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四合院:开局我要捅娄子 第10章感谢18230老板的打赏

采购科大姐离开办公室后,许大棒打开了系统页面。

【出现剧情地点是否签到】

开始签到!

【奖励混合装极品绿茶十斤。奖励精品小说五十本。奖励秘书OL套装三套。】

【今日签到奖励五香葵瓜子三斤。奖励酱肘子一份。奖励卫生纸一提。】

握了个大草。

就离谱!

许大棒看着这奖励下巴都要惊掉了。

先不说这日常签到给的东西。

昨天在家地点签到好歹还是跟家庭有关系,今天在工作单位给这些?

绿茶好歹能勉强跟工作沾边。

精品小说?

这是劳逸结合?

配合上绿茶是不是要上班摸鱼?

最后一样奖励最离谱。

这年头这种衣服是能穿的出门的吗?

这是正经人家能穿的衣服吗?

我许大棒是要为轧钢厂贡献自己的青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

狗系统,你……

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就是这衣服款式会不会太前卫了一点?

这肉色丝袜还能解释一下,毕竟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这黑色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还有这哑光透肉的袜子这正经吗?

加攻速的高跟鞋,这年代外国人都不穿这个款式吧?

也不知道作为资本家的大小姐,娄嫂子能不能接受这如此大胆的新潮流。

要是被当作敌特举报了,那也太冤枉了。这皮肤还是等以后再使用吧。

许大棒把目光移向了精品小说,从空间内取出一本来。

从外观上来看,不但制作精良,装帧精致,设计巧妙,排版印刷做工都看的出来是用心了,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封面上几个大字,少年阿宾。

阿宾是你吗?

卧槽。

原来精品竟是这个意思。

这下许大棒感觉自己的精神文化,又可以向前迈出一大步了。

没有手机也无所吊谓了。

系统会出手。

《永远的白老师》

《少年大宝》

《少龙风流》

(请各位读者千万不要搜索,否则后果自负,本人不承担任何后果)

啊,这…

许大棒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日常绝对不会枯燥乏味了。

他只想说:系统yyds!

喝着精装碧螺春,读着精品小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溜走了。

一转眼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许大棒收起手中的书籍,安抚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弟弟,准备去食堂吃饭。

就是这刚泡好没多久的绿茶,有点可惜了,还没有喝几口呢。

许大棒溜达着来到轧钢厂的食堂。

工人们熙熙攘攘的涌向食堂,许大棒抬腿迈进食堂,就看见风韵犹存的大姐在对他招手。

“许科长,快过来,插我前面。我都替您排好长时间队了。”

大姐的声音不算太大,但她周围的人肯定听的很清楚。

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科长还来食堂吃大锅饭?”

“干部不是都有自己的小食堂吗?”

“这么年轻就是科长了?要是嫁给他那还不是享一辈子福吗……”

干部是有自己的小灶,但是他许大棒这个级别还够不上。是人家大姐说话好听而已,觉得他年轻有为,恭维他而已。

许大棒也没有客气,大大方方的站在了办公室大姐的前面。

说是办公室大姐也没错,不过人家年龄跟院里的秦淮茹年龄相仿,可能从面相上来看,能够大个几岁。

但这身材绝对不输给秦淮茹几分。

工人们对于吃饭的心情都很迫切,所以队伍排的有些拥挤。

尽管大家穿着厚厚的冬装,但是许大棒也充分感受到了大姐的凹凸起伏。

这也是他为啥肯定大姐身材好的原因。

大姐可能也是饿了,也可能是后面工人们在往前拥挤。

可能是工友们觉醒了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觉悟。

这大姐跟许大棒之间紧紧贴着,没有任何的缝隙。

起伏的山峦都快要被压平了。

许大棒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吃亏了,他总有种被占了便宜的错觉。

这年头,工厂食堂里的菜也见不到多少荤腥油水,光吃碳水根本就不抗饿。

轧钢厂很多岗位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吃得多,去的也快,经常不到饭店就饿的前胸贴后背。

这大姐也不知道是消耗掉能量少,还是天赋异禀……

队伍前面的工友一个个打饭离开,许大棒也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动着,许大棒每前进一点,大姐也都赶紧跟上,绝对不允许两人中间有空隙,防止别人插队。

终于等许大棒排到打饭窗口前了,身后大姐都挤出汗了,风韵犹存的脸上,都浮现了一层薄汗。

许大棒看着窗口打菜的人没印象,想要见识一下傻猪风采的愿望落空了。

土豆,白菜,粉条。

食堂的菜分三种,带丁点儿肉腥的,要两毛,用荤油炒的菜一毛二,纯素菜五分钱一份。

“给我来五个馒头,两份白菜。”

许大棒把饭票扔进票盒子里,端着自己的饭菜找了一个空位刚坐下。

大姐就紧跟着坐在了旁边。

还没等许大棒反应,大姐就把自己饭盒里的那份菜拨给他大半份。

“许科长,你还正长身体呢吧,可要多吃点。”

ps:感谢那位是电话号码的用户老板100点的打赏。由于不知道昵称,所以就不开单章感谢了,这标题给您了。

ps:晚上有没有加更就看你们给不给力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四合院:开局我要捅娄子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