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 第八章 朱元璋的死因

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当然,以上说法,也是“理想化”的周礼,现实中并非完全恪守。

至少天子驾崩,不会真的把尸体放置七个月。

但是再仓促也不会七日下葬。

除非像汉文帝那样,亲自下诏让自己七日下葬。

否则都要停尺月余。

面对永乐帝的咄咄逼问。

众人也都心里犯嘀咕。

看样子建文帝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是正常的继位,自己皇爷爷死了,而这皇爷爷又不是一般的皇帝,乃是大明开国之君。

岂有七日下葬之礼。

众皇帝纷纷感叹,没想到朱家皇朝从一开始就这么乱。

建文帝没有说话。

但是天幕却还在继续。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秦王为人下毒而死。】

【朝廷给出的理由是被府上三个老妪毒死。】

【从太子朱标死后,这个世界就变得不正常了。】

【关于储君,文官集团大部分支持朱允炆,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仍有一些人,尤其是秦王关系好的那一拨,希望秦王争一争。】

【因为他已经是名义上的嫡长子,按照立嫡不立长的规矩,他也是最具合法性的继承人。】

【这个时候说他被府上老妪毒死,不免让人怀疑。】

天幕上又发来一条永乐帝的弹幕:“这些事我憋在心里二十多年了!朱允炆你说我二哥怎么死的!”

建文帝发来弹幕:“秦王他作恶多端,为下人所不容。”

永乐帝恶狠狠的说:“呸!那都是历史编排!把我爹的一群儿子说的一个比一个不堪!让后人不去质疑他们的死因!”

【洪武三十年,晋王朱棡跟五军都督府有两封书信往来,信中询问了军屯卫所的节制问题,考虑到当时晋王已经是嫡长子,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敏感,次年春天,同样是三月,晋王薨逝。他才四十一岁,《明实录》连个死因都没写。】

【《明实录》已经被后面朝代的文官修改过几次,可能记录过死因,后来删掉了,只有当事人建文帝、永乐帝知道了。】

永乐帝拳头紧握,对着天幕发来弹幕:“别说你不知道,连我都不知道!我二哥薨逝好歹瞎扯了一个理由,我三哥薨逝连个理由都没有!说出去谁能信,堂堂一个藩王,死得不明不白!”

朱元璋脸色如铁,冷冰冰的道:“既然永乐帝不知道,那建文帝呢?”

建文帝:“我当时正忙着亲政,这些事都是宗人府和刑部调查的,他们查不出死因,我又如何知道。”

【同样是洪武三十一年,晋王薨逝三个月后,洪武帝驾崩,《明实录》《国榷》上都说‘上不豫,病逝’。】

永乐帝看了,义愤填膺:“我!我大哥二哥三哥,我们从小就在军营马背上长大,我爹天南地北征战半生,我们这些人从来就没生过病!洪武三十一年四月,我爹敕书,让我进京,我进京途中他就驾崩了!朱允炆让我回去,不许进京!”

朱元璋忍不住了,怒冲冲的道:“你四叔半途被你赶回去了?那你说,咱到底得了什么病?”

建文帝道:“皇爷爷自从晋王薨逝后就悲痛不已,思绪凝结,当月就病倒了,我跟陈太医日日夜夜守着皇爷爷。孙儿侍奉您熬汤喝药,那时候您眼疾,目不能视,于是变得更加急切,动不动就雷霆大怒,终于在六月二十四日不治身亡了。

“至于为何不让燕王进京,皇爷爷您想一想,燕王他当时已经成了嫡长子,您驾崩,孙儿若是让他进京,岂不是致他于危险境地?”

永乐帝气得冷笑:“这么说你还是为我好了?”

朱元璋眼睛一眯:“所以咱驾崩仅七日就下葬是真的?我二十多个儿子一个没来吊唁也是真的?”

隔着天幕,建文帝都能感受到皇爷爷的怒气,脸色阴晴不定的道:“皇爷爷,孙儿都是为了大局着想,您可不能责怪孙儿啊。当时孙儿就知道,燕王必反!”

建文帝死咬永乐帝造反。

朱元璋又惊又怒。

如果朱棣真有造反意图,那么七日下葬,不让藩王进京吊唁,也不是不能接受。

“老四,你到底想没想造反?”

“爹,我从来没想过造反!”

“咱到底信你们谁的?”朱元璋道。

【《国榷》有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薨逝,洪武帝在奉天殿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类朕,朕欲立之。’】

【翰林学士刘三吾为首的大臣们劝阻,遂作罢。】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相继去世之后。四月份,洪武帝发给朱棣一封敕书,原文是:朕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仅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

【高度评价了燕王的能力,并表示你是长子,军国大事就全靠你了。这就明确表态要传位给燕王朱棣。】

【敕书还命左军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兼总诸军,听朱棣节制。并让其统帅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义民,以答天心。】

【把军权和诸藩王都交给燕王,这就是为传位做准备,不然这封敕书就是明着让燕王造反,显然不是让他造反,那就只有是传位。】

【五月份,《国榷》和《太祖实录》记载,上不豫,六月陛下就驾崩了。】

【陛下驾崩之前,还下了一道敕令,命左军都督杨文率领北平两都司,加上宣化谷王、大宁宁王、北平燕王,三个护卫,悉听燕王调遣。又命武定侯郭英、都督刘真,率领辽府护卫、辽东都司,受朱棣节制。】

【这就等于彻底交出军权了。】

【但是为什么两个月连发两道敕书?洪武帝当时是不是预感到了什么危机?】

【其后几日,太祖实录记载,陛下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就是派内臣拿着兵符去召朱棣进京。】

【如果燕王和洪武帝见了面,天下大势基本就定下来了。】

【然后洪武帝就驾崩了。】

【因为洪武帝是用兵符召朱棣进京,也就是说,朱棣这时候是可以带兵进京的。】

【即便不带兵,朱棣也已经军权在握,京城周围的官兵悉听调度。】

【所以这基本可以判定,有人害怕朱棣进京,提前把陛下给害死了。】

看到这个结论。

众皇帝无不大惊。

敢情朱元璋真是被他大孙子给害死的?

建文帝脸色煞白:“天幕在胡编乱造!什么《国榷》!什么《太祖实录》!朱棣造反若是成功,这些史书早就被他篡改了!两下敕书是真的,但皇爷爷是病重驾崩,我日夜侍奉,岂能容人加害!”

似乎在回应他的质疑,天幕立刻说道:

【《国榷》是明末清初,与张岱齐名的浙东四大史学家之一的谈迁所写。谈迁自号‘江左遗民’,终生不仕,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本书从天启元年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

【它从未出版过,也没有被人修改过。】

【当然谈迁也是士大夫,所以少不了粉饰文官,诬陷皇帝,但是无论《明实录》还是《国榷》《太祖实录》,对皇帝的圣旨和敕令都不敢造假,因为《太常寺录》是有备案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