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军工:抗鹰前夕,我为国造核弹 第15章 军工部撑腰!放开手去干(第五更,求数据)

兔子初立。

军工薄弱。

在这1949年年底,军队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武器。

一方面是兔子军工实力实在是太薄弱了,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统一制式的武器装备。

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兔子还没有研制出适合当制式武器的步枪。

总不能拿别的国家的步枪来当制式武器吧?

那就太丢人了。

所以研制制式武器一直都是军工部的头等大事。

对于制式武器,上级的老总有两个硬性要求:首先要够先进,其次是耐操耐用。

周正国和钱德全一听苏华的想法,瞬间眼前一亮,连忙是开口问道:“苏华同志,你对于制式步枪有想法?”

苏华:“嗯......我设计了一款步枪,你们过过目?”

说完,苏华把早就准备好的56式自动步枪图纸递给了周正国和钱德全,道:“这是我设计的一款自动步枪,类似于AK47突击步枪,但是在各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升级,个别性能比AK47突击步枪更加优秀!!”

56式自动步枪原本就是仿制AK47突击步枪的......不过苏华根据自己的能力对56式突击步枪进行了新的改进和升级,使其成为更加优秀的步枪。

AK-47的研制就是从1944年式半自动步枪开始的......这种卡宾步枪的核心部分闭锁机构系统经历了50多年的实际应用考验,证实其具有非常优越的可靠性,被人们称之为卡拉什尼科夫系统。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在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步枪......1947年,28岁的卡拉什尼科夫正式完成了1947年式自动步枪的设计,很快这款缩写为“AK-47”的武器被毛熊国武装力量批准入役,于1949年被定为毛熊军队制式装备。

现在是1949年年底,也就是说即便是原创的AK47突击步枪也是刚刚服役列装不久,一般人是很难可以接触到AK47突击步枪的,更别说仿制了。

兔子和毛熊国的关系还不错,两国经常会进行各种层面的交流访问。

周正国和钱德全在1949年年初的时候去毛熊国进行交流访问,有幸见识过AK47突击步枪的威力,并且还尝试过AK47突击步枪的射击。

当时两人就惊叹AK47突击步枪的优秀和惊人的威力,留下了羡慕的目光,心中更加暗叹不知道自己国家什么时候才有AK47突击步枪如此优秀的步枪。

万万没想到,苏华直接是拿出了比AK47突击步枪更加优秀的56式步枪?

这......这简直是逆天啊。

周正国和钱德全连忙接过图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苏华对56式突击步枪进行了设计优化和相关的改变,不过整体感觉和AK47突击步枪十分类似。

没办法,当前兔子的军工条件十分差,即便苏华设计出更加先进的步枪,兔子也造不出来了......只能一步步来了。

周正国看完了56式突击步枪的图纸,神色激动地开口道:“那个......苏华同志......这一把枪比AK47突击步枪更加的优秀?”

钱德全:“苏华同志,不瞒你说......我们之前去毛熊国进行军事交流的时候,见识过毛熊的AK47突击步枪,他们当时跟我们炫耀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步枪。”

“我和老周当时是十分羡慕啊......没想到我们现在自己都有这样的步枪了......对了,这步枪我们有能力生产制造出来吗?”

如果这枪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上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苏华微微一笑道:“两位首长......这枪的整体设计来自于AK47突击步枪,不过进行了优化升级......可以说,以我们目前的军工条件是有能力生产制造这一把全新的自动步枪的。”

“只要我们的产量足够,那么这把枪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制式步枪!”

周正国当下拍板决定,道:“那真的是太好了......苏华同志,你就担任这一把新式步枪的总设计师,全权负责这一款步枪的生产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看到样枪!”

“你需要什么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支持的......你直接找陈厂长,要是陈厂长解决不了的话,那么就直接找我们军工部......我们军工部调集一切资源配合你!”

东三省的军工部,那么就意味着可以调集整个东三省的资源配合苏华生产制造56式突击步枪。

钱德全:“没错......你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尽管提,有我们军工部撑腰,你放手去干……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的制式步枪!”

要是兔子拥有了自己的制式步枪,那么意义绝对是十分重大的。

这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国家也十分重要...

PS:保底第五更,但是数据不动啊,我想要10更......目前还差80评价票和1张月票,1个100vip打赏就10更爆发,老战说到做到,做不到你们取消收藏。

一个打赏加更一章,跪求一切数据支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军工:抗鹰前夕,我为国造核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