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们回来了!”
这时,只见大门又走进来四个人,两男两女。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穿着一身古代的灰色短打,肩膀上扛着一把锄头,长得高高壮壮,浓眉大眼,高鼻梁,国字脸黝黑黝黑的,样子很憨厚。
第二个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浅蓝色长裙,手里拿着一把野菜,身高一米六五这样,扎着马尾,瓜子脸,樱桃小嘴,白白净净,很是好看,年龄大概十五六岁。
第三个也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灰色长裙,看起来有二十岁左右,也是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但皮肤有点黝黑,长得不算很好看。
最后面进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也是穿着灰色短打,手里拿着一把砍柴刀,也是高高瘦瘦,尖瘦的脸上也是黝黑黝黑的,眼神有点浑浊,给人呆板木纳的模样。
“小哥醒了。”
青年男子放下手中的锄头,关心的看着周哲。
周哲向这行人点头致意,但没有说话,有点拘谨。
“都回来了,吃饭吧。”
厨房传来了妇人的声音。
大家都纷纷走进了厨房,少年也拉着周哲走了进去。
厨房还算宽阔,最里面是灶台,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有三碗菜,热气腾腾,屋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小哥,坐这里。”
少年把周哲拉到了一侧,把他按坐下来。
两个年轻女子装了每人一碗粥,大家都坐了下来。
“吃吧,你两天没吃东西了,应该很饿了。”
妇人端起碗,对着周哲说道,然后自己呼噜呼噜的吃了起来。
周哲确实很饿,刚才因为着急还没感觉,这时候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肚子也是咕噜咕噜的响着,于是也端起了碗,三扒两扒的就把一碗粥吃完了,连菜都没夹。
“看来真是饿坏了,我再帮你装一碗,你吃点菜。”
妇人接过周哲的碗,又帮他装了一碗粥。
周哲这时才仔细看到桌上碗里的菜,一碗炒萝卜,一碗炒野菜,一碗煮芋头。
他夹了一块萝卜,吃了觉得没什么油盐味,野菜也是,反倒芋头很香很糯。周哲就着芋头喝完了一碗粥,肚子稍微舒服了点,他不好意思再吃了,跟众人说声谢谢就走了出去,又坐在院子里。
周哲捋了捋思绪,回想起前天晚上发生的事:
在宿舍和李珊通着电话,
不小心打破了放大镜然后割伤了手指,
鲜血滴落在玉佩上,自己拿起玉佩正要擦血的时候,
自己就头痛,然后天旋地转,再然后就是在这里醒来了。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人家穿越是灵魂投胎或重生,而自己竟然是直接穿越到了明朝,这又是一种什么机缘呢?究竟是怎么样穿越过来的呢?自己还能不能穿越回去.
一连串的问题搞得周哲头昏脑涨,一时也理不出个头绪。
“小哥,现在可好点了?”
少年走到周哲身边的凳子坐下,其他人也都走出了厨房,分散在院子里,或站着,或坐着,都在看着周哲。
周哲实在是令人疑惑,他的头发,他的穿着,他不知道湖广,也不知道当今的年号,他是什么人?又是从哪里来的?来这里做什么?这人会不会有危险...
周哲此时也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给人家一个交代了,不然人家报官的话那就麻烦大了。如果对他们说自己不是这个朝代的人,自己来自未来的几百年,人家不是吓晕了,就是把你当成神经病就是妖怪。
“叔叔,阿姨,弟妹们,首先感谢你们一家人救了我,并照顾了我。”
这个时候,周哲只能装同情,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还是很善良的。
“我叫周哲,不是这里的人,我来自关外,我是孤儿,自小跟着师傅在深山里学道,前些日子我和师傅前来衡州府衡山参道讲学,我们路上遇到了盗贼,我的师傅被他们杀害了,东西也都被他们抢走了,我拼命逃走,看到你们的房子就向这里走来,结果又饿又累就晕倒在你们的地里。”
“我现在没地方去,希望你们能让我在你们家住几天,我不会白吃白住的,我会帮你们干活。”
听到这里,众人既是满脸的同情,又是犹豫,他们人多屋子少,家里的粮食又不多,现在多了一张嘴吃饭,日子更难了。
“行,你就在这里住几天吧,谁家没有个难处,大家都将就一下。”
妇人想想后,看着周哲说道。
周哲又是一阵的道谢,逐个向这一家人拱手致意。
很快,一家人都出去干活了,只留下少年在家里陪着周哲。
“老弟,我叫周哲,你叫什么名字。”
周哲和少年套着近乎,他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我叫周山,十七岁,我们这村里的人很多都是姓周。”
听完周山的讲解后,周哲也慢慢了解了这里的大致情况:当前是明朝永乐二年,皇帝还是那个造反成功没几年的朱棣,这里位于湖广行省长沙府益阳县梓山村,周家人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好几百年,整个梓山村有二百多人,其中周姓的就有接近二百人。
周山的父亲叫周立正37岁,母亲陆湘云36岁,哥哥周远20岁,妹妹周芳15岁,大嫂张氏,大姐周慧已经出嫁。周家人世代农耕,周山的父母就围着十多亩水田过活,基本上能解决吃饭问题,每年卖点粮食也能略有所余,也就是饿不死但吃不好的那种状态,家人现在专心供周山上学堂,希望周山能认点字,以后不用再地里刨食。
说完,周山就回屋里做功课了,剩下周哲一个人在院子里。
周哲是知道益阳的,后世的益阳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离武汉不远。
如果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到武汉去看看,是不是有可能在那里能找到回去现代的一些信息。
周哲这时才仔细的打量这个小院子,正屋是一排四间房子,左边是厨房和一个仓库,右边是一个牛舍和茅厕,四周都连起来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中间是一个不算小的院子,房屋是土坯瓦房,还算结实。
周哲走进周山的屋子,见周山在纸上写划着,就问他在做什么。
“我在写诗,过几天我们学堂举办诗会,每个人都要参加吟诵,我还写不出来。”
“是写什么诗,很难吗?”
“要写一首五言或七言律咏梅诗,我不太会作诗。”
“你参加科考了吗?”
“还没有,夫子说我的天赋不够,看来没机会了。”
“如果你要作诗,我可以给你一首。”
“真的?小哥你真的会作诗?”
“这个不难,还算懂一点吧。”
“那快来,写一首给我。”
周山马上站了起来,把位子让给了周哲。
周哲拿起了毛笔,稍作思考,便在纸上写下一首诗:
横列春山翠帐开,几株相映白皑皑。
轻烟未散月未上,放鹤亭边雪欲来。
周哲还是记得一点明、清朝的一些诗句的。
“太好了,想不到小哥作的诗这么好,你读过书?”
“算是读过几年吧。”
“哦,对了,这个是你的玉佩,你的包在床头上。”
周哲摸着玉佩,又是一阵的感慨,然后把玉佩放进口袋。
有了诗,周山也不学习了。看来他也不是科考的料,只能认点字吧。
周山带着周哲在村里游晃,周哲想看看这里的环境,然后想办法先在这里活下去,再想办法回到二十一世纪。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都并排分布在山脚下,门前是一条马路和小河,门前就是一大片田野,绿油油的,甚是好看。
一路上也遇到几个村民,他们对周哲现代的衣着打扮觉得很奇怪,毕竟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的,但周哲微笑着友好的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礼貌的回应,只是有些人在远处对他指指点点。
很多人也听说了周立正家前天救了一个人,是什么人大家并不是很关心,这个时候大家更关心自己的庄稼长得好不好,明天又能去哪里赚点小钱,家里的米缸还有没有米,哪有闲情关心别人家的事。
周山还把周哲带到了他的菜地,那晚他就是晕倒在这块菜地边上的。
“我爹说他那晚上就在这里看到你的,见你晕倒了。”
陆氏和女儿周芳正在菜地里干活,见他两来了,陆氏也停下来和周哲说着闲话。
“那晚上隔壁家的狗吠个不停,老周不放心就出来看看,看到你晕倒了。”
陆氏是快嘴快舌的人,一开口就不停:
“老周把你背回来我都吓怕了,你看你的头发,你的衣裳。”
“你就像个怪人,什么都和我们不同。”
“但老周说要把你救醒了再说。”
很快陆氏她们忙完地里的活,拿着一把菜,招呼大家回家。
晚上吃饭的时候,还是中午的那三样菜,还是喝粥,没有油盐,更没有肉。
“阿姨,你们每天都吃这个吗?”
周哲望着陆氏问道。
“是啊,这两年没什么天灾,收成还不错,能吃这个算好的了,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割上一斤肉,大家都是这样过。”
周哲三扒两口就把一碗粥喝完了,把碗放下,抹了一下嘴巴就走出厨房。
“我吃饱了,你们慢吃。”
“锅里还有粥,你可要吃饱啊,小哥。”
背后传来陆氏的声音。
穿越过来都是喝粥水,又没有油盐,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这是穷啊,天天吃这个可怎么撑下去!”
周哲坐在板凳上,望着墙上劳作的蜘蛛在沉默的思考着。
周哲以前过着锦衣足食的生活,物质条件很不错,工作以后每个月都有七八千的工资,以前吃饭可是无肉不欢,山珍海味什么东西没吃过呢?现在天天却只能喝粥水,以后怎么在这里立足生存都不知道,看来得尽快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不然这样过太憋屈了,也不能老是依靠周家,他们也太难了。
想想以前看电视、小说,那些穿越者要不是有金手指,要不就是做皇子当侯爷的,怎么轮到自己穿越了就这么难了?看来老天对我是考验重重啊!
不行,我堂堂一个985研究生,拥有现代人的思想和见识,我就不相信不能找到办法让自己好起来,既然命运让我穿越,那就既来之则安之,我就要在这里好好生活,在这历史上留下我的印记。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