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朱元璋:开局看朱棣靖难直播 第三十章 教太监读书?朱元璋傻眼了!

朱高燧虽然存在感低多了,好歹也是朱家子孙,朱元璋和朱标都很爱崽崽,马上竖起耳朵听。

梁丰:“朱瞻基俘虏了朱高煦后,班师回朝时途径献县之单桥,户部尚书陈山迎驾并建议朱瞻基趁大胜去彰德,把朱高燧一并解决。

对此事朝中大臣基本分为两派,杨荣等人支持陈山的主张,杨士奇、夏原吉等则反对。

朱瞻基认为父亲一向对二位叔叔很友爱,二叔朱高煦谋反不能被赦免。

但三叔朱高燧没有谋反迹象,看在祖父和父亲的份上,朱瞻基不忍心降罪朱高燧,只是发送玺书奏折给朱高燧。

朱高燧比他二哥要识趣得多,看完玺书奏折后喜极而泣,哭着说:‘吾生矣。’随即上奏表示感谢。

朱高燧还放弃了常山中护卫以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朱瞻基收回了他的护卫部队,但没有收回仪卫司,算是给了他体面,朱高燧就此平安。

朱瞻基对避免了杀朱高燧很高兴,后来对朱高燧日益亲切,宣德六年,朱高燧病逝,朱瞻基令其子承袭王位。”

朱棣松了一口气,朱元璋瞟了他一眼,“放心了吧,我就说这孩子不错。”朱棣只好点点头。

梁丰:“处理好了第一家庭内部的麻烦事,朱瞻基可以专心处理国事了。

宣德三年八月,朱瞻基亲自带军巡视北方边境。九月正好碰上游牧民族兀良哈部来会州抢劫。

见外敌入侵,朱瞻基秒变大将,亲自带领精锐骑兵三千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

朱瞻基本人还射死三人,可见他的个人武力也不错,兀良哈部只好请求投降,朱瞻基斩杀其首领,随后才班师回京。

宣德四年,朱瞻基赐《猗兰操》书给大臣,让他们为国家举荐人才,同时学习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使朝中人才济济,政治清明。

从宣德五年开始,朱瞻基陆续发布一系列宽和惠民的命令,如停止工部采木,停掉一些不必要的宫廷采买,放宽马政,招安抚恤流民,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宽省刑狱等等。

朱瞻基不仅努力干活,他还确实有这个干活的能力,不像槐宗那样越干活越糟糕。

朱瞻基之所以被称为六边形战士,主要就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非常全面,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军事能力前面说过了,朱瞻基还好读书、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后人赞誉他“文似李世民,艺比宋徽宗”,是一位堪称全才的帝王。

朱瞻基的才艺这么多,后人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喜欢逗蛐蛐。

朱瞻基在执政后期对蛐蛐的喜爱达到顶峰,为了能找到最强的蛐蛐,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选蛐蛐的风波

民间因此戏称他为蟋蟀天子。

不过总得来说朱瞻基实在算是个好皇帝,在他勤勤恳恳、每天加班的努力下,大明帝国日渐繁荣强大,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宣德之治,盛世由此降临。

同时,他和他父亲在位期间被合称为继文景之治等盛世之后的又一著名盛世——仁宣之治。”

朱元璋的脸上笑开了花,“也是个好孩子啊!老四,别拉着个脸了,高炽瞻基父子不比高煦强得多!有这种子孙才是福气呢!”

朱元璋很满意,老四家爷孙三代都算英主,太难得了。

梁丰:“朱瞻基对明朝造成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后人往往忽略了这位皇帝的重要性,朱瞻基可以说一手改变了朱元璋主导建立的政治格局。”

这回轮到朱元璋傻眼了,他终于明白朱棣听见朱高炽改弦易辙为什么那么生气了。

“什么?咱都定得好好的这孩子为什么要改啊!就按照咱留下的祖训录治理国家不行吗?”

梁丰很快解答了他的疑问:“说实在的,朱瞻基改祖制也算是迫于无奈,因为大明立国已经五十多年了,举办过十几次科举。

随着录取的进士举人增多,他们通过同乡、同门和同事的关系拉帮结派,文官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

朱瞻基虽然能力强,肯干活,但他到底还比不上他曾祖父朱元璋那种超人,他一个人干不完所有活,也斗不过整个文官集团。

斗争形势变化了,皇帝的打法也只能变一变。

朱瞻基慢慢把皇帝的权力分成了“票拟”和“批红”两部分。

一方面,朱瞻基规定内阁大学士代为浏览所有奏章,并提出适当的答复或处理意见贴在奏章上,送给皇帝御批,这就是所谓的票拟。

另一方面,皇帝如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就进行批示,再将奏章或命令分送给主管的部门去贯彻执行。

由于皇帝批示奏章使用的是红笔,所以这一权力就被叫做批红。”

劳模朱元璋大大的不理解!“好好干活怎么会干不完?这小子偷懒了吧?

当皇帝还怕批奏章辛苦吗?仅仅因为怕辛苦就分权?

咱看他是皮痒了想挨揍!”

朱标连忙劝说老父亲,“如爹这般天资纵横、精力充沛的人世间少有,后人不能及也寻常。”

朱元璋还是不高兴,“咱看这小子是把时间都花在什么斗蛐蛐、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上了。

有空不好好批奏章,搞这些东西!不务正业的臭小子!”

梁丰:“由于工作文件越来越多,文官们越来越难缠,君权和臣权逐渐失衡,朱瞻基做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贻害无穷、甚至为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的决定——教导宦官读书。”

出于对权力的敏感性,朱元璋马上意识到了朱瞻基想干什么,“咱不是说过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宦官不许识字。

他为了抗衡文官要用宦官是不是?

这龟孙糊涂啊!他宠信宦官必定祸乱朝纲啊!”

得,好孩子朱瞻基在朱元璋这里也变成龟孙了!

梁丰:“朱瞻基为了制衡越来越强大的文官集团,违背朱元璋的祖训,将宦官强行拉上了政治战车。

宣德元年,朱瞻基下令设内书堂,坐落于司礼监的院内,用于教导宦官们读书识字。

朱瞻基在宫里挑选两三百个10岁左右的小宦官到内书堂学习,还特意命令大学士陈山来当宦官们的老师,定期举行考试,如此反复淘汰,直到选拔出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小宦官,以备大用。

那么这个大用是用在哪呢?唉,用在批红上。

朱瞻基把票拟权给了内阁后,又把批红权交给宦官代理,参与批红的宦官被称为秉笔太监,权势极大。

至此,一个稳固的政治权力体系彻底成型!

而明代中后期的整体政治格局正是在朱瞻基的体系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影响极深远了。”

兄弟们,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新书需要一点鼓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朱元璋:开局看朱棣靖难直播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