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柏师傅,什么时候教我证道长生啊?”
刚回后山,周施宰就睁着大眼睛向老道士问道。
“急什么?”
老道士吹胡子瞪眼:
“道行如木,先扎根基。”
“自今日起,你每日诵背道文,挑水砍柴。待到时机成熟,为师自会教你。”
风吹飘雪,夏转秋来,周施宰每日和老道士呆在后山修行。
用老道士的话讲,修道需先修心,当由静入道。
转眼两年过去,周施宰谨遵师诲。
除了早起诵背道文,便是挑水砍柴。
一日,诵背完道文的周施宰正要挑水,却被老道士喊住:
“周松,水满柴足,你的道心已经明了,今日我开始传你道法,你且随我入门。”
周施宰激动地看着老道士,丢下手中活计,小跑到老道士面前。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及万物本源,顺应规律者,即为道。”
“我辈修得道门道术,共八八六十四种,触及千物万类。
有:御剑术,占卜术,堪舆之术,丹鼎术,符箓术,纸人纸马术,赶尸术,封印术,驱鬼术,变化之术,分身术,隐身术,飞升之术,神行术,分水避火术,起石平山术,役兽术,房中术,魂游术,招魂术,点金术,蛊毒术,千里传音术,屠龙术,禁咒术,尸解术,搬运术,透视术,真眼术等......”
“御此道者,该行天事。不顺天理,世间难容。”
“为师先教你御剑术,符箓术。待你习得顺利,随我下山历练。”
“功成,方可再延其他。”
老道士正色说完,低头看着周施宰。
见他认真地点了点头,便引周施宰进了厢房,打开柜子。
柜中摆着一个木箱,老道士指着木箱说道:
“打开这个箱子,自取一柄桃木柄细剑和罗盘,再随我来。”
箱子打开,分为上下两格,上面一格放着模样相同的几个罗盘。
周施宰挑选片刻,便随手捡出一个揣入怀中。
箱底的细剑也不尽相同,周施宰不懂好坏之分,亦是随手捡起一柄,学老道士摸样系在腰间。
看他取罢,老道士挥手,箱盖闭合。
由简入难易,老道士刚开始言传加示范,甚是上心。
越往后,便指点得少了,有时言传一二便不作打扰。
夏练三暑,冬练三寒。
周施宰不敢偷懒,从老道士决定传道那天起,每日立于山后,舞剑寻意。
老道士所传授的符箓术倒是好学,周施宰心静,不出一年便将那些符箓深深印在脑中。
只是这御剑术,周施宰始终寻不到那丝剑意。
“师傅,你说的剑意我始终感悟不到,御剑术是不是不适合我?”
一日练完,周施宰心生烦躁,走近正在打坐的老道士面前。
“人各有长短,休要急躁,一切顺势而为。”
老道士只睁开一只眼睛,平静回答:
“明日便是年满之期,你在山上已经修行一年。收拾一下,明日我们下山去。”
“就要开始历练了吗?”
周施宰皱了皱眉头,看着老道士静坐不语,识趣地离开。
春景宜人,山下的雪早已消融,暖风抚身。
周施宰早已脱了棉衣,和老道士慢步下山。
“你看这下山的景色如何?”
老道士把着剑柄,歪着身子,边走边问。
“挺美的。”
周施宰背着行囊,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瞅你那副模样,真晦气。就不能开心点吗?”
“开心不起来......”
周施宰摸着腰上桃木剑柄,垂头丧气回答着。
老道士撇了撇嘴,不再言语。
日出时下山,此时太阳正好。
两人下到山脚,老道士攀着周施宰的肩膀回头望去:
“三年多了,你还记得你刚上山时的模样吗?”
周施宰也抬头看去:
“记得啊,这才几年?”
“记得就好,记得就好啊。”
说罢老道人松开周施宰的肩膀,大步朝前走去。
山脚不远便有一个镇子,两人走得不快,中午找了片阴凉地休息了会,吃了些干粮。
天将晚时,两人才进镇子,寻了一处客栈准备安歇一晚。
“两位道长,里面请。”
店小二扯着嗓子吆喝,声音却不刺耳。
老道士点点头,跟在小二身上。
周施宰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陌生人,心底不免有些紧张,又对一切充满好奇。
“周松,跟上点。”
老道士回头看见周施宰愣在客栈门口,提醒了一声。
周施宰赶忙跟在老道士身后,在小二的带领下,进了一个房间。
“两碗素面。”
老道士又对店小二吩咐道。
“好嘞!桌上有刚砌好的热茶,二位先用着,素面马上就到。”
店小二撤身关门,随后便又听见小二的声音:
“二楼丙房,素面两碗嘞。”
“怎么?没见过这些?”
老道士看着站在门口四处打量的周施宰,不禁好奇问道。
“没见过,只在爷爷口中听到过这些。”
周施宰还在打量着客房中的摆设。
“过来用些茶汤,待会吃完早点休息,明天还要赶路呢。”
老道士捉起两个茶杯,倒满茶放到周施宰面前。
“师傅,我们明天要去哪里啊?”
周施宰吹了吹冒着热气的茶水。
“三日之前,清风镇有村民求救,说是镇子里有魂鬼夜行,扰乱民生,请咱下山安魂。此番下山,便是要去看看是何鬼祟作怪。”
老道士喝了口茶,将茶叶吐出。
“魂鬼?”
周施宰歪着脑袋,眼睛充满疑惑。
“见了你就知道了。”
正说话时,店小二站在门口叫到:
“二位道长,素面来喽。”
得到答复,小二推门而入,将素面放至桌上,就要退出房间:
“二位慢用,小的就在门口,有啥需要,招呼就到。”
“小二,稍等片刻,向你打听点事。”
老道士叫住店小二,问道:
“有听说清风镇正在闹鬼的事吗?”
“嘘~切莫在店中谈论此事。”
店小二听完赶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虽说那清风镇距此还有百里路程,但是却生了个长耳鬼,吓人的很。外面客人正多,小的先出去忙活,就不打扰二位用餐了。”
说完,店小二抽身离开,关闭了房门。
老道士和周施宰用完素面,将碗筷放于门口,招呼了一声店小二,便回床吹灯安寝。
次日,两人到前台了账,付了几枚铜板,继续上路。
“师傅,既然知道魂鬼扰民,又路行遥远,为何不御剑前往?”
路上无聊的周施宰问道。
“切莫心急,为师掐指算过,七日之内,魂鬼不成气候,晚些去也无妨。”
老道士漫不经心地回答。
“先带你看看春景,下山来,也是一种修行。”
两人寻大道,出了镇子又行过五日,期间看着行人赶马挑担,老道士在路上给周施宰描绘如今世道。
“国泰方能民安,国有其气数,人亦有之。改朝换代,不为百姓所想。
谁都想家中良田万顷,父母安康,事事顺遂,妻女太平。
但事实呢?
人分有类,君子小人,明官昏臣,刁民百姓,皆因一个利字,分成不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道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先有国才有家,有人舍大国护小家,是小义小忠大孝;有人舍小家为大国,是大忠大义,却是小孝。
天势顺为,人又只能顺其道。
花钱才能有吃的,付出才能有所得......”
“你行君子事,他行小人为。你举剑刺他一下,或许便要偿他一命。
是非黑白,不一定在条条框框之中,有时也在少数人的口中。
需得察言观色,也要多行益事。
人表人里,可不一,不可逆天道......”
“见微知著是门学问,举一反三也可作一术学之。
人性本不纯良,全靠心思约束。
万事都有优解之答,行不过去,便绕过去。
路虽是弯的,心直便无错......”
老道士言传身教,行这几日,见到何人,总为周施宰讲解一番。与人讲话,千人千面。
周施宰本就是一张白纸,在老道士的教导下,慢慢开窍。
第六日,两人刚好在太阳下山前来到清风镇。
街上已无行人,商铺也都早早关门闭巷,好不容易在巷尾敲开一间客栈,还被当家的拒之门外。
两人只好寻到一处旧庙,准备安歇一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