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近侍宦官黄俨为朱高煦收买,想谋划夺嫡,向朱棣进谗言。黄俨称朱高炽亲近朝廷,说朱高炽是为朝廷固守北平,拒绝朱棣控制。
朱棣有些怀疑,问随同出征的朱高煦:‘你哥向来孝顺我,哪至于到了如此地步?’。
朱高煦落井下石,称‘我哥确实孝顺,可爷爷活着时,我哥和朱允炆关系好。’”
幸好朱高炽见信怒斥,压根没打开书信,直接派人连信使和书信都上交给老爹,勉强过了这关。
父子两之间的裂痕和嫌隙此时已经初见端倪。”
朱元璋冷笑,“咱大孙没上当,倒是老四你差点上当了。
夺嫡又是怎么回事?老四,看来你的儿子们也是有样学样啊。
你这二儿子后来不会也起兵造反了吧?”
朱棣有些难过,没有哪一个父亲愿意看到儿子们互相攻击,“怎么会这样?”
“很多人受网络热梗—朱棣是仁宗的征北大将军的影响,以为仁宗当监国太子时处理需要皇帝决断的事务,是国家行政权力的实际掌握者。
甚至有人认为朱棣之所以能五次亲征漠北,就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实际上有两个皇帝。”
朱棣更难过了,“爹,我不想当皇帝,我从小到大的梦想爹都知道的。
我只不过想做你和大哥的征北大将军而已。
要是大哥活着就好了,那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咱们家也不会自相残杀了。”
这话说完,朱元璋和朱标也难免动容。
是啊,命运总是阴差阳错。
他们也相信朱标若在,朱棣肯定老老实实的当个将军,守卫边塞。
这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善良的朱标趁机劝说朱元璋“爹,四弟也不容易,咱们也该对他宽容点。”
朱元璋心中同情四儿子,便点点头。
谁知道接下来梁丰的话头一转,“这种印象是大错特错的!
朱棣对朱高炽的防范和监控非常严密,朱高炽的权力也并不大。
朱棣第一次北伐时,所有的准备工作和财政支出都是朱棣一言而决。
根本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朱高炽说国家没钱拒绝老父亲出兵。
在太宗实录中也明确记载了朱高炽监国的职权范围。
首先,下令给各省官员,让他们把所有的重大事务报告给朱棣,剩下的小事儿才报给朱高炽,如果拿不定主意的,也报朱棣。
其次,朱棣带走了八万兵力、全套文武班子的主管、印信、关防凭证。
最后,在朱棣临走时,还写了一本圣学心法赐给朱高炽,白纸黑字告诉朱高炽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朱高炽不能调动南京兵马、不可擅自插手宗藩之事、不可以决断重大外交事务、不能独自处理重要案件,甚至不能处决死刑犯!
少数由朱高炽处理的事务,朱棣还要查看和提出修改意见(指手画脚)。
不得不说,朱棣对待朱高炽简直像个控制狂。”
朱元璋顿时收起了对朱棣的同情,忍不住吐槽,“你就这么对咱的孙子?
咱有这么对你大哥吗?你就不能跟咱学一学?
你大哥当太子当的多么风光煊赫!
咱的大孙子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哟!
唉,咱的大孙子当太子当的也太憋屈了。”
朱雄英刚刚病逝,朱允熥还小,朱允炆又太不成器。
被梁丰屡次提及优点的朱高炽渐渐就成了朱元璋的大宝孙、心头肉。
朱棣啊吧啊吧,不知该说什么好。
想想肥胖可爱的高炽孩儿,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份唉。
“朱高炽虽为朱棣的嫡长子,但他的太子之路却是相当艰辛曲折。
当年朱棣在南京登基后,改北平为北京,仍命燕王世子朱高炽镇守北京。
永乐二年,朱棣在朝中公开讨论立储之事,询问文臣武将该立谁为太子。
此时朱棣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
因为朱高炽是他的嫡长子,本身又是燕王世子,被立为太子是顺理成章的。
朱棣一上台就可以把朱高炽的级别升为太子。
朱棣没有这么做,反而搞什么讨论、征求文臣武将的意见。
只能说明,他真的想立次子朱高煦!”
朱元璋狠狠皱眉,“老四,你的脑子可是进了水?
怪不得你这二儿子要夺嫡,原来是你养大了他的心。
废长立幼可是取祸之道!
你怎么想的?”
朱棣哪里答的出来,“爹,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朱标打圆场,“爹,咱们还是接着往下听吧,先生应该会说原因的。”
果然,梁丰继续说道:“朱棣想立朱高煦是可以理解的。
相比于大胖子还瘸脚的哥哥,朱高煦显得非常英武善战。
可以说不论相貌、性格还是军事天赋方面,朱高煦都更像朱棣。
一个父亲总是喜爱更像自己的儿子,这实在无可厚非。”
朱元璋立马痛批,“谁说的?标儿不像咱,咱也喜欢!
再说了,喜爱也不行,国家立储得立嫡立长。
要是依着帝王的私心偏爱,岂不全乱套了?”
朱标的眼中也充满了不赞同。
嫡长子制度固然有缺陷,但不立嫡长子,难道立贤?立能?立爱?
贤能和品德哪有什么标准?
帝王的喜爱就更难说了。
一旦皇子争储,轻则勾结文臣武将,拉帮结派、党争不断。
重则皇族内乱、引起社稷动荡,最严重的直接导致国破家亡。
相对来说,嫡长子继承制更能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保持国家和百姓安稳。
只是朱棣也不是嫡长出身,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朱标顾虑朱棣的心情,便没有开口说什么。
年轻的朱棣有些不服气,大哥还罢了。
万一大哥以后还是。。。。。。难道真叫黄口小儿越过他们这些当叔叔的?
呸呸呸,大哥不会有事的,不会的。
后世之人连如此神奇之事都能做到,难道还医不好大哥的病?
“除了朱棣的喜爱,朱高煦以实打实的军功获得了武将勋贵一方的支持。
以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为首,武将们都推举朱高煦当太子。”
朱元璋又炸了,“真是胆大包天!天家立储也是他们能掺和的吗?”
兄弟们,求鲜花!求月票!新书需要一点鼓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