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01章 再说一说周亚夫

话说景帝,可真是个仁慈的皇帝啊!

他看着那些罪犯被打得屁股开花,简直就像自己的心被刀割一样。于是呢,他就下令:“少打几下吧,让这些罪犯也少受点罪。”

可谁知道呢,就算打得少了,那些罪犯还是像脆皮炸鸡一样,一不小心就挂了。

景帝一听这事儿,心里那个郁闷啊,于是又下令:

“再打少点!原本该打三百下的,现在打二百下;原本该打二百下的,现在打一百下。”

他还特地搞了个笞刑法令,连笞杖的尺寸和材质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那笞杖啊,得用五尺长的竹子做,手握的地方得有一寸粗,末梢得削得薄薄的,像个竹片儿一样,还得把竹节都磨平了,免得打人的时候给罪犯带来额外惊喜。

受刑的罪犯呢,得趴在地上,撅起屁股等着挨打。

而且啊,一个罪犯打完之后,才能换另一个行刑的人上场。

这样一来,受笞刑的罪犯总算是能保住小命了。

可是呢,这样一来也闹出了个大笑话。

死刑还是那么重,但其他的惩罚却变得轻飘飘的。

百姓们一看,这违法犯罪的成本也太低了吧!

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哎呀,违法犯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哎,这让景帝听了,可真是哭笑不得啊!

话说这六月天,匈奴人可真是不怕热,一股脑儿地就攻入了雁门郡,

像逛街一样一路杀到了武泉县,顺道儿还把上郡给借走了,

官府牧马场的马匹,被他们抢得连马毛都不剩。

汉军将士们虽然拼死抵抗,可还是有二千人领了盒饭!

这时候,陇西的李广将军,正悠哉悠哉地,担任着上郡太守。

有一天,他带着一百名骑士出门遛弯儿,结果不巧遇上了几千匈奴骑兵。

匈奴人一看李广他们人数这么少,还以为是汉军大部队送来的外卖呢,顿时都吓了一跳,赶紧占据高山摆开了架势,准备大快朵颐。

李广手下的骑兵们一看这架势,吓得差点儿没从马上摔下来,心想:“这下完了,要被匈奴人当午餐了!”

可李广将军,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他淡定地制止了大家:

“别急,咱们现在离大军还有数十里远呢,

就这么点人跑回去,匈奴人一追一射,咱们立马就得变成刺猬。

不如留下来,让他们以为咱们是大部队的开胃菜,不敢轻易下口。”

说完,李广一挥手:“别怕,跟我来!”

大家硬着头皮,往匈奴阵地靠近,走到离他们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李广又下令:“都下马解下马鞍!”

骑兵们一听都急了:“敌人这么多,还这么近,万一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李广笑了笑:“你们懂什么?敌人估计我们会逃跑,我们解下马鞍,就是向他们表示我们不逃跑,这样他们就更相信我们是死士了。”

果然,匈奴骑兵一看李广他们这么淡定,反而不敢进攻了。

这时候,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查看情况。

李广见状,立刻上马,带着十多个骑兵冲了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位白马将军。

然后又悠哉悠哉地,回到了自己的百骑阵营中,解下马鞍,让大家放开战马,卧地休息,仿佛是在野餐一样。

这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匈奴骑兵们,对李广他们的行为,感到十分困惑和害怕:“这汉军是不是疯了?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到了半夜时分,他们仍然担心附近有埋伏的汉军大部队,会趁夜袭击他们:

“算了算了,这顿饭不好吃,撤了吧!”

于是只好领兵撤走了。

等到黎明时分,李广才带着他的人马,安全地回到了大军营垒中去了。

哎呀呀!这位李广将军可真是个人才啊!

他这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精神,可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看来咱们以后也得学着点儿,别一遇到事儿,就慌得跟个没头苍蝇似的!

话说啊,那年秋天七月二十九。

日头居然被“吃”了,又出现了日食!

人们又慌了,不少人作坏事。这都是因为郅都。

再说,自从那个郅都翘辫子之后,长安城里的皇族宗室啊,简直就像炸了锅一样,一个个都凶神恶煞的,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儿。

景帝一看,这哪儿行啊,得找个人来镇镇场子。

于是呢,就把济南都尉那个南阳猛人宁成,给调到中尉来了。

这宁成啊,治理手法跟郅都差不多,就是清廉方面嘛,嘿嘿,差了点儿火候。

不过啊,那些宗室皇族、地方豪强一听到他的名字,都吓得瑟瑟发抖。

这不,城阳王刘喜也一命呜呼了,景帝就更得加把劲儿治理国家了。

到了景帝后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3年春天,正月里,

景帝发了个大招,下诏书说:

“审判案件可是国家的大事啊。

人有聪明的,也有笨的,官有大有小。

有疑问的案子,得交给上级机构复审;

上级机构还解决不了,那就得交给廷尉去。

下级把疑案送上去,发现断案有误,送案子的官员不用负责任。

咱们这么干,就是为了让那些审案的官员,能够宽松点儿,别老盯着老百姓的小过错不放。”

三月里,景帝又发了个大红包,下诏大赦天下,给老百姓减减刑。

夏天呢,又特许百姓相聚饮酒五天,还允许卖酒。

这可把那些爱喝酒的老百姓给乐坏了,一个个都喝得醉醺醺的,跟天天过年似的。

五月初九那天,地震了!

上庸那地方,地震了整整二十二天,城墙都给震塌了。

可见那时候的地震有多猛烈,就像天翻地覆一样。

秋天呢,七月二十九又出现日食了。

第二天,丞相刘舍就被炒鱿鱼了。

哎,这刘舍也真是倒霉透顶啊,日食第二天就丢了乌纱帽。

不过话说回来啊,那时候的人,确实把天象看得很重要啊,皇帝也得顺应天意,来治理国家呢。

咱们现在看这事儿啊,虽然觉得有点好笑,但也得佩服古人那份儿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啊!

嘿,八月份可真是个多事之秋啊,老铁们!

咱们的景帝老爷子又开始搞事儿了,他把御史大夫卫绾,给提到了丞相的位置,还让那个南阳来的卫尉直不疑,坐上了御史大夫的宝座。

说起这个直不疑啊,哈哈,这哥们儿真是太逗了!

想当年啊,直不疑还只是个小小的郎官,跟一群哥们儿,挤在一个小破屋里。

有一天,他同屋的一个兄弟,请假回家了,结果走的时候,竟然迷迷糊糊地,把另一个哥们的黄金给带走了。

过了两天,那个丢了黄金的哥们儿,才发现自己的宝贝不见了,他就琢磨着:

“这直不疑平日里看着老实巴交的,肯定是他干的好事儿!”

直不疑听说了这事儿,也没怎么辩解,直接就跑去买了一堆黄金,还给了人家,还顺便说了句:

“不好意思哈,兄弟,是我拿了你的黄金。”

过了段时间呢,那个请假回家的哥们儿回来了,一看自己兜里的黄金还在,这才知道自己摆了个大乌龙,赶紧把黄金,还给了原来的主人。

那个冤枉了直不疑的哥们儿啊,一时间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简直是无地自容啊。

从那以后呢,大家都纷纷传言说,直不疑这个哥们儿靠谱,值得信赖,于是他就一步一步地,爬上了中大夫的高位。

可是啊,人一出名,就容易招人嫉妒。

有人看着直不疑升官发财了,心里就不爽快了,开始在朝廷上散布谣言,说他跟他嫂子有一腿。

这消息传到了直不疑的耳朵里,他却只是翻了个白眼说:

“我连哥哥都没有,哪儿来的嫂子啊?”

他也没去搭理那些造谣的人,毕竟清者自清嘛,谣言止于智者。

这个直不疑啊,可真是个老实本分又幽默风趣的好官啊!

我们再说一说周亚夫。

话说啊,有一天景帝在宫里闲得蛋疼,就把周亚夫给召来了,想跟他扯扯闲篇儿,吃吃饭啥的。

这景帝啊,也是个搞怪的主儿,给周亚夫上了一大盘肉,哎呦喂,那肉啊,连切都没切,更别说筷子了。

周亚夫一看这架势,心里就犯嘀咕了:“这景帝今天是抽哪门子风啊?想跟我玩啥把戏呢?”

周亚夫心里那个憋屈啊,可又不敢明说,只好偷偷地,给管宴席的官员使了个眼色,让他们赶紧拿筷子来。

这景帝呢,就坐在那儿一脸坏笑地,看着周亚夫,像是在欣赏他的窘态。

等筷子一拿来,景帝就开始逗他了:“周亚夫啊,这莫非不满足您的胃口吗?”

周亚夫一听这话,就知道景帝是在故意整他,可他又不能发火,只好摘下帽子向景帝赔罪。

景帝呢,也没怎么为难他,就让他起来了。

可周亚夫心里那个气啊,哪儿还待得住?

于是就脚底抹油——溜了。

景帝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就自言自语地说:“这货一脸怨气,肯定不能当小皇帝的臣子。”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你说这景帝吧,好歹也是个皇帝,咋就跟个熊孩子似的捉弄人呢?

这周亚夫也是够倒霉的,吃个饭,都能吃出这么多幺蛾子。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皇帝跟大臣之间的关系啊,还真是跟咱们普通人一样微妙得很呢!

有时候啊,就得这么互相试探,互相琢磨,才能维持得了这朝廷上的平衡啊!

周亚夫那可是个人物啊!

但是呐,人走背字儿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这不,他那坑爹儿子想着给老爹整个大惊喜,居然从工官那儿淘了五百件铠甲盾牌,给皇室殉葬用的那种!

艾玛,这儿子胆儿也太肥了吧!

买了这么多宝贝,得找人搬啊。

这周亚夫的儿子呢,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对雇工们又打又骂,还不给工钱。

雇工们那个气啊,可又不敢吭声。

后来一想,这可是盗买皇室专用器物啊,于是怀着满腔怨恨,一纸诉状,就把周亚夫的儿子给告了。

这一告,可把事儿给捅大了,直接把周亚夫也给卷了进来。

景帝一看这告状信,鼻子都气歪了,立马下令,让司法官员好好审理这个案子。

官员们拿着小本本,一条条地审问周亚夫,可这货就是硬气,拒不回答。

景帝知道了,更是火冒三丈,直接开骂:“朕用不着你的供词,照样能办你!”

然后,一纸诏书,就把周亚夫给发配到廷尉那儿,受审去了。

廷尉审问周亚夫的时候啊,那场面唉呀,没法看。

廷尉问:“你为啥要造反?”

周亚夫一脸无辜地说:“我买的东西都是殉葬用的,咋就成了造反呢?”

审案的官员一听就乐了,冷笑道:“你就算不在地上造反,也得在地下造反!”

这话,说得周亚夫直接无语凝噎了。

当初官吏来抓周亚夫的时候啊,他就想一了百了算了,幸好他夫人给拦了下来。

可是呢,最后还是被关进了廷尉的大牢里。

这周亚夫一肚子委屈没处说,于是就开始绝食抗议了。

结果绝食了五天之后呢,就吐血而亡了。

您说,这周亚夫是不是个倒霉催的啊?

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

有命短的,就有命长的。

这一年啊,咱们的济阴王刘不识同志,终于熬到了百岁,然后一脚蹬了西天。

人间呢,就少了一位贤王,

天堂呢,估计多了一位闲王,

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再也不用管人间那些烦心事儿了。

转眼啊,就到了景帝后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42年。

春季正月里,哎呀妈呀,这地震可真是够拼的,一天之内就震了三次!

震得人心惶惶,都在猜测这是不是天降异象,说不定是济阴王刘不识,在天堂里摇滚乐玩得太嗨,把地都给震了。

三月间呢,匈奴那帮哥们儿又不安分了,开始入侵咱们的雁门郡。

太守冯敬这哥们,也是条汉子,直接就跟匈奴干上了,结果呢,英勇战死。

朝廷得知消息后,赶紧征发战车、骑兵、步兵去驻防雁门郡,说啥也不能让匈奴那帮蛮子,再嚣张下去了。

春季啊,原本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加上连年歉收,百姓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景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诏禁止内地各郡的臣民用粮食喂养马匹;

谁要是敢违犯这禁令,官府就直接没收他的马匹。

这可真是为了节省粮食,让百姓们能够有口饭吃啊。

估计那时候的马匹都瘦得跟驴似的,走在路上,都怕被人误以为是骆驼。

夏季四月一到,景帝就开始了他的“唠叨秀”:

“喂喂喂,你们那些整天追求奢侈生活的家伙们,悠着点儿啊!

别再整天盯着那些,精雕细琢的器物,和五彩斑斓的丝织品了,小心把农业和纺织业给整垮了!

到时候,天下人饿肚子、百姓挨冻,你们一个个都得成罪犯!

为了给你们树立榜样,朕要亲自下地耕田,皇后也得亲自养蚕织布!

以后谁也别再想着,进贡那些奢侈品了,宫廷饮食也得节俭点儿,

还有那些繁重的徭役赋税,也得给我减减!

咱们得一起努力发展农业和纺织业,听见没?”

皇帝老儿也是蛮拼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天下要是真有那么容易治理,那早就太平盛世了!

可惜啊,总有那么些狡猾狡猾的家伙,在背后搞小动作,贪赃枉法,欺压百姓!

你说那些县丞、郡国守们,一个个都执法犯法,跟盗贼勾结在一起,就是官匪一家亲啊!

所以啊,咱们这景帝老儿也是气得不行了,直接下命令说:

“你们这些当官的,都给我听好了!

谁要是不履行职责,政绩不好,给我惹麻烦,丞相你直接给我报上来!

咱们一起给他们定个罪名,好好处置他们!

还有啊,把这道诏书,给我全国公布出去,

让那些百姓们都知道,咱们朝廷的决心和本意,

也让那些不法之徒,好好掂量掂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