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四合院:抗鹰归来的何家三叔 第17章 交代

听到了杨国荣的问话,何大明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杨厂长,对于这份工作我十分的满意,可是介绍信上所说的是一级科员,距离科长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呢,这样做恐怕会违反上级规定吧。”

对于杨国荣的安排,何大明是打心底里满意,

毕竟自己重新回到四九城,只不过是为了龙气而来的,至于是什么工作岗位,他也不甚在乎。

而保卫科科长虽然远离权力的中心,但是在保卫科之内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需要担心因为得罪了谁而被穿小鞋,

每天勾心斗角的,他也是烦累。

至于其他人心里所担心的不能够升迁的问题,对于何大明来说,则没有任何的顾虑。

现在果党的人刚刚才退出大陆,留在四九城的敌特不知道有多少,以他的能力,一天抓个两三个也不成问题,只不过没有那个必要罢了。

“这件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向上级领导打报告的。”

“按照咱们部队的习惯,你这个副营长回到了地方之后,本来也应该上任副科长。”看到对方同意,杨国荣很是开心。

“那我在这里就多谢领导了。”既然对方执意如此,何大明也没有再次推脱的理由,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好好好,好同志,我这就带你去保卫科看看。”

杨国荣直接站了起来,拉着何大明便是要向外面走去,

何大明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接待室,脸上带着些疑惑的开口道:“厂长,这接待室没人能行吗?”

杨厂长一拍脑门笑着说道:“哎哟,你瞧瞧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小李小李,厕所上好了没有?快出来,这接待室没人看着了。”

“唉,厂长你有事就先走吧,我马上就好。”远处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杨国荣向何大明投过去一个尴尬的目光开口道:“刚才我过来检查工作,想到这小子拉肚子,慌忙的跑到了厕所,这才过来让我守一会儿。”

“杨厂长可真是随和,厂里有您这样的领导也是幸运之事。”

何大明这话可不是恭维,红星轧钢厂作为四九城里最重要的重型产业,一个厂的厂长和区里的各大局局长地位也差不多了,其重要程度,说不定还要更胜一筹,能够像杨国荣这样亲自下来督查工作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杨国荣摆了摆手:“我这也是在战场上负了伤没有办法才退了下来,既然不能在前线为国家出力,那咱到了后方也是尽力而为。”

两个人谈话之间便来到了保卫科。

“杨厂长。”

保卫科的人见到了杨国荣之后,连忙敬礼说道。

杨国荣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随后将何大明给拉了过来,

看到众人疑惑的目光,杨国荣笑着开口说道:“自从保卫科上任科长马德龙英勇牺牲之后,咱们保卫科科长的位置一直都是一个空缺的状态。”

“刚好今天何大明同志转业回来,大家不要看这位同志年轻,可人家现在已经是副营长了,也立过不少功劳,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四次,可谓是功勋卓著,现在我准备让何大明同志来咱们厂保卫科担任科长,大家鼓掌欢迎。”

虽然杨国荣已经看过了对方的资料,知道对方的能力,

可是毕竟到如今何大明年仅二十三岁而已,甚至比下面站着的一群保卫科的办事员年龄还要小,如果不搬出对方的功绩的话,肯定会有人不服气。

果不其然,在听到了杨国荣的诉说之后,原本稀稀拉拉的掌声瞬间变得掌声雷动,持续了许久才停了下来。

何大明用尖锐的目光扫视过众人,随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开口道:“在今后的日子,就劳烦诸位多多帮忙了。”

“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何大明同志,你跟我进办公室一趟。”

说话之间,杨国荣便率先走进了办公室,何大明也跟着走了进去。

前任科长马德龙的办公室陈设极为的简单,只有一张简陋的桌椅用来办公,不过此时上面也是一尘不染的,显然是有人精心打扫过。

看到了桌面,杨国荣不禁感慨着说道:“老马他走了都快半年了,这群家伙果然还是忘不了他。”

随后又将目光投向了何大明:“大明,你知道在保卫科什么最重要吗?”

“如果是在战场上,我会说是守住阵地最重要,可是现在这里是保卫科,是四九城,我只能说自己的性命最重要。”何大明回答道,他倒也是没有掩饰什么。

在战场上人的性命不值钱,可是到了这种和平的年月,每一条命都是尤为的珍贵。

杨国荣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可惜老马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何大明同志,不是我杨国荣贪生怕死,不过咱们都是从战场上九死一生拼下来的,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如果不是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地步,我劝你还是要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主。”

“好了,好了,不说了不说了,再说下去又聊的太多了。”

看得出来杨国荣对上一任保卫科科长还是有些感情的,随后便听到他继续开口道:“大明啊,你现在住在什么地方?”

“住在我哥哥的家中,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何大明回应道。

杨厂长皱眉:“那这样吧,你现在就在这写一个住房申请,我当场给你审批,马上拿到房管科,先把你的住房问题给落实下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四合院:抗鹰归来的何家三叔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