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明:双太孙对比,老朱酸了! 【7】大明毒瘤,举人进士!

北平,燕王府。

朱棣凝目看向半空,对于光幕上朱允炆的话,沉思不已。

片刻之后,朱棣朝旁边的老和尚问道:

“大师,光幕上所说,是否为真?”

老和尚转过头,看向朱棣,说道:

“自西周以来,华夏就没有千年的帝国。”

“国家兴衰,与很多原因有关,不过光幕上所说的土地兼并,的确存在。”

“西汉时期,因为西汉朝廷有个迁茂陵令,会将各地的大地主豪绅,强制迁移到茂陵附近。”

“这样一来,这些地主豪绅所占据的土地,就不得低价卖出去,官府买到之后,再重新分配给当地的百姓。”

“如此就能稍微缓解地主豪绅,兼并土地的症结。”

“可到了东汉年间,朝廷无力再管制这些地主豪绅,导致短短百年时光,地主豪绅成长为世家,肆意兼并土地,百姓失去生活来源,只能流离失所。”

“最终,黄巾起义,群雄并起,葬送了东汉朝廷。”

“四百年大汉,由此而亡,咱们大明如果能持续四百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又何必纠结于万世千秋呢?”

老和尚说到最后,虽然没有明确的告诉朱棣,大明会不会因为藩王而亡,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藩王的确会导致土地兼并。

朱棣听完,眉头深深皱起。

“如果废除藩王,那大明是否会国祚绵长?”

“不一定。”

老和尚轻轻摇头,说道:

“贫僧刚才说了,国家兴衰,不仅跟土地兼并有关,还有其他因素。”

“如果废除藩王,蒙古人打进来了,那大明还是会衰败。”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还是要看如何抉择。”

“蒙古人吗?”

朱棣目光看向北方,“本王驻守边境,可以抵御蒙古人。”

“可周王,湘王,鲁王这些人,他们封地在内陆,父皇为什么还要分封他们?”

老和尚眼神悠悠,耐人寻味的说道:

“边境的藩王防蒙古,内陆的藩王,自然是防藩王。”

“殿下,每一个藩王周围,都有着其他藩王,就是为了相互监视。”

“陛下的封王戍边,很不简单!”

朱棣心中一惊,想到身后的辽王,宁王,还有旁边的晋王,已经挡在自己南下的鲁王。

原来,封王戍边,防的不仅有外敌,还有内鬼。

“父皇深谋远虑,我不及也!”

...

光幕之上。

【朱允炆一番推理,将大明藩王称作新门阀,使得朱元璋十分不快。】

【“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是不是宋濂?”】

【“来人,立刻将宋濂捉拿归案,咱倒要问问他,是谁让他挑拨天家感情的??”】

【毛骧当即就要带人去抓宋濂,却被朱允炆给拦了下来:“站住!”】

【“皇爷爷,这是孙儿自己想到的,跟宋夫子无关。”】

【“如果皇爷爷要抓宋夫子,孙儿以后都不再理你了!!”】

【朱允炆小脸上满是气愤,朱元璋见状,头疼不已,不过他还是挥手让毛骧退下。】

【“藩王的事情,且先不说,你说说土地兼并的第二个罪魁祸首吧。”】

【“孙儿以为,土地兼并第二个罪魁祸首,就是大明的举人和进士!”】

【朱允炆小手伸出两根手指头,说道:“皇爷爷为了体恤天下学子,曾经下旨,凡是大明的举人和进士家中全部免税。”】

【“而且功名在秀才之上的读书人,还能领取朝廷的补贴。”】

【“皇爷爷对读书人的爱护,孙儿能够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面色不解的说道:“什么问题?”】

【朱允炆没有回答,反而朝向朱元璋问了一个问题:“孙儿想问皇爷爷,假如皇爷爷考上举人之后,最先做的事情是什么??”】

【“考上了举人,当然是继续准备考进士,只有考上了进士,未来才能前途无量啊!”】

【听到朱元璋的回答,朱允炆摇了摇头,“举人考进士,百中无一,能考上进士之人,全都是各地的佼佼者。”】

【“天下学子如同过江之鲫,举人们好不容易考上功名,最先做的并不是准备考进士,而是收地。”】

【朱标满脸困惑,“收地?收谁的地?”】

【“当然是同乡百姓的地啊!”】

【朱允炆理所当然的说道:“朝廷田税十税二,如果举人学子们,告诉老乡,只要把地投在自己名下,自己只收他们十税一的税,你说那些百姓会不会把地挂在举人名下?”】

【“恐怕到时候,百姓会自发主动的找到这些举人们,把地投效给他们,以此来减少需要缴纳的税款。”】

【“举人如此,进士当然也会如此。”】

【“皇爷爷试想,长久以来,大明的土地,全都归于举人,进士名下,大明还能收到田税吗??”】

【朱元璋听到这些,整个人气的顿时脸色通红,大怒道:“他们敢!!”】

......分割线......

求点鲜花,评价票,感谢各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明:双太孙对比,老朱酸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