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敏感词一出,朱元璋顿时竖起了耳朵。
只听梁丰继续说道:“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在都城开封经营十六年,势力极大,根基深厚,威胁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皇权。
赵匡胤选择迁都洛阳,重新分配权力,迅速瓦解赵光义一派。
赵光义直接在迁都之前,发动烛影斧声这一技能,干掉了赵匡胤。
由此可见朱高煦迁都之前留在旧都的行为是非常敏感的,朱棣很可能联想到了这件事。”
博学多才、熟读史书的朱标很赞同的点点头,“确实如此,宋太宗赵光义选择这么不体面的手段,很可能就是狗急跳墙,急于在迁都前即位。”
梁丰:“史书记载朱棣听完杨士奇的话后默然不语,随后起身还宫。
没过几天,朱棣就下旨削掉朱高煦的两个护卫营。
永乐十五年三月,朱棣不再理睬朱高煦的耍赖,强行将他封到了山东乐安(如今的山东广饶)。
至此,牵连甚广、遗祸无穷的夺嫡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朱元璋忍不住怒怼朱棣:“牵连甚广!遗祸无穷!
老四,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朱标怕朱元璋气坏了,连忙劝说,“爹,您别生气了,这也不能全怪老四,只能说权力动人心,高煦侄儿没控制住。”
朱棣也是诚心诚意的低头认错,“爹,我错了。”
听到朱高煦这么多不法行为,朱棣颇觉一片真心喂了狗,自己的确是做错了。
朱元璋深深叹息,不是他想骂朱棣,实在是忍不住啊。
老辣如他已经预料到朱高煦决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子孙相残的悲剧迟早都会上演。
虽然朱元璋对这个孙子没什么感情,但他还是会心痛。
经历过太多颠沛流离的老朱是最重视家庭和亲情的特殊帝王了,跟那种一日杀三子的货色完全不一样。
(唐玄宗李隆基骂骂咧咧的走了。)
梁丰继续说道:“永乐二十二年年初,东蒙古的阿鲁台再次进犯边关,沿路烧杀抢掠,侵扰大同、开平等地。
此时朱棣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但为了国家安宁,为了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已经64岁的朱棣还是选择第五次亲征。
六月,朱棣率领大军到达原本阿鲁台所在之地,可惜精明的阿鲁台早已离开此地,逃之夭夭了。
这次出征,朱棣不仅没有找到阿鲁台的下落,还病倒了。
当时军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大将张辅想领取一个月的粮草,独自带领军队去找阿鲁台的踪迹。
跟随朱棣亲征的文臣杨荣则认为军中粮草不足以长期消耗,如今主帅朱棣身体不好,大军在外实在风险太高,应该尽早班师。
面对他们的争论,病重的朱棣做出了理智的选择:班师回家。
谁料朱棣的身体已经支撑不到回家了,大军到达榆木川时,为国征战一辈子的朱棣突然在军营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朱元璋眉头一皱,“樉儿是被毒杀的不算,棡儿四十一就病死了。你们这些龟儿一个个怎么回事?
怎么都没有咱活得久?”
提到这个话题,朱标怕老父亲伤心,连忙温言劝说:“汉时太宗孝文皇帝有言,‘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生老病死乃是天理,再说四弟寿数不算短了,爹不必哀伤。”
朱元璋狠狠呸一声,“你还有脸说?你才活了三十八岁!
数你死得最早!把咱扔下了!”
朱标一脸尴尬,父亲对他千般宠爱万般看重,自己却没来得及孝顺父亲就死了。
更何况他不仅是朱元璋的儿子,更是朱元璋精心培养最合适的帝国继承人。
国家乍然失去了储君,后继之君该立谁?
皇帝是该立年幼的皇孙还是皇子?
国家未来何去何从?
他两腿一蹬突然死了,倒是轻松,可把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坑得一脸血。
朱棣只好反过来给大哥圆场,“爹别生气,咱们还是接着听吧,后面的事应该很重要。”
朱元璋这才转移注意力,心里仍暗暗盘算怎么锻炼儿子们的身体。
梁丰:“朱棣死的很突然,但并没有出乎各方预料,朱高炽和朱高煦都对这件事早有准备。
朱高煦派自己的儿子朱瞻圻潜伏在京城,并用快马传信,希望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而朱高炽则是用他的班底杨荣买通了朱棣内侍马云,在朱棣死后选择秘不发丧。”
朱棣心中一颤,“秘不发丧?我不会像始皇那样被人用臭鲍鱼淹了吧。”
朱元璋的关注点则不同,“看看,内侍被买通,阉人就是不知忠义。”
对父亲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朱标和朱棣也是无话可说,懒得反驳。
没想到下一秒朱元璋就被打脸了。
梁丰:“事实上,马云被买通并不是正史上的说法,此人的立场存疑。
大军在外,皇帝去世,为了避免骚乱,秘不发丧是很正常的。”
朱棣才不在乎马云究竟是谁的人,他只是默默念叨着,“别用臭鲍鱼,别用臭鲍鱼,换个体面点的办法。”
幸好梁丰接着说道:“马云等人为了把朱棣的尸体密封,不让臭味散发出来也是费劲心思,他们的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作为内侍的马云去找了大军的伙夫们,把他们大骂一通。
马云表示皇帝觉得餐具不干净,让他们用锡打一份新餐具。
第二步,杨荣假传皇帝的命令,让工匠们把全部锡器收集起来,造出了一个有盖子能够密封起来的锡筒。
第三步,杨荣检查锡筒后,再一次假传皇帝的命令,说因为工匠手艺粗糙,皇帝生气了,所以把这些工匠都杀了以平息皇帝的怒火。
马云等人偷偷将锡筒搬上马车,把皇帝放入后,再把融化的白银浇在锡筒口,彻底隔绝尸体臭味。”
朱棣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办法还好,这些大臣也算没有侮辱我。”
担忧的心事一去,朱棣顿时恢复了政治敏感性,“这些人得赶紧想办法给高炽报信啊!
晚了国家会出乱子的!”
兄弟们,求鲜花!求月票!新书需要一点鼓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