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了信陵君提出要把秦军赶回函谷关以西的壮语,齐齐表示:“谨遵公子吩咐!”
信陵君便说道:“客套话无忌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先来打这场硬仗吧,等赶走秦军之后,咱们再好好的庆祝一番!”
大家都表示理当如此,必须先把秦军赶走,再谈其他。
信陵君道:“现在秦军恐怕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集结完毕,马上就要就郏州和华州两个城市的事情。
所以此时的蒙骜与王龁,必定会加紧对这两个城市的进攻,我们也要尽快去救,防止这两个城市失陷。
如果一旦有城市失陷了,秦军在魏国境内有了据点,就会士气大震,相反我军就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士气大落的!”
众人都问道:“我等该如何办,才能防止这两个城池被秦军攻陷呢?”
信陵君便说道:“为了快速打败秦军,必须兵贵神速、一鼓作气。
一旦我军失去了锐气,战斗力将会下降的很严重,毕竟很多人对这场战争并没有感觉。
在他们心里,只是来帮忙的,不会去克服困难的,一旦遇到困难,士气将会大受打击。”
众人听了信陵君的分析,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信陵君便部署作战战略道:
“郏州和华州之间,相距五百多里,在救援方面,对我军不利,但是反过来。
对我军切断秦军的联系,对我军又是很有利的。”
大家听了都说道:“愿闻其详?”
信陵君道:“我们这次战略就是,先利用郏州和华州之间,这五百里的距离。
派一直军队从中间敌住郏州蒙骜大军,切断双方的联系。
然后我军主力就去急攻华州的王龁大军,只要王龁大败,蒙骜也无法坚持。
这样郏州和华州之围,也就不攻自破了,所有我们就这样敢,他们在等着我军去解围。
我们偏偏不去解围,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进攻方向,这样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策略。”
大家听了,都对信陵君的安排敬佩不已,认为就应该这样干。
于是信陵君便让卫庆带着魏军和景阳的楚军,在郏州和华州之间,深沟高垒,连成一体,共同抵抗蒙骜的大军。
而且在中军大帐里,便插信陵君的旗号,给蒙骜造成误解。
让蒙骜以为,信陵君将会把主力放在救援郏州方面,让蒙骜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楚魏军队只需做出虚张声势就行,不必与蒙骜直接对战,要尽可能的牵制蒙骜军。
而实际上,信陵君则带着赵国、韩国、燕国三个国家的大军,直接去攻打包围华州的王龁大军。
信陵君在距离王龁大军百里的地方,又召集诸将商议道:
“华州是一个关键的地方,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少华山东连太华山,西面则是渭河,地势险要,陆路不通。
所以秦军都是用船只搬运粮草,在渭河上靠水路运粮,运粮船多停泊在渭河之上。
少华山两边多荆棘灌木,很适合埋伏军队,如果派一支军队到渭河上去劫秦军粮草。
王龁听说粮草被劫,一路上有地形险要,必定会倾巢而出,去救粮草。
我们就偷偷的埋伏在少华山中,在秦军的必经之路上等着,给予秦军以致命一击,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众人听了纷纷赞叹信陵君妙计,如果如此,必能一举歼灭王龁大军。
于是信陵君便安排韩将公孙婴,带着本国军马,到渭水上去劫秦军粮草。
公孙婴听了这个安排,非常的高兴,看来自己这次收获肯定不小。
就喜欢跟着信陵君这样的人做事,上次解救邯郸之围时,韩国趁机偷袭被秦军占领的上党。
让刚被秦国占领的上党,又回到了韩国的手里,可谓收获颇丰,最终自己打下的战利品,都是自己的,没有人来瓜分。
这次信陵君安排自己去劫粮草,不用想也知道,运粮草的都是一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
肯定打起来轻松愉快,要比起和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秦军打仗,那是幸运的太多了。
而且抢劫来的粮草,不用想也知道,到时候又成为韩国可以据为己有的战利品了。
当然公孙婴去劫粮草的军队只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都去劫粮草,要不没有人打仗了。
公孙婴亲自带着精锐,和燕将将渠带领的燕军,就在少华山左右两边候着,就说是接应劫粮草的兵马。
信陵君亲自带领着赵国大军,埋伏在少华山下。
人员分拨已定,信陵君安排庞煖带着赵国精兵,率先赶往渭水,协助韩军去劫秦军粮草。
由于庞煖是故意让秦军发现的,所以行动并不隐秘,早有秦军斥候发现了,立即回报给王龁。
王龁听了,大吃一惊,说道:“信陵君真是善能用兵,来救华城之围,竟然不来华城。
竟然声东击西,要去劫我军粮草,这是要动我秦军的根本,与我军打持久战。
必须我亲自去救粮草,方能解此次之危,汝等在此继续围攻华城,争取尽早破城。”
于是王龁立即分兵一半,留一半交给副将继续围攻华城。
自己亲自带着另一半军队,去救粮草军饷。
结果就在王龁带着一半军队,极速赶往渭河的时候,刚到少华山。
王龁看到两侧荆棘灌木丛生,便吩咐众人,要小心谨慎,谨防有埋伏。
虽然王龁已经预感到可能会有埋伏,但是王龁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
并不会因为担心埋伏就止步不前,也是艺高人胆大,根本不把五国联军放在眼里。
在王龁看来,单拉出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在秦军面前是手下败将,是小弟弟级别。
就算信陵君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改变太多。
所以王龁并没有止住大军前进的步伐,仅仅吩咐各位将官小心一些。
仍然极速的往渭河边缘,自家的粮草基地奔去,确保能够及时赶到,避免损失了粮草,影响了大军的根本。
就在这时,有斥候汇报,前方山上有人活动,仅片刻功夫,山中就闪过一支大军。
大旗迎风招展,大书几个大字,分别是,燕国相国大将军将渠。
一员大将威风凛凛的站在帅字旗下,正是燕相将渠,也是此次合纵燕国的领兵大将。
来自燕国的高大健儿们,从山坡上站立起来,一个个高大威猛,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王龁见了,由于自己的军队在下方,面对上方的燕军极不占优势,所以大家都有些士气低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