下官帽,磕头认错。

汉昭帝却说:“将军把帽子戴上。我知道这告状信是假的,你没错。”

霍光听到这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便问:“陛下是怎么知道的呢?”

汉昭帝说:“你去广明检阅郎官是最近的事儿,选调校尉也还不到十天,那燕王离这儿那么远,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呢!再说了,你要是真想造反,哪还用得着选调校尉这么麻烦。”

哎呀妈呀,要知道这汉昭帝,当时才十四岁啊,就这么精明。

尚书和旁边的官员都惊呆了,心想:这皇上真是个小鬼头啊!

后来发现,那送告状信的人果然跑了,汉昭帝下令快抓。

上官桀等人吓得要命,就跟汉昭帝说:“这只是小事儿,不用这么追究。”

可汉昭帝就是不听他们的。

后来,上官桀的同伙中有人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一听就火了:

“大将军是好人,先帝让他帮我,谁再敢说大将军坏话,我就收拾他!”

从此以后,上官桀等人就再也不敢惹霍光了。

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

下面先说一说,李德裕这老哥,可真是个眼界开阔的主儿。

他对这事就开炮了。

他说啊,君主得明察秋毫,得能洞悉那些心怀鬼胎的小人儿,才能让邪恶无处遁形。

看看咱们汉昭帝,啧啧啧,真是个火眼金睛的明君啊。

这一点,不仅让周成王感到羞愧难当,就连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他们,估计都得甘拜下风。

想当初,那周成王听了管叔、蔡叔的瞎话,结果让周公老先生左右为难,最后还得东征西战。

汉高祖呢?

一听陈平离开魏国,又背叛了西楚,立马想甩掉这心头大患。

汉文帝就更别提了,误以为季布是个酒鬼,不适合当天子的近臣,就把人家发配到地方当太守去了;又怀疑贾谊这小伙子权力太大,可能会造成混乱,于是又冷淡了这位才子。

汉景帝也是,听了谗言,觉得杀了晁错就能平息七国之乱,结果呢?把位列三公的大臣给宰了。

这就叫“疑心生暗鬼,谗言害死人”。

李德裕说,咱们汉昭帝要有伊尹、吕尚这样的辅佐,那周成王、周康王他们都得黯然失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