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民国:西北霸王 40 马家女

有时候李振华特别羡慕乾隆这个老小子,这小子的命也太好了。

25岁当皇帝,执掌国家最高权力长达63年。

最重要的是一辈子没有操心。

作为皇子,他要是出生在他老爹那一辈,估计就得完蛋。

但是他很幸运的成了雍正的儿子,继承皇位一点没有意外。

成为皇帝后,国库充盈,想打仗就打仗,因为有的是钱。

而在他手下,文臣武将层出不穷。

最重要的是有和珅。

和珅这个人多精明?不把持朝政,不结党营私,而且会拍马屁。

往往是乾隆还没有想呢,他就已经做到了。

这么个蛔虫,你说乾隆多幸运?

别的皇帝那都是一辈子烦心事,唯独乾隆这老小子。

可惜,自己手下咋没有和珅这种人才呢?

想女人了,他立刻就送过来。

想要钱了,他就给你准备好。

你想干什么,他都不给你。

可惜,自己穿越的年代是民国,已经不太可能有和珅这种人了。

第二天早上,李振华在守使衙门翻看着最各县报上的各种公文。

他知道陆郎斋这个人,所以实行的是无为而治。

你们怎么干都行,但是最终决定权在我这。

太坏的肯定不可能,太好的也不行。

比如说发展工业,这是不太可能的。

你真是养肥了一头猪,那么陆郎斋这个屠夫可就开宰了。

别看他是陆郎斋嫡系出身,但是在三秦有陆屠伯之称的陆郎斋可不介意杀人。

所以李振华就任镇守使,啥也不干,就是无为而治,然后牢牢的掌握军队。

不久二夫人金显薇也怀了孕。

所以,李振华也就迫不及待的要纳妾。

正好,陕南商会会长安怀善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这个事,于是上门来了。“费长官,陈仓有个大户人家马家有一女,尚未婚配,且读过书,是个婚嫁良配。”

“哦?”

“马家?可是省议员马承基家?”

马承基是前清举人,曾经担任过兰市知府。

清朝灭亡后,他也就辞职回家。

在陈仓,他们家也是名门大户。

当地有个顺口溜,张家房、马家墙,王家石条丈二长,刘家有个先人堂。

再加上马承基担任过巡抚,也是高官了。

虽然退了下来,但是门生故吏也有。

在当地,马家更是大户,影响力很大。

安怀善说道。“正是,马承基马老家的六千金。”

这时代,大户人家有十个八个孩子很正常。

“那就劳烦安会长了。”

李振华对他高看一眼,虽然不知道这小子在哪听说自己需要女人,但是主动来说,那就是有心了。

他不怕安怀善怎么样,毕竟自己手里有枪杆子。

在安怀善的安排下,马承基很痛快的答应了安怀善的提亲。

“既然费旅长有心,那我们就高攀了。”

马承基没有辞职前,他和李振华的职务差不多。

一个是地方知府,一个是旅长镇守使。

从权利上说,李振华比马承基还要大一些,毕竟又管军又管民的。

而且李振华才多大?在这个乱世(年年打仗)三十岁就已经当旅长的李振华,无疑是前途无量啊。

六女儿嫁给他也不算下嫁。

于是就这样,1915年春天,李振华迎娶了陈仓的大户人家马家闺女马仞兰做三姨太。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1915年了,距离袁大头去世也就剩下一年多。

11915年1月18日,鬼子驻华公使日置益以归国返任为由晋见袁大头,正式向华夏递交了包含“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袁大头自然不可能光明正大的答应,于是各种拖延时间。

“二十一条”秘密交涉前后长达3个多月,正式会议有25次之多。

日方步步紧逼、威逼利诱,想让华夏快速签订条款。

而中方则想尽量拖延时间,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回旋的空间。

但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二十一条还是被人泄露出去。

于是全国各地开始凡日行动。

3月24日魔都4万人在张园召开反对“二十一条”大会,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5月9日袁大头答应鬼子,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同日各城市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

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为啥袁大头会答应?因为鬼子承诺,如果袁大头复辟,鬼子全力支持。

可是袁大头哪里知道,你想复辟,自己直接做就行。

就像后世,直接把法律改了,做几届都没事。

可是袁大头答应了二十一条,弄的全国各地纷纷集会游行。

“反对,抗议,严厉抗议卖国贼。”

南郑一中,目前的校长是柳弃疾,也就是李振华的外甥子。

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事,仗着他和李振华的亲戚关系,直接带着几百个学生走上大街。

警察局长知道后,也不敢怠慢。

“大人,您看如何处理?”

“如何处理?自然是堵不如疏了,让他们游行去吧。”

李振华自然知道二十一条,可是知道了有啥用?袁大头又不是后来的那些干不了几天的民国总管,他可是拥有十几个中央师,外加十几个混成旅的实力派。

除非他身体有问题,要不然自己可真的打不过他。

所以对于民间的游行,他就是看个热闹。

同时心里也在说着。“你们这就不错了,等再过几十年,你要个工资都是违法的。”

虽然心里对老百姓的游行不太看好,可是对于军队内部的军心他是必须拿捏。“昆庭兄,你和我分别到部队去,一定要镇住了军队,不能有任何异动。”

“是,旅长。”

贾昆庭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民间怎么游行,那都是扯淡,只有掌握了军队才是关键。

于是二人分别下部队,到下属的四十多个连去掌握军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民国:西北霸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