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人在木叶,我觉醒了木遁血继! 第二十三章 调戏!

“怎么可能?这是.......写轮眼?你是宇智波一族的人?”

正在和九尾对话的漩涡玖辛奈,被突然出现在身边紫川夜给震惊到了。

据她所知,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固然强大,然而力量和查克拉却是硬伤。

怎么会有人既拥有写轮眼,又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最可怕是的,其强大的瞳力居然能够蔓延至封印?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阿类!这就是九尾吗?查克拉果然是难以想象的强大,不愧是六道仙人以阴阳之力合成的产物。”

“话说回来,你也堕落了啊!九喇嘛!”

“自千手柱间之后,你就一直呆在这见不到光的牢笼之中。”

没有理会漩涡玖辛奈的询问,紫川夜目光直直地盯着九尾看。

现在的他拥有写轮眼,因此能清楚地看到九尾那深不见底的庞大查克拉。

“砰!”

“你到底是谁?”

回应紫川夜的是一只巨爪,其上锋利的指甲令人望而生畏。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你想不想出去?”

“求我的话,我可以考虑给予你真正的自由,一如当年的六道仙人。”

无视九尾的警告,紫川夜上前轻轻摸了摸了从铁笼中渗透出来的锋利指甲。

他这也不算是开空头支票,反正尾兽的生命是无限的。

等他将来实力凌驾于所有人之上,放生尾兽完全是随手而为的事情。

“住手!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知道九尾的名字,但它的力量绝对不是人类所能控制的。”

“要是放了它,对整个忍界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强压下内心深处的震骇,漩涡玖辛奈连忙出声阻止紫川夜的行动。

尽管她对自身的封印力量很有信心,但紫川夜的神秘和强大实在超出了她的认知。

万一真的有办法破开封印,那木叶可就要损失惨重了。

“索诺蔑(那双眼),没想到除了宇智波斑之外,居然还有宇智波的族人拥有如此强大的瞳力!”

“我能感觉到你对我没有恶意,更没有任何的畏惧,是因为这双眼睛给你的自信吗?”

相比于恼怒漩涡玖辛奈刚刚的言辞,九尾显然更看重突然冒出来的紫川夜。

“哦?我倒是忘了,比起其它的尾兽,你九喇嘛还拥有辨别善恶的能力。”

说着,紫川夜总算把目光放到了漩涡玖辛奈身上。

“美女,看来你和九尾相处的并不怎么愉快啊!不然你也不会对千手和宇智波的力量一无所知。”

“其实人类并非不能控制尾兽,不管是感情的羁绊还是力量的压制,都可以让它们变成爱好和平的尾兽。”

“很明显,凭你漩涡一族的血统和封印术,并不足以对尾兽形成压倒性的控制。”

“另外,你知道九尾为什么忌惮甚至害怕我这双眼睛吗?”

面对紫川夜的反问,漩涡玖辛奈下意识摇了摇头。

从小到大都被监视的她哪能知道这些?

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木叶村想让她知道的而已。

“看吧!你什么都不知道,又是如何判断尾兽的力量非人类所能控制?”

“稍微向你透露一点,在写轮眼之上还有万花筒写轮眼,其强大的瞳力能做到对尾兽的绝对控制。”

“不仅如此,之所以名为万花筒,就是因为在众多觉醒者之间,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事物都大不相同,因此觉醒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

“攻击、防御、封印、时间、空间、通灵.......一切皆有可能!”

“就连你眼中看到被誉为最强大的尾兽,当年也只是宇智波斑强行训化的通灵兽。”

“我说的没错吧?九喇嘛!”

“人类,你还真是敢说呢!”

最痛苦的伤疤被揭开,九尾一双狐狸眼几欲喷火。

锋利的五爪摩擦着铁门‘吱吱’作响。

它不知道眼前这个不知名的后辈是怎么知道这种秘辛的,但这是它上千年来最大的耻辱,绝不允许他人再提及。

“通灵兽?万花筒写轮眼,以及宇智波......马达拉!!”

“可撒麻达累达(你到底是谁)!”

认知再一次被刷新,漩涡玖辛奈今天感受到的震撼,比过去二十几年都要多。

闪烁着骇然的双眸停留在紫川夜脸上再也无法挪开。

近两年来、木叶村一直有人在宣传三代火影是木叶有史以来的最强火影。

她知道这话有很大的水份,然而无论如何她也想象不到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宇智波斑都能凭借万花筒写轮眼的瞳力训化九尾,那么打赢宇智波斑的初代火影又该有多强大?

“咦?你看起来很震惊啊!不过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

“怎么样?要不要站到我的身边?”

“怎么说漩涡一族也同为六道仙人的后裔,就此族灭实在是太可惜了。”

“只要你愿意成为我的女人,你很快就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不管是封印世界还是站在外面的本体,紫川夜说完的同时,也把虚弱的漩涡玖辛奈搂进了怀中。

“你住手!!我......我已经结婚了,不可能和你在一起的,你不要妄想了。”

说罢,漩涡玖辛奈强行断掉和九尾的联系,让意识回归到了本体。

可惜的是,她能挣脱封印世界的紫川夜,却挣脱不了现实中的紫川夜。

借不到九尾力量的她,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人在木叶,我觉醒了木遁血继!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