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六国后要怎样?之后就开始纵情声色?”鬼谷子一脸不悦:“商鞅、白起、张仪、范雎……我鬼谷门多少弟子,在你秦国不得善终?”
“可是大秦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寡人有生之年,一定要一统六国,不,除了六国,还要往南、西、北部扩张,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不断地对外扩张积极进取,才不会重蹈周朝犬戎之乱的覆辙。”说着,我站了起来:“鬼谷子大师,您知道的,我不属于这里,可是,既来之,则安之,我既然现在是秦国的王,我知道几千年后我华夏民族的无数次惨案,最惨的要么是我华夏民族被屠戮只剩百万,要么就是十几个国家凭借先进武器就分裂我华夏疆土,寡人之志,九州万方之内要一统,九州之外也要一统,只有这样,我华夏才不会真正的衰败。”
此话一出,荀子站起身毕恭毕敬对我鞠躬:“秦王有此大志,不亚于三皇五帝,老夫佩服。”
“可是,道家讲究阴阳二气,阴阳互相制衡又互相依靠,倘若你一统天下,就没有势力能够和秦国抗衡了,平衡一旦打破,那么这个世界就会重启。”说着,鬼谷子拿起好几个茶杯放到桌子上:“我华夏有你,西方也有一个、东南方有一个、正东方又有一个,还有西南,西南地区有两个,对了,还有正南,正南还有一个,拢共七个人,七个来自未来的人,你觉得你能一统世界吗?”
“为何不能?给我十年时间一统六国以及周边国家,再过十年,那就向西征讨,同时造船东征,总之,我大秦富有万方,一统天下之后那就更是可以支撑长时间的东征和西征,总之,既然寡人有了改变世界的机会,那又为何不去尝试呢?”之后的几个小时,我一直在和鬼谷子和荀子讲述我的规划,准确的说,是我一边说一边构思未来的计划,在两位绝世大贤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该怎么办了。先休养生息铺设道路,然后发展科技,尽可能用我所掌握的现代知识去攻城略地而不是战场上的厮杀……
一直到傍晚,我才和这两位大贤准备分别,临别之际,鬼谷子拉着我的手说:“秦王,三年休养生息,五年攻城略地,十年对外开疆拓土,届时如果老朽还在世,一定助你远征。”
“寡人等着大师,保重。”说罢,两位大师就离开了。
之后,李斯走了过来:“大王,您还去上将军府吗?”
“不去了,你跟随寡人回咸阳宫,之后把寡人的甲胄送到蒙府,告诉他,要么把寡人的甲胄放到家里留给子孙后代,要么他病死后寡人拿这副帝王甲胄留给他做陪葬品,对,就这么做!”说着,我上了马车,随后按时李斯也上车:“李斯,你顺便告诉蒙武,只要他振作起来,他还是我大秦的上将军,如果不行的话,那就早点把位置让给蒙恬蒙毅吧。”
李斯上了车,随手毕恭毕敬地说道:“大王,李斯很好奇,那人真是鬼谷子大师吗?”
我点了点给头:“是啊,那人就是鬼谷子大师,对了李斯,你和韩非关系如何?此人本事如何?”
“韩非?此人虽然口吃,但是才华和本事,胜我数倍。”说着,李斯有些惭愧,摇了摇头:“大王,此人是韩国公子,但是可惜不被韩国重视,如果大王能够想办法让韩非为秦效力,那对我大秦而言,是一幸事。”
“李斯,寡人想让上卿姚贾在半月后出使山东六国,你能说服韩非来秦吗?”我看向李斯,又试探性问他:“来秦之后,你二人又是否能够和平共处?”
李斯明白了我这话里有话,他回答道:“只要对大秦有好处,我做什么都行,我知道,大王是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对大秦有功的功臣的,韩非,我会让他来到秦国的。”
“好,那就好。”说着,我拍了拍李斯的肩膀说道:“寡人的陵寝不修了,把这笔钱用于修建大秦的驰道。”
李斯有些惊慌失措:“可,可,可是大王,陵寝之事事关国体,贸然停止,恐怕有伤国体和……”
“寡人不管,修建陵寝耗时长且浪费巨大的民力财力,寡人记得不是记得刚刚找到地方等着开挖的吗?别挖了,就在那里开始耕种,至于原本招募到的民夫,全部派去修建驰道,北至大漠,南通巴蜀、总之,要让我大秦所有郡县都拥有驰道,方便战时运送物质,另外,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三年内不对外出兵,要好好修建粮仓,三年之后,寡人一定一统天下。”
“好吧,大王心里有自己的打算,臣等照做就是了。”李斯点了点头。
眼瞅着进了王宫,我慢慢下了车:“对了,李斯,秦篆写的有点太繁琐,你招一批文人墨客来到咸阳宫,帮助寡人一起创作新的文字吧。”
李斯也缓缓爬了下来:“书同文,秦国文字流传各国,嗯,好事,大王,何时创作新文字?”
“明天吧,明天我们好好拟定一下新文字吧。”说着,我就转身离去了。
“恭送大王!”
回到了寝宫,我刚脱下衣服就发现床上还有人坐着。在一群侍女的伺候下,我脱掉了衣服后走了过去,发现郑妃坐在床上看竹简。
我走了过去:“郑妃,你一整天都躺在床上?在读什么书?”
“大王,臣妾在读相国编纂的《吕氏春秋》,这可是一字千金之书啊,如果能挑出来一句不恰当的,可是能领一千金啊!”说着,郑妃把书简收了起来,看我有些心事重重,于是就问:“大王,您这,怎么了?”
“没什么,寡人就在想,如此美人,生的第一个孩子叫扶苏,第二个……”
郑妃忍着笑:“先不说这个,大王,臣妾不懂,往常十五之前,如果没有军国大事,是不上朝的,为何今天召见丞相吕不韦?”
“没事,寡人只是有很多事情不懂,丞相替我答疑解惑了,再者说,今天寡人有很大的收获。”说着,我褪去衣衫握住郑妃的脚:“寡人想给扶苏请一个先生,一个外国的先生。”
“齐国?赵国?还是哪里呀?”
“你原来的母国郑国,现在的韩国。”
“大王想让扶苏学习何门何派?法家?还是儒家?”
我语重心长地赞叹道:“先学法家,再学兵家,最后学习儒家,总之,寡人打算把扶苏培养成大秦的接班人。”
郑妃忍着心中的喜悦,闭上眼思考了一会儿:“韩国中,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对法家文化有颇多研究的,恐怕只有公子韩非了。”
我一脸惊讶:“你也知道韩非子?此人学识如何?”
郑妃坐了起来:“韩非本是韩国宗室中为数不多的大才,相当于樗里疾在秦国的位置。”
“樗里疾?”我有些懵:“等下,爱妃,你说韩非在韩国等于我大秦的樗里疾?惠文王到昭襄王三朝元老公子疾?他有那么大本事吗?”
“有,还真有,韩非出生于韩釐王十五年,韩釐王二十年的时候,年仅五岁的公子韩非就开始学习管仲、商君、孙武、吴起等人的著作,还熟读别的书籍,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是中原各国家喻户晓的大才了。”说着,郑妃下床从一旁桌子上拿一把枣,随后摆在桌子上:“大王您来看,长平之战爆发后,韩非苦恼于国土丢失,就上书劝谏,但是数次都石沉大海,在韩国,能人义士不得重用,溜须拍马步步高升,韩非就去了楚国,在楚国北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之后就去了稷下学宫拜师于荀子,和李斯大人是同窗,不少人都说,如果韩王重用公子韩非,韩国可复兴。”
“果然有才,爱妃,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大王,您的书房内有韩非子的著作,是去年秋季丞相奉上的。”说着,里面也记录了韩非的生平事迹,郑妃走到书架旁寻找着竹简:“大王,找到了,您看。”
“寡人就不看了,爱妃,寡人想请公子韩非来教扶苏,你意下如何?”
“这种事只有大王才可以做决定,臣妾不能说,也不敢说。”说着,郑妃打了个哈欠:“
大王,休息吧……”
之后的几天里,白天处理朝廷政务,到了晚上我就开始写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我得制作一些攻城利器、也得把后世制作陶瓷的方法写出来、还得用锉刀制作马镫……总之,我算是把后世所有的东西,能想起来的都写了出来。
正月十三,我召集王翦、蒙武、李信三人来到王宫花园内一起商讨军务。
三人一起下跪行礼:“臣等叩见我王,大秦万年,我王万年。”
“三位爱卿不必多礼,快起来吧,今天寡人叫你们过来,有四样利器要给你们看。”说着,我看向不远处:“来人,抬过来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