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这一伤,足足伤了近三个月这才好利索了。
这段时间里,明军和后金军小规模的战斗不断,不过大型的冲突,倒是一次也没有过。
在这三个月里,朱凯倒是静下心来,认真的向祖大寿学习些兵法谋略,没事又经常往吴三桂的营帐跑去,名义上是探伤,实际上往往话题都会转到用兵之道上。
他朱凯可倒不是一门心思想要成为一名军人,而是这些东西未来都是飞黄腾达,乃至于保命求生本的,不可不认真钻研一二。
吴三桂对自己的这位兄弟“计谋”钦佩无比,反倒觉得自己的勇猛无足轻重,对朱凯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丝毫也不隐瞒什么。
他从小生在将官世家,通晓兵法,因此朱凯在他身上获益良多,慢慢的也对打仗有了些了解。
就在吴三桂伤好的时候,朝廷的任命也终于到达。
吴三桂身后有边关大将祖大寿做后台,朝廷里的大太监高起潜又是他的义父,能为他多方打点,因此以一个十八岁的青年身份,一下成为了游击,正式跨入了将军的行列。
这是个从三品的官职,由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来担任,也当真是破了大明朝的先例。
不仅如此,朝廷里还正式赞誉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这八个字的评语让吴三桂身价倍增,顿时成了上上下下,朝廷边塞的大红人。
吴三桂一下由原本默默无名的小卒,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大大英雄。
相比之下,朱凯的任命就没有那么显赫了。
虽然祖大寿竭力保举,又派快马把朱凯二次的功绩送抵朝廷,但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斟酌良久,才放了一个正五品的守备给他。
任命中还说到,本来以朱凯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获得这份官职的,但念着边关将士辛苦,皇上又一心体恤栽培青年将官,这才格外开恩。
朱凯应当感恩戴德,尽心为朝廷办事云云。
虽然吴三桂为自己的兄弟大是不平,可朱凯倒不太在乎。
反正自己本来就是一介老百姓,靠着好运气和自己的狡诈,居然也混到了个正五品的官员,那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就是自己未来飞黄腾达的开始。
他就不信以自己超出这个时代太多的知识和智慧,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能混到个将军做做。
祖大寿为两个年轻人摆了一桌庆祝宴席,请了军中几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将领相陪。
刘风以一小小旗总身份,只因跟随朱凯立下赫赫战功,竟然也位列其中。
只是他身份低微,在酒席宴上只是低头喝酒吃菜,并不敢多说一句。
到了这个时候,朱凯才亲眼看到了什么叫奢侈。
他早听说过明朝人最注重吃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回乡省亲的时候,沿途官员一路招待,极尽美食,可到了自己家乡,当地官员为他接风,光是冷菜就上了九十九道,热菜三百九十九道,张居正这才感叹道:“一路走来,到了今天我才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祖大寿准备的是一桌海参宴,特意安排了清汤原汁鲍鱼。
用的是最上等的皱纹盘大鲍,一只只有剖开的半个鹅蛋大小,摆成六六如意图案,鲍肉上剜了花纹,撒上红椒、青葱,黄姜切成极细的丝,鲍贝内壁闪着华美的珍珠色泽。
这样的美食,在朱凯自己的时代,他朱大人可只在酒店里看过,要想吃的话,那口袋里的几个钱,可还不够舔上一下鲍壳的,不曾想在这居然有了这样的口福。
可祖大寿却似乎还非常不满意,一迭声的抱歉说现在战争时期,要弄上一桌上等的酒席实在困难,因此上也只能请宾客们多多包涵了。
最妙的是,酒席边上还有几个清俊的十三四岁的小亲兵,在席间调丝弄竹,为宾主们唱曲。
朱凯看着这几个清秀的男孩子,想到明末的风气,心中不禁大是怀疑难道威风八面的祖大寿也爱好娈童这个调调?
来去喝了几杯酒,祖大寿忽然说道:“长伯自然是留在这里,可朱……”
想到这,祖大寿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朱凯,来了这许久,倒忘记问你,你可有表字没有?”
表字?
老子那时代哪有这东西?
可朱凯若说自己没有,只怕当时就会被诸人看不起。
他眼睛眨了眨,说道:“回总镇话,小人表字文邦。”
“文邦,文邦,文可安邦定国,好,好,好得很。”
祖大寿随后赞了两句,接着就皱起眉头说道:“只是现在各营俱有将官,将文邦安排到何处倒是大费周折。”
一边吴襄想了好久,这才犹豫不决地说道:“倒是有一营可以安排,只是……”
他的话让祖大寿也想到了什么,这位打起仗来雷厉风行的大将,忽然也变得迟疑起来:“你,你说的是‘天字第一营’?只怕,文邦去了不好带兵啊……”
一听“天字第一营”这几个字,朱凯顿时大喜。
想必这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自己若是能掌控在手中,只怕又多了一个飞升的资本。当时考虑也没考虑就说道:“总镇无需担心,就请将其交给小将,小将必然尽心竭力,不辜负总镇期望……”
“你真的要去那?”祖大寿神色古怪看着朱凯,想了一会,才叹了口气说道:“也罢,以你层出不穷的智谋,或者可以带好他们,哎,不过这想来也难……”
到了这个时候,朱凯才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了,可话都说出了口,又不能反悔。
可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是自己带的第一支队伍,当时就硬着头皮说道:“总镇大可放心,小将自有办法!”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