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穿越之有明 第一百八十二章:有信远方来

各位书友,小说需要您的支持,请投一下月票,谢谢大家!

无需多言,索性不言,程正默默地吃了几口饭。坐在他旁边的朱云瑶突然尖叫一声,惊得程正心头一跳,急忙转头望去,只见女孩捂着脸,神色惊恐,询问程正道:

“程大哥,我这脸冻伤了会不会不好看了?唉呀,怎么办呢?”

“没关系的,只是有点比平时红而已!”

他话刚落,女孩更加紧张,匆匆说了一声要去房间看看,然后急忙跑出去了,也不知去做什么。

程正摇了摇头,微笑不语。他心想,女孩果然古怪,莫名其妙地紧张个什么,也顾不得去理会了。不过没过多久,朱云瑶又像一阵风一样跑回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程大哥,我这样会不会很难看?”

其实,她的脸只是因为冻得有些发红,根本看不出好看还是不好看。程正刚要回答,却看到女孩眼中满是忐忑之色,宛如等待生死判决的囚犯一般。他干脆笑着说道:

“看起来很好,和平时一样。”

程正本以为这样的回答就没事了,然而结果是,从这顿饭直到睡觉前,朱云瑶问了这句话足足几十次,令人有些不胜其烦。

尽管如此,这个初一让程正感到非常愉快和轻松。对他而言,时间极其珍贵,而初二将会是忙碌之日。此刻,胶州营已经拥有二千五百人,其中步卒两千三百,骑兵两百,此外还有新招的盐差队伍,总人数达到二千二百。另外,还有莱州府南部和登州府部分豪强家族的子弟,合计一千人。可用的将领并不太多,除马罡、蒋能、陈六、小海等骨干之外,其他人只能按规定行事,没有特殊身份。

说起来,其中的汤二是成长最快的。虽然并非智谋过人,但在每次战斗中,他都严格遵守军规,勇猛无畏,积攒了不少军功,最终成为了骑兵队伍的领袖。这也是好事,汤二对程正忠心耿耿,负责指挥骑兵,程正可以放心。

胶州营中的火铳兵并未被视为单独的兵种,尽管在作战时有严格的步骤和使用规定。

程正负责胶州营的守备,按规定,他手下的兵力不应超过两千。然而如今的实际兵力接近六千,而且按照从前盐差队伍的划分,马罡、蒋能分别是队长、队副,而陈六和小海作为把总,分别领导三百人。汤二成为骑兵队的领袖,指挥两百骑兵。马和赵的部队均为新老兵各半,而其他老兵则由程正直接指挥。

在上报的官方报告中,马罡和蒋能各领四百人,而程正则指挥一千七百人,多出的人则按照盐差队的编制来计算。

考虑到目前盐政巡检尚未明确编制,所以队伍内老兵为兵,新兵为盐差,形成了不同档次。这样的组织有助于新兵上进,自然在训练上更加刻苦。

此次封赏官职,程正尽管想保持低调,但无论是忠诚的亲信还是其他军官,都表现得热情洋溢,程正深知,许多人不仅感激程正,还满口称颂着当今圣上。

千总、把总纷纷设宴庆贺,无论是地方上还是绿林好汉们,皆纷纷送礼道贺。尽管程正表面平静,内心却并不愉快。

大明朝廷的名分和大义竟然如此重要吗?自己将他们从贫苦之地提升至今,封赏千总、把总的职位,且是通过自己颁发的命令,但让这些人如此对朝廷感恩。

“你们是我的兵,不是朝廷的兵;是我出钱养你们,不是朝廷提供资金。”

程正甚至想将这句话发给每个胶州营的士兵,但显然现在不是时候,甚至对朱云瑶都不宜说这句话。

对其他人而言,取得胜利,升官发财,在崇祯九年的正月,充满了喜悦和高兴。但程正内心却有些不快,谁曾想正月十四这天,他的不快情绪愈发加深。

元宵佳节,是古代少见的宵禁解除之时。无论大都市还是小镇村庄,都在这个夜晚通宵不眠,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这是一大重要节日,朱云瑶显然在京师亲历过璀璨灯会的盛景和美妙,她兴奋地告诉程正,正月十五那天,一定要带她去看一看。

胶州城虽有自己的过年气氛,却与京师这座繁华都市相比相去甚远。程正正在讲述的时候,一个气喘吁吁的人突然冲进了院子。

门外的亲兵并未阻拦,这必然是熟悉的人,果然是吴同知的管家。多次来往,两家的交往不少,下属人员也都熟知。这位管家急匆匆地进入院子,稍作喘息后,他躬身行礼,随后急切地说道:

程大人,京师传来急信,要求尽快送至大人手中,不能有丝毫耽搁。信使已在外等候,我是前来通报的。

在这个大年初一,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竟让人如此急迫?京师那边肯定是刘太监派来的紧急信使。程正不由得连声催促让人快点把信使请进来。

这名信使看起来像是某支军队的士兵,脸上留下了冻伤的疤痕,相当难看。显然,他在路上经受了不少辛苦。见到程正后,这名信使坚持要等待验过程正的印鉴才交付信件。程正也随即感到紧张,心中猜测,会是怎样的大事,居然如此庄重。

在这名信使交出信函后,他自然被人引领走,安顿下来好好休息。程正则谨慎地安排人手守护周全,然后打开了这封信。

这些士兵们原以为有何重大事件,纷纷提高警惕,不时听到程正屋内怒吼一声,似乎有物被摔碎。

这封信是京师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刘福亲笔写来的机密信函。然而,信中内容罕见地带有一种责难的口气。务必指出,双方虽然对外宣称是叔侄关系,但事实上程正对刘福颇有帮助,双方恩义颇深,毕竟前不久还送去了五万两银子的巨款。

刘太监虽身居高位,但与程正一直保持着友好客气的交往,刻意营造出一种亲戚间的氛围。然而今日,这封信的措辞相当严厉,毫不留情,信中所言的确是言之成重。但程正的愤怒并非因为对方的措辞,因为刘太监此举实际上是出于好意,信中的内容看似滑稽可笑,却令人欲笑不能笑。

比如其中一句话:如今平贼督抚报捷,中枢兵部称之为大捷,不过斩获几百人头罢了。而这场大捷,是十几万军兵生死搏杀、厮杀得来的。而你,小小守备,率步卒对抗骑兵,居然在一战之中斩获三百余级首级,几乎是完全战胜。然则,谁会相信这等事情呢?

根据报捷的规矩,报军功的流程,程正的功绩报告经地方官副署后,已送至登莱参将和巡抚之手。而督师杨嗣昌、洪承畴等带领十数万大军在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八大营的农民军激战,所斩获的敌军数额仅为数十、数百。

而此时胶州守备的军队却仅是步卒对抗骑兵,居然获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巡抚和参将又怎么可能相信这样的成果呢?

明朝的宵禁制度是指明朝时期对民众在夜间活动的限制和管理措施。明朝的宵禁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防止盗贼、火灾等问题的发生。

明朝的宵禁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1.夜间禁止外出:在夜间,民众被禁止外出活动,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出行、赶路、办理急事等,否则一般不得外出。

2.禁止夜市:夜市是指在夜间举办的市集,明朝禁止夜市的开设,以防止夜间人员聚集,减少盗窃、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3.禁止夜间燃灯:明朝规定夜间燃灯的时间有限制,一般在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4点之间,超过这个时间点燃灯需要特殊许可。

4.禁止夜间行船:夜间行船容易发生事故,明朝规定夜间禁止行船,以确保航行安全。

5.夜间巡逻:明朝设立了夜间巡逻制度,官员和士兵会在夜间巡逻街道,维护社会治安。

宵禁制度在明朝时期是比较严格的,违反宵禁规定的人会受到处罚,如罚款、劳役等。然而,由于明朝时期的社会治安问题较多,宵禁制度并不能完全杜绝盗贼、火灾等问题的发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穿越之有明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