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男,24岁,西大理科研究生,他身材中等,略微有点瘦削,戴一副酒瓶底厚度的眼镜,书卷味十足,如果换上古代服饰,绝对一个秀才模样。
平时很喜欢研究唐朝历史,认为这是一个很人才辈出,很神奇的一个朝代,开创了很多先河。
李科平日无事时,喜欢在网络上查询一些有关唐朝的历史,特别对一些冷知识感兴趣,一个巧合的机会加入到了同样喜欢研究唐朝历史的群里,今日几个群友就相约一起到中国唐代艺术博物馆去游玩。
虽然有些参观的人,习惯性地和同伴嬉闹,唯独李科静静的,认真地观看唐朝鼎盛时期留下来的物品,无论是甲胄,服装,器皿,还是三彩,陶罐,每一样东西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唐朝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
唐历史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唐帝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时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社会变化的中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给传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颓没落,一般地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势力空前发展。
李科每次看有关唐朝历史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唏嘘感慨一番,常常在心里惊叹到。李渊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过多评价,李世民自然就更不用说,那么就先说说李治。
李治为何能做上皇帝呢?有观点说李治并不是李世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觉得不是特别赞同,这个要怎么说呢?能力这东西,其实是很主观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喜欢出风头,无论是做点什么都喜欢高调,哪怕是给父母尽个孝心,也要闹得人人皆知,比如说李泰。有的人性格内敛,往往无声处定下乾坤,手段还特别高明。李治呢,为人孝顺,性格仁厚,哥哥有的优势,他都有,哥哥没有的优势,他也有。
分析当时宫廷内外部的政治形势,可以得出结论,李治被立为太子,既因宫廷内部斗争形势的逼迫,又是朝廷外部势力助推的结果。在宫廷内部,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争储斗争已经十分明朗,并日益激烈,争储斗争有扩大化的趋势且有失控之虞。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先后生有三子,嫡长子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嫡次子李泰被封为魏王。也许是由于年轻还没有争储的意识,又或者觉得在大哥二哥面前自己的实力太弱,就淡了那份争储的心思,李治整日闭门“不问天下事,只读圣贤书”。这种淡然超然的态度让李治成功摆脱争储漩涡,从而置身事外。
而夺嫡之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李承乾、李泰相继被罢黜,李恪被杀。李治作为硕果仅存的嫡子,也就成了册立太子的不二人选了!这也是理性的必然选择。
至于李治的能力问题,从他登上帝位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了,无需多做解释。综上所述,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内外在一系列系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
而夺嫡之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李承乾、李泰相继被罢黜,李恪被杀。李治作为‘硕果仅存’的嫡子,也就成了册立太子的不二人选了!
这也是理性的必然选择。至于李治的能力问题,从他登上帝位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了,无需多做解释。
综上所述,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内外在一系列系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
说到这里,李科心里特别欣赏的就是三皇子李格,也许是名字同音的缘故,也不知道是不是李科就是李氏的后人。但是李格是什么人,可以说他的身份比所有皇子的身份都贵重,但是又能如何呢,俗话说得好啊,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不是陷入了长孙无忌的计谋,他何以被杀头砍死,如果不是房遗爱他们造反害了李格,说不定皇位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一直以来都有人怀疑有关李恪的资料被人篡改过了,如今看来的确是非常之有可能是被人篡改过了。不过这可不是什么“胜利者的史书”,而是身为掌管皇族资料的宗正卿可比所谓的“胜利者”们更有实质的权力——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他们要是将这些皇族的资料不动声色地润色一下,就算是皇帝也发现不了。
所以别的皇子亲王有名望有才能有才干,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事迹作支撑的,唯独李恪这里就只有非常浮夸的赞美之辞而已。而李恪的后人们之所以只敢添些溢美之辞却没有增加更多的事迹让李恪的生平看上去更完善一些。
想来一是因为李恪真的没什么事迹可以大书特书的,二来也是不敢随意乱编事迹添上去,因为多方一印证,就有可能出现纰漏。所以最多也只是夸上几句,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反正李科也不可能穿越回去,就算是有所猜测也无法证明了。
而且李恪的后代历任宗正卿的时候已是中晚唐,联想一下五代十国因为战乱,李唐嫡系的资料散佚不少,唯独李恪这一脉的信息却能保存得如此“详实”。
看到这些,李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幻想,如果真的有时空穿梭机的话,自己能够穿越到唐朝,必定选择李格,我不能让李格的命运如此败落!
不过这也只是想想,就当李科心里想着什么的时候,突然身后一个声音打断了那个人的思想。
“三皇子,博物馆马上要下班了,走快点。”一个和李科差不多大小的小伙,发现李科不知道再想什么入了迷,就提醒着李科。
是的,李科在群里的名字就叫三皇子。
“稚奴,来了。”李科笑着回应道。
这位小伙比较喜欢李治,有好几次和李科在群里还相互的争论,李承乾被废了以后,究竟是谁该坐那个太子之位,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能拿出来证据,又都拿不出来能将对方说服的证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