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许大茂了解,秦淮茹和贾东旭的感情并不好。
以她的姿色,愿意嫁到贾家,就是冲着贾东旭轧钢厂正式职工的身份。
送走秦淮茹,许大茂开始反思最近自己的行为。
自从自己穿越而来,每次下乡放电影,都多放个一场两场的,这没有问题。
公社的干部和村民为了表示感谢,送给自己的土特产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这没有问题。
为了在轧钢厂立住脚,他将土特产送给宣传科的同事,也没有问题。
四合院的邻居们,专门打着和谐邻里的名义道德绑架,自己继续疏远他们,带回来的东西从来不分给他们,按说也没有问题。
可秦淮茹怎么还是打起自己的主意了呢?
那眼神许大茂可以确定,就是奔着自己家里的食物来的。
食物?
对,就是出在食物身上。
这四合院都是几家共用一套灶台。
谁家做啥菜,邻居们都看的一清二楚。
别人家一大家子才共吃一大锅素菜,可许大茂顿顿两个菜,还有荤有素。
要说跟傻柱带回来的领导们吃的剩菜比,肯定是比不了。
可河鱼、河虾、土鸡蛋这些,甚至是炸蚂蚱,都让邻居们馋的直流口水。
不被人惦记才怪。
要是为了低调,每天啃窝头吃咸菜疙瘩,穿越来的许大茂说什么也不会干。
看来要在自己屋里搭一套炉具,这样不仅做饭方便,冬天还能增加取暖。
看了看自己住的这间厢房,都是些老旧的木家具,干脆来个大改造算了,先让自己住的好一点,干革命也有力气。
凭着记忆,许大茂按照韩剧里的样子画了一副装修图纸。
卧室整体是一个大的地炕,地炕的一侧是一直到棚顶的大衣柜。
再打一张小炕桌,这样冬天就可以坐在地炕上吃着美食,喝着小酒。
炉子放在厨房,再在卧室与厨房之间开一扇小窗户。
等以后有了媳妇,可以通过窗户来回递菜。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先将菜放在窗台上,等进屋再从窗台把菜拿到桌子上。
客厅需要打一套木制沙发,上面铺上厚厚的海绵垫。
等以后从系统里偷偷搞一套投影出来,就可以在家看家庭影院了。
办公桌和茶几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就要最基础的款式就可以,这个时代的木匠做出来也不会太费事。
说干就干,眼下已是夏末初秋,必须等待下霜之前全部弄完。
要知道,六十年代的北京,虽然不比东北那样寒冷,冬天零下十几度也是常有的事。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年代,家家户户就靠着蜂窝煤炉取暖,在屋里都得穿着棉袄棉裤。
再下乡放电影的时候,许大茂特意把装修图纸带在身上,然后托公社的人帮忙找个好瓦匠师傅,最好是朝鲜族。
放映员的事就是大事,第二天公社就找来了两个手艺最好的瓦匠。
虽然不是朝鲜族,可李师傅是抗美援朝的民兵,曾经见到过朝鲜族房子里的地炕,有信心干好这个活儿。
张师傅是李师傅的徒弟,干活也是有名的细致认真。
按照李师傅给计算的砖块、泥沙数量,许大茂提前买来施工材料。
至于炉子,轧钢厂的职工还需要买么?
按理说一大爷易中海、二大爷刘海中都在车间工作,找他俩谁都可以给做一个炉子出来。
可许大茂最不想发生瓜葛的就是四合院里的老老小小。
拿了两包红梅,二车间的赵富国一天就给造出一个精致的火炉来。
许大茂在自家屋里搭炕,四合院里的邻居们自然要来围观。
一大妈:“大茂啊,咱这一家住房面积本来就十几平米,你咋还搭上炕了呢?”
许大茂:“我搭的是朝鲜族的地炕,就比地面高二十公分。不睡觉的时候就是地面,既干净又整洁。晚上铺上被褥就是火炕,既温暖又舒适。”
二大妈:“这老往农村跑,喜欢上农村生活了?好好的床不住,搭什么炕啊?”
二大妈一开腔,三大妈也想发表自己刚刚的计算结果,比如要用多少块砖,耗费多少钱了什么的。
许大茂见状赶忙回屋继续当小工,不听这些妇女的老婆舌。
秦淮茹看着许大茂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一阵酸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