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苍穹 第九卷 成长 第一章 金城大学

小说:苍穹  作者:牛的草原  回目录  举报

学问的根子味道苦,

学问的果实味道甜。

——毛南族谚语

8月初的一个傍晚,有人从学校捎来牛木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牛木林看到洁白的信封上印着“金城大学”4个繁体大字,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心仪的全国重点大学了!

“牛木林考上大学了!”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很快传遍各个连队。

职工们既是欣喜又是羡慕地夸奖道:“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啊。我们连队里出了一个大学生。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牛万山看到儿子考上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而且还是在自己原籍省城的金城大学,实现了20年前在金城许下的心愿,笑得好几天都合不拢嘴巴。

兵团的交通运输依旧十分落后。从连队到营部和团部没有开通公共汽车,人们只能以自行车代步。

牛万山自告奋勇,要送牛木林到团部。

他骑着一辆半新的自行车,驮着儿子的旅行包走在前面。牛木林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驮着自己的行李跟在后面。

他们在垦区的大地上飞快地骑行,一边聊着重要的事情。

牛万山向儿子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做人要正派公道;第二,做人要诚实守信;第三,不能随便吃饭……”

牛木林口中不停地答应着父亲的要求,心儿却早已经飞向远方的大城市兰州。

牛木林到达巴里巴盖,与同样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万新荣、朱新慧汇合,搭上一辆运输课桌的拖拉机,前往师部北屯。他们到达那里,才可以坐上开往乌鲁木齐的长途班车。

朱新慧是女生,与驾驶员的妻子一起坐在驾驶室里。

牛木林和万新荣爬上拖拉机的车厢,硬是在满满的桌椅中间挤出一块空间,放下自己的行李和旅行包,然后当做板凳坐在上面。

拖拉机发出突突突的轰鸣声,在满心欢喜的牛木林听来犹如自己欢快兴奋的叫声。细长烟囱里冒出的黑色烟雾,在闪着亮光的牛木林眼里犹如一条美丽优雅的黑丝绸飘带。拖拉机沿着两旁生长着高大白杨树的街道摇摇晃晃地驶出巴里巴盖镇,在广袤荒芜的戈壁滩上颠簸前行。

他们行走的公路是一条坎坷不平的简易土路。拖拉机从土路上驶过,地面立刻会扬起大片的黄色浮尘。浮尘在湛蓝似海的天空渐渐弥漫扩张,笼罩在辽阔而荒凉的大地上。

故乡在朦胧的尘埃中越来越遥远了。

牛木林望着渺无人烟的戈壁,心中对金城大学、美丽的金城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

这时候,牛木林的耳边隐隐约约地响起李谷一演唱的《乡恋》。那动人心弦的旋律,那深情悠扬的歌声,使他心潮澎湃、豪气万丈。

19年前,牛木林在李谷一优美的花鼓戏歌中呱呱坠地。19年后,他在李谷一深情的流行歌声中又迈开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这究竟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呢?

牛木林和万新荣一同考取金城大学。朱新慧考入西京的一所大学。他们在雅玛里克市购买直达西京的火车票。这样,牛木林和万新荣就可以一路陪伴朱新慧到金城。

这是牛木林第二次乘坐火车,也是第二次前往内地。如果说第一次是到内地做客的话,那么这一次就是到内地当主人。他的口袋里揣着户口迁移证明。

列车在辽阔的西域大地上驰骋,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

中午时分,列车的喇叭里传来广播员甜美的声音:“各位旅客,你们好。现在餐车为您提供午餐。午餐的品种有打卤面、炸酱面……”

牛木林的肚子也有些饿了,听到广播以后把手伸进衬衣口袋里,摸索着买面条的零钱。

离家之前,巩腊梅曾经叮嘱他道:“你把钱放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再用别针封住口袋。这样小偷就偷不到钱了。”

穿着一身墨绿色制服的列车服务员推着餐车来到车厢,继续重复广播里的内容:“各位旅客,你们好。现在餐车为您提供午餐。午餐的品种有打卤面、炸酱面……”

万新荣坐在靠着走廊的座位。他转过身伸长脖子,把脸庞凑近餐车,眼睛仔细地观察饭菜,又用鼻子认真地嗅一嗅,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对牛木林说道:“面条里面有特殊东西。你不能吃!”

牛木林讪讪地收起零钱。他从旅行包里拿出一块干馕饼,就着白开水充当午餐。尽管一路上啃干囊、喝白开水,但是,他的心中依旧是无比喜悦。

列车经过48个小时的奔驰,终于在第三天凌晨4点到达金城火车站。

牛木林、万新荣与朱新慧挥手告别,拎着旅行包走下火车。他们随着人流走出车站,看到站前广场上灯火通明,彩旗飘扬。每一面彩旗上写着不同大学的名字。其中,写着“金城大学”的旗帜格外惹人注目。

他们打起精神,朝着高高飘扬的金城大学旗帜走过去。

一个穿着米黄色夹克衫的高年级大学生出面接待他们。他热情地告诉牛木林和万新荣道:“欢迎你们来到金城大学学习!”

杨波带着牛木林和万新荣领取托运的行李,然后乘坐一辆微型面包车,来到夜幕下的金城大学校园。

早晨不到8点,牛木林和万新荣兴奋得睡不着觉,一骨碌爬起床。

他们找到楼道的洗漱间,快速地洗了几把脸,然后一溜烟地跑下楼,打算欣赏一下著名的金城大学。

牛木林和万新荣欢喜地走在精致小巧的校园中。他们看到里绿树环绕,花红草绿,环境优美,如同一座散发着书香墨韵的文化公园。

全年级分成甲乙两个班,共有10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牛木林是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

前两天,牛木林和同学们朝气蓬勃地参观校园和主要建筑,听老师介绍学校的光荣历史,亲身感受学校的现代化氛围。

第三天,他们乘车来到位于西关门外的华林山烈士陵园,祭奠为解放金城牺牲而埋葬在这里的革命烈士,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牛木林笔直地站在队伍中,以崇敬的目光仰望巍峨的华林山和革命烈士纪念碑。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河湟起义军与大清帝国军队浴血奋战的疆场,更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四爷牛占海与解放军殊死拼杀的战场!

战争硝烟消散后的第34年,牛氏家族的成员再一次来到华林山。不过,牛木林不是来凭吊当年誓死抵抗解放的四爷,而是祭奠他的死对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牺牲的将士。

历史的巧合就是如此的唐突和奇特。令人错愕的反转充满嘲弄和讽刺。

牛木林学习古代汉语、现在汉语和中外古今文学等科目。他决心珍惜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成为鲁迅和郭沫若那样伟大的文学家。

英语是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牛木林和历史系、哲学系、生物系、地理系的学生混班,一起在可以容纳很多人的阶梯教室上大课。

课间休息,牛木林到室外和同学们聊天。大家互相打听对方来自哪里,讲述一些故乡有趣的新闻。他通过交谈认识了其他系的很多同学。其中交流最多的是纳森、马小平、韩吉寿和巩晓丽。

纳森是地理系的蒙古族学生,来自陇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小平是历史系的东乡族学生,来自金城本市。韩吉寿是生物系的撒拉族学生,来自西海积石县。巩晓丽是哲学系的汉族学生,来自江州金陵市。

牛木林好奇地问纳森道:“肃南是裕固族自治县,你怎么却是蒙古族呢?”

纳森笑着回答道:“肃南的确是裕固族自治县,但是,那里有一个白银蒙古族自治乡,主要居民就是我们蒙古族。”

巩晓丽在旁边问道:“你们的大本营不是在内蒙古吗?怎么会跑到裕固族自治县去了呢?”

纳森回答道:“我们的祖先以前在蒙古草原生活,最早是呼和巴日将军的警卫队长,参加了消灭花剌子模、辽国、金国、南宋和西夏的战斗。元朝败给明朝以后,祖先又逃回到蒙古草原。后来,外蒙古发生革命。我爷爷是部落的大头人,带着部落的老百姓一直向南逃亡,最后逃到祁连山下的肃南,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了。”

韩吉寿开玩笑地说道:“你们蒙古族真是马背上的民族,满世界到处乱跑。你看,中国、蒙古、苏联现在都有你们蒙古族人,好像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也是蒙古族的遗民呢。”

纳森笑着反驳道:“喂,韩吉寿,你给我好好说话撒!你们撒拉族不也是满世界乱跑吗?要是你们的祖先老老实实地待在中亚,中国哪里有你们撒拉族呢?”

马小平笑着插话道:“我们东乡族的祖先也是从中亚迁移来的,算不算也是满世界到处乱跑啊?”

牛木林、韩吉寿和纳森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当然算了!”

巩晓丽自豪地说道:“你们都是迁徙民族的后裔,我可是地地道道的金陵本土人。”

纳森笑着问道:“你如果将来大学毕业留在陇原工作,不就变成移民了吗?”

巩晓丽不屑地问道:“假设不成立。我孤家寡人的,莫名其妙地留在陇原干什么?”

纳森露出坏坏的笑容,说道:“你可以嫁给我们陇原人啊。”

巩晓丽泼辣地反问道:“我嫁给你,你敢要吗?”

其他人起哄道:“纳森快说,敢要!”

纳森的性格一向大大咧咧。此刻却羞红了脸,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立刻溜之大吉。

牛木林转向马小平问道:“听说你父亲是全国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马晓平回答道:“是的。老爷子每个星期要创作一幅画,每天创作一首诗呢。”

牛木林考虑了一下问道:“我听我父亲说,我们家的好朋友马玉民的弟弟马玉良是陇原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不知道你父亲认不认识他?”

马小平笑着回答道:“当然认识啊。因为马玉良就是我父亲!”

“啊?这么巧?”牛木林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他不禁暗自感叹道:大千世界是那样的广阔浩渺,又是如此的细微渺小,有的时候紧密得甚至好像一棵大树上彼此相邻的绿叶。

牛木林、马小平、韩吉寿和纳森经常在一起热烈地谈论历史和民族,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祖先在这片大地上经历过艰难,创造过辉煌,曾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700多年之后,撒尔塔人阿里的后代牛木林、阿巴斯的后代马小平、蒙古人巴德尔的后代纳森、撒鲁尔人哈桑的后代韩吉寿和巩世襄的后代巩晓丽原本天各一方的,竟然巧合地相聚在大西北金城大学的一个课堂里!

“牛木林。”

牛木林正在小树林里读书。他听到喊自己的声音定睛一看,原来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在读研究生廖电波站在自己前面。

廖电波用带着湘州口音的普通话与牛木林寒暄了几句,肯定他入学以来品学兼优,鼓励他多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牛木林看到庄严神圣的党组织主动派人找自己谈心,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他知道,只有先进分子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多人甚至为之奋斗了一辈子。

牛木林忐忑不安地说道:“我最近在读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写的书,发现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达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阶段,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还有一大段距离呢。”

廖电波非常喜欢牛木林的诚实和真挚,笑着说道:“没有关系喽,入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进步的过程。”

牛木林与廖电波告别以后,立刻跑到新文科楼的教室里,背着别人偷偷地写了一份申请书。第二天一大早,他找到廖电波,郑重地把申请书交给了他。

牛木林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伟大作家的梦想,一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尝试写作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在文章中,他喜欢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和热烈华丽的词语,尽情地赞美和讴歌美丽的故乡和祖国。

一天,牛木林接到牛万山的来信。

父亲在信中说道:“我到伊犁探亲的时候见到你团长爷爷牛占海的女儿尕索菲全家和三爷爷牛占祥的儿子牛君山全家。论辈分,牛君山是你的堂叔。他说,他的儿子牛成才参军,后来复员到金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希望你和牛成才互相走动,保持亲戚之间的密切联系。”

牛木林遵照父亲的嘱咐,找到了父亲堂弟的儿子牛成才。

牛成才性格外向,能说会道,有破釜沉舟的胆量。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从单位停薪留职,承包经营一家商贸公司。

牛成才告诉牛木林,下周末到自己的公司来一趟,说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办理。

星期六上午,牛木林按时来到位于小西湖的牛成才的公司,看见几个戴着白帽子的陌生人一脸茫然地坐在沙发上。

牛成才向牛木林介绍说道:“这是团长爷爷牛占海的儿子萨利赫阿爸。当年,团长爷爷在徽州、豫州一带打击日本鬼子,是对国家有贡献的抗日功臣。现在,萨利赫阿爸要向省里写声索书,要求归还解放后被公家没收的房产。”

牛成才拿出一沓稿纸安排道:“这是请别人帮忙写的声索材料。现在需要抄写8份。你抽空抄写一下。”

牛木林拿着材料回到学校,跑到小卖部买了一本学校专用的稿纸,然后来到教室里一笔一划地抄写起来。

他一边抄写声索书,一边触摸这一段从前不曾了解的历史。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原来,我们家族对国家也是有贡献的!

牛萨利赫递交上去的申请书得到省里的重视。没有多久,公家把没收的房子等财产还给了牛萨利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苍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