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穿越之有明 第一百四十九章:多难之地开封

太岁末年,国人行事多以宴会为事端,今日尚如此,几百年前亦复然。双方宴席之际,定下了河南之行的向导之事。然亦有一些难以启齿的话语,不得不沉默其中。

程正回归客栈后,沉入梦乡,醒来时,陈六前来报告文如商行已派数名向导前来。这几位向导居然与之熟稔,皆是去年在青盐之事中为孟老掌柜出力的家人。

孟老掌柜因炒卖青盐获益近万两银子,早已富足,却不打算让子侄们安享富贵,令他们四散外出工作挣钱。这次被派来作程正的向导,孟家的子侄们颇为欣喜,他们皆听闻过长辈口中的言辞,程二郎实为我孟家之贵客。

既然一切准备就绪,程正简要安排了香盐铺子的事务,与相关客户打招呼,一行人匆匆启程。

由济宁州向南至河南、南直隶之地,水系相对密集,程正一行的车马,借舟行进,省力不少。

路上颇为无聊,每日只能望两旁风景,乏味至极。然对于出来游山玩水的盐差们而言,他们并未失算,尽管行舟,但并未懈怠训练。每日程正坚持要求停靠岸边两个时辰,进行各项操练。船家自是无愿反对之意,毕竟各项费用皆颇丰,多一天便多一份收入。

程上船后的这些日子,他对生活产生了一些新的体验。他们所看到的景象,让程正对时代有了新的了解。比如,他们得知,在行军打仗时,应尽量沿着江河前行。一来可节省大量人力畜力,二来可确保水源。

这样的知识,在现代的程正从未考虑过。在现代的战争中,拥有完备的后勤体系和各种高效的交通工具,不必考虑这些问题。

程正和孔三德的交谈让他有所触动。虽然孔三德和周扬并非才子佳人,但他们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就全国而言,孔三德和周扬绝对不算是杰出之辈,这意味着了解这个情况的人不在少数。

但为何最终还是这种局面?莫非历史的车轮和大势所驱使,无可抵挡?

这个问题令程正感到郁闷,他不愿再深思。而在水上行进的过程中,除了初始几天的新奇,接下来的日子变得不愉快。他们途经河岸,经常见到倒在那里的尸体,腹鼓饿殍,悲惨至极。许多尸体被野兽撕咬得面目全非,气味难闻。每次停靠岸边,都要将尸体掩埋,但尸体太多,根本忙不过来,只好先查看是否有尸体,再决定是否上岸。至于沿途的逃荒乞讨流民,已成司空见惯的景象。

程正知道,明代的邸报和清代的文献中,传到现代的信息颇多。所谓“河南之祸,不在天灾,而在藩王”。万历末年,封号了“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然后在洛阳又封了福王。说河南土地不够分给福王了,必须到其他省份去分田。河南作为通衢之地,有很多大户、达官贵人,他们也占据大片土地。当官府催收赋税时,自然不敢去找这些藩王、官宦大族,因此赋税都落在平民百姓头上。崇祯皇帝又一层层加税,百姓如何能承受?

程正听闻这些后,觉得山东的流民相对较少,似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难民潮,而河南平民的忍耐力着实强大。

丁家道口位于河南境内,情况不同。这里可谓山东进入河南的关口,看似繁荣。

尽管能看到些许有菜色的面孔和憔悴的流民,但也有很多人忙于生计,似乎还算健康。这出乎程正的意料,他原本以为会见到地狱般的景象,但这里的情况不同寻常,似乎有一种畸形的繁荣。

程正深思熟虑后明白,之所以还有一丝明亮之色在灾难中,是因为那个时代不仅仅依赖农业,工商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挽救了很多人的命运。

根据孟家的向导所言,归德府靠近南直隶,是淮盐大肆贩卖之地,几乎算不上河南的一部分,而更像是南直隶的一个府。向导认为,程正此行是为考察私盐贩卖市场,因此建议在开封城逗留十天左右,然后再继续前行。

程正同意了这个建议,他也希望有机会游览一下历史上的繁华都市,尽管他对历史了解有限。开封城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大城,而程正在几百年前的明末之前一直呆在胶州,几乎没有去过大城市。虽然济宁州被誉为山东之富,但它仅是一个州城,规模相对较小。

程正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在开封府的繁华大都市好好游览一番。对于历史的向往,他并不是个例,即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对北宋的繁荣心驰神往。唐朝的长安,两汉的唯我独尊,两晋南北朝的文人风采,都是令人向往的盛世。然而,穿越到这个朝代,明末的黑暗末世,使他们只能遥望这些辉煌,难以亲身体验。

然而,尽管面临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程正心中依然燃起了一抹对繁荣的渴望。

(在明朝万历末年,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河南之祸”的事件,其中的根本原因被认为是封建制度中的藩王体制。这一制度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和中央集权的削弱,进而引发了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民生困苦。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问题,以下是对“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的封号以及相关事件的解释:

在万历时期,明朝皇帝朱翊镗(即万历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封建体制中的“藩王”政策,将一些有影响力的宗室成员封为王,以削弱他们的实际权力。其中,被封号的“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成为了最有名的一批藩王。

然而,这些藩王并没有按照皇帝的意愿行事,相反,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势力。他们扩大自己的领地,建立私人军队,甚至自行征税,独立行使政治和军事权力,对朝廷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这种地方势力的膨胀导致了明朝中央集权的削弱。藩王们不仅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还相互勾结,形成了各自的势力集团。他们之间不断地争斗、扩张领地,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此外,藩王们还通过控制地方官员和征收高额税收等手段,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们滥用职权,横征暴敛,使得民生困苦,社会秩序严重受损。

尽管明朝政府曾多次试图削弱藩王势力,但由于藩王们拥有庞大的地方势力和军队,这些努力往往难以奏效。最终,这些藩王成为了明朝政权的威胁,对国家的统治和稳定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综上所述,“河南之祸,不在天灾,而在藩王”这句话意味着明朝末年的动荡和困境并非由于自然灾害所致,而是由于藩王们的权力膨胀和中央集权的削弱所导致。这一时期的藩王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和痛苦。)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穿越之有明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