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段飞返身回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孔老夫子情绪十分激动地说道:“侯爷真乃神人也!朝廷派遣大军围剿多次都没能平定的汝南黄巾,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被侯爷轻松收服,侯爷能够回归我大汉,实乃我大汉之福、百姓之福也!”
段飞很是谦虚地摆摆手说到:“他们都是一些吃不上饭的大汉百姓,只要给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不会再和朝廷作对。我早就和狄先生他们说过,黄巾军造反实际上是个‘社会问题’,仅仅凭借武力镇压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让他们安居乐业他们才不会造反。孔大人只看到了段飞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轻松降伏了何家兄弟和他们手下这些黄巾军,殊不知他们甘愿跟随段飞不仅仅是段飞打赌赢了他们,最主要的还是段飞承诺给他们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不然的话,段飞就是拥有在强大的武力也不会让他们这些人真正拜服。有一句话叫做什么来着,民不畏死,什么。。。。。。”
骆俊点点头接上他的话说到:“老子曾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至理名言诚不我欺也!咱们当地老百姓有一句俗话也说得很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他们被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时候,死亡并不能让他们感到畏惧,高压政策对他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所以一味的使用武力镇压绝非平定黄巾之乱的良策。还是侯爷手段高明,一面武力威慑,一面送粮食肉食一安其心,一打一拉相得益彰。。。。。。”
段飞笑着摆手说到:“国相大人谬赞啦,段飞愧不敢当。百姓们生活不易,我只是不想让他们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罢了。有人称咱们这些当地方官的是什么百姓的‘父母官’,既然是百姓的‘父母’,有谁见过自己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却不管不顾的父母?段飞小时候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做了官之后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既然皇上封咱们当了百姓的这个‘父母官’,那就该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觉悟,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像二位国相大人一样,能得到治下百姓们的真心爱戴,才是我们当官之人的榜样。。。。。。”
“花花轿子人抬人”,段飞这个马屁拍的并不是很明显,却让孔融、骆俊这两个“老夫子”很是受用。不过两个“老夫子”不知道段飞口中的“红薯”是什么东东,求知欲很旺盛的两人急忙询问段飞。段飞这才知道大汉现在还没有“红薯”这东西,他也不知道“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只好糊弄这两个“老夫子”说是一种西域特有的地里长得植物,就好像大汉的“山芋”一样。因为时间的关系,几个人也没有再在路上耽搁,带着大队人马以快速行军的方式在午时之前赶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陈县。
陈县位于淮河流域,是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的下游所在,水运向来就十分发达,可以说整个地区最繁忙的就是沙颍河的河岸码头。不过这些都暂时与段飞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的大军并不经过这里,而是直接来到了陈县的北城门外。陈王刘宠安排的欢迎队伍正在城门外翘首以盼,而为首之人就是老王爷的大女婿耿明耿志亮。
陈王刘宠除了正室夫人和两个平妻之外,还有三个妾室,被皇帝刘宏指婚给段飞的刘淑敏就是他最小的妾室所生的最小的女儿,可以说是刘宠的掌上明珠。不过老王爷尽管身体强健武艺非凡,却命中无子,只有七个女儿,每个女儿都继承了母亲的良好基因,不仅美貌善良更加善解人意,就像天上王母娘娘跟前儿的“七仙女”一样不同凡响。
陈王刘宠的大女婿耿明耿志亮今年已经年近四旬,是阳夏县最大的地主老财,不过他可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地主,对待自己的佃户算得上是比较仁慈的地主啦。耿明耿志亮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年轻时被举孝廉,然后被陈王看重,将自己的长女嫁与他为妻。耿明耿志亮现在担任国相骆俊的“长史”,既是骆俊的副手又是陈王和骆俊之间的最佳“联络人”。陈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年来稳定有序的发展,他这个“联络人”也是功不可没。
耿明耿志亮自小生活优越,而且能被老王爷看中成为他的长女婿,外貌自然很是出众。身高八尺开外,一张“国字脸”显得很有威严。虽然比起段飞来气场稍差,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在骆俊的穿针引线之下,段飞和他的大“连襟”算是正式见了面。随后段飞一行就在骆俊和耿明的陪同下来到城中最豪华的驿站下榻于此,随行的只有十八铁卫,狄雷和典韦自然是和段飞带来的五百亲卫一起驻扎在城外。
午饭和晚饭分别是在耿明与骆俊府中用的餐,按照那个时代的规矩,在正式举行求亲仪式之前段飞还没有资格面见老王爷,只有充当男方媒人的孔融才会被陈王召见,毕竟他们还要详细商讨所有流程的细节问题。于是无所事事的段飞在酒足饭饱之后实在感到无聊,就只好跑到城外自己的“军营”之中找典韦、狄雷比试武艺去啦,结果又引来当地百姓的围观,让他很是出了一把风头。
第二天就是孔融和骆俊商定的“黄道吉日”,天色还没亮段飞就被邱康等人给叫了起来,然后就是一阵鸡飞狗跳墙,生生把个九尺杀神给折腾的生无可恋,特别是在从巨大的铜镜之中看到自己的光辉形象像极了后世自己最讨厌的“娘娘腔”之后,段飞跳河自杀的心都有了。在据理力争无果之后,段飞也只好“入乡随俗”,接受自己“戏子”的打扮,内心之中却是无比的憋屈,咬牙切齿的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掌握天下之后首先废除这种“陋习”。
古代定亲流程主要有六个,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这期间也会穿插着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在定亲的不同阶段使用。聘书就是“定亲书”,表示男女双方定下婚约,在纳吉时使用;礼书就是“礼物清单”,列明男方的礼品数目和数量,在纳征时使用;迎亲书就相当于我们地球上现代的“结婚证”,在“亲迎”时使用。
纳采,就是“上门提亲”。在古代女子大多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主要是男方主动打听,有喜欢的姑娘就准备好见面礼,雇佣媒人上门提亲。段飞属于皇上指婚,事前并没有打听过刘淑敏的情况,倒是不属于“正常情况”。
问名,就是问“名字”。古时对女子的约束比较严格,不会让女子抛头露面,所以男子不知道女子的名字,再者就是问生辰八字,将生辰八字进行对比,看看是否相互匹配,不能犯冲。
纳吉,就是送一些小礼物表示有定下婚事意愿,这个环节一般是男方对过生辰八字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纳征,就是下“聘礼”。男女双方家长都同意后,男方会把聘礼送到女方家,表示确定要娶他家的女儿为妻。段飞现在所走的就是这一步,毕竟他们是皇上指婚,老王爷所说的“他看不过眼可不中”只是面子上的事儿,就算是他看不上段飞也不敢违背圣旨。
请期,就是请“结婚日期”,一般是由男方家长测算黄道吉日,然后征求女方家长同意,同意后,就按照日子娶妻嫁女。这一个环节段飞也已经省略了,因为刘宏的圣旨之中已经给他们指定了结婚日期,那就是中平六年三月十九儿。
亲迎,这就迎娶新娘的环节啦,也算是正式的结婚啦,这一环节可以说非常的隆重,各个方面都要注意礼节。段飞自然不会去操这份心,媒人孔融和邱康会将这些事情安排的妥妥的,他只需要准备当自己的新郎倌儿就行了。
一番繁琐的流程和刻板的礼仪下来,第一次降临这个时空的时候一个人单锤匹马和铁木尔的近三千北匈奴铁骑对杀时的段飞都没有这么累,真正应了那句话叫做“身心俱疲”。直到太阳将要下山,整个流程才算圆满结束,这个时候的段飞已经快要饿晕了。好在流程结束之后老王爷并没有节外生枝,还不能留在王府过夜的段飞自然是被骆俊和耿明十分客气地请出了王府。
本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让驿站的大厨给弄点“硬菜”与段老大他们喝个痛快。然而当他得知不光城中各大“饭店”的大厨被王府请过去给王府后厨帮忙去了,就连驿站的大厨也没有例外的时候,可怜的“大汉第一猛将”、大汉平东将军、大汉吴房亭侯、青州刺史段飞段大人只好灰溜溜地跑到城外军营之中混饭吃去了,因为人家老王爷今天只招待男方的媒人孔融和邱康,根本没他什么事儿。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