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由七八辆镖车、十几个镖师组成的运镖的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中缓缓前行,从都城长安运往庐州,此时镖车刚过隋州界。
经过颠簸的路段时,厚木构造的镖车车身微微晃动,车内的货物也随着摇晃移动,在宽敞又被货物堆得拥挤的轿厢里不可避免地磕碰着。
而在其中一驾镖车的某个用来装载货物的木箱子里,赫然有一个十三四岁出头的小少年蜷缩在丝绸的缝隙间,正小心翼翼地屏着呼吸,怕被人发现,这个人正是安定郡王林绛。
不,准确地说,是穿越而来,莫名重生在林绛身上的陈云桥。
脑海里的天星系统一直像放电影一样给他回放小安定郡王的“回忆录”,也就是原主的记忆。
此时是公元626年七月尾,正是玄武门之变后一个多月,秦王李世民还没正式登基的时候。
陈云桥都已经不记得他是怎么从安定郡王府里醒来,又是怎么在床上装死,被天星系统一股脑灌给他的信息一遍一遍地洗刷着脑海,又怎么在系统的提醒和帮忙下,在大半夜偷偷摸摸换了下人的衣服,钻狗洞爬出王府的了。
不怪他重生过来第一件事就是跑路,实在是再不跑这“小郡王”的小命就要没了!
原来,原主父亲是李渊的开国元勋,因为护驾有功,所以授封安定郡王。
然而陈云桥在印象中搜索了一番,实在不知李渊的部将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个姓林的了?
而且还被封为郡王了?!他也是一头雾水。
离奇的是,小安定郡王林绛的生母在多年前就病逝了,在他十岁时,老郡王也病倒了,一代武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衰颓,药石无医,最后不治身亡,而林绛也从小就病弱不堪,常年卧床。
所有人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天星系统知道,因为它在现任夏王妃(也就是林绛的继母)送过来的饭菜和药汤里面,检测出了大量浓缩版的“五石散”。
五石散的配方最早见于《伤寒论》一书,由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所创,主要成分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
是三国时期被魏国何晏鼓吹,然后风靡整个士族阶层的一味“仙药”。
为什么风靡?还不是因为它其实是有致幻效果的猛烈的毒药!
虽然现在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药散的毒性,还是药王孙思邈临死之前说:
“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痛斥五石散的危害,才被人所知。
而他继母,从嫁过来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给他们全家下加了抑制燥热药草的改良版五石散,让安定郡王、原王妃和原主都慢性中毒身亡,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霸占安定郡王府了。
想到这,陈云桥不寒而栗,打了个冷颤,不愧是最毒妇人心,古人诚不我欺也。
也是运气好,因为原主常年营养不良,身形瘦弱,所以陈云桥趁着夜色没费什么力气就钻过狗洞逃了出来。
他顺着王府外的树林子往下跑,刚好遇上这趟镖队在小山神庙里休息,让他撞个正着,就偷摸钻进了木箱里,跟着运镖的车队一路往东,逃离了那个对原主来说吃人的魔窟。
但是,偷溜混进了货物里的陈云桥也是结结实实的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现在可以说是饿得两眼昏花、前胸贴后背。
这路还不平,一直晃……
在这种身心交瘁的状态下,他感觉到自己仿佛漂浮在一片朦胧的虚幻之中,都出现幻觉了。
幻觉……
“砰!!”
突来一声巨响。
陈云桥只觉得突然有一阵猛烈的撞击,然后马车一阵天旋地转,他也跟着天旋地转,然后脑子和胃一阵翻江倒海,他就晕了过去。
什么叫倒霉?
因为最近连日下雨,这趟镖队陈云桥搭的“顺风”镖车路经山路的时候,就不巧又很巧地遭遇了山体滑坡。
所幸路离着山脚边还有一点距离,没造成太大伤害,只是落石刚好把陈云桥躲着的那驾马车砸翻了,货物滚落一地。
陈云桥躲着的木箱“咔”的一声裂开了,已经失去意识的他从箱子里面掉了出来,随着惯性“咕噜咕噜”地顺着山坡滚了下去。
眼看,就要撞在山石上,结束他这短暂的穿越人生了!
忽然,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矫健的身影冲了过来,一把捞过了他。
……
等再次恢复意识醒过来的时候,陈云桥只觉得鼻尖有一股轻轻的草药的香气飘过,很是提神,他缓缓睁开眼,就对上了一双懵懵懂懂、水汪汪的大眼睛。
“你醒了?”
像是被陈云桥睁眼的动作吓了一跳,本来离他很近的一张小脸迅速后撤了半米,然后脆生生地问道。
这是个看起来年纪很小的小姑娘,厚厚的头发用绿色的发带扎成两根蓬松的麻花辫垂坠在身前,齐齐的刘海下,就是那双懵懂的眼睛,正一脸探究地看着他。
“这里是……”
陈云桥捂着有点发昏的脑壳,开始打量四周的环境: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洞,生着一团火,火光照耀着洞壁。
从山洞往外看,洞口绑着两匹骏马,正在安静地歇着,外面漆黑一片,已经是大晚上了。
只是头一扭,陈云桥的视线就扫到了一个人,大概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天庭饱满,剑眉星目,长得高高壮壮的,只穿着一身麻布衫,就着茅草,倚坐在地上。
虽然穿得很潦草,但是气质却不潦草。
他的旁边还站着一个高大威猛,面相凶悍,四十来岁的大汉,腰间别着大刀,手搭在刀柄上。
这大汉两只眼睛不怒自威,正在警惕地看着四周的环境。
那个坐在地上的青年迎着陈云桥的视线看了过来,一刹那,好像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方才的小姑娘看了看两人四目相对,略有一丝“一眼万年”之意的样子,犹豫了那么一秒,才插话道:
“你从山上像个滚石一样往下掉,险些没命,是这位大侠把你救了。”
闻言,陈云桥收回了自己的神识,平复了一下心情:“咳,多谢侠士救命之恩。”
这位大侠有点高冷,健壮的双臂抱着剑小憩,只是微微颔首:“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倒是那个大汉插话了:“你是何人?偷藏在镇南镖队的货箱里做什么?”
“我……”眨眼间,陈云桥就编了一个理由:
“小生本打算到长安求学,不料行至半途,遭遇贼人,把我的盘缠全都劫走了,一时走投无路,所以才出此下策,想搭个便车回家乡……”
“嗯,”大汉一双浓眉大眼上下扫视了一遍陈云桥,见他确实身无分文,人也长得弱不禁风,紧绷的防备心稍微放宽了一点:“你叫什么名字?籍贯何处?”
“在下潭州临湘,陈云桥。”穿越前的陈云桥是个湖南人,于是就顺势给自己编了个假身份。
那个青年大侠盯着陈云桥的脸看了一会儿,觉得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却又一下子想不起来。
这小书生……瘦的都脱相了,但是眉眼间怎么跟安定郡王有点像?
大汉没再搭理陈云桥,转头对那个青年道:“主子,快马加鞭的话,再有三日,便可回到长安。”
青年沉吟:“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北边可有异动?”
“暂未收到风声。”
两人像打哑谜一样言简意赅。
但是陈云桥也不是傻子,看这两个人的举止都不是一般人,怕不是朝廷里的哪个钦差大臣,在搞微服私访。
而他们说的异动,应该是东突厥。这个时候,应该是李靖在前线灵州驻守。
但是,天星系统却给他提醒了一件事,那就是:
现在距离唐太宗李世民登基,还有短短不过十天。
历史上,626年七月,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就会亲率10万大军从会州出发。
狂奔1000多里,在八月二十六日,也就是李世民登基不过18天的时候,打到泾阳。
直到那个时候,李世民才急派尉迟敬德率军前去抵抗。
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小胜,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
于是在公元626年八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距离现在还有半个来月的样子。
东突厥颉利可汗就会亲率10万大军颉利可汗的的主力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李渊当皇帝时,东突厥虽然也很猛,但最多也只是打到了豳州,也就是陕西咸阳北部。
李世民一上台,人家就打到了长安,属实是不给二凤面子啊。
但是,恰逢李二刚刚登基,父亲李渊、兄弟李建成的势力还都没有清除干净,没人知道这些军队会不会在临阵倒戈。
在城下和突厥十万大军开战的话,李世民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李世民率军出城长期作战,长安城里李渊的势力,极有可能会发动政变复辟。
如果李世民待在城里固守,突厥军又必然会在长安城外大肆劫掠。
到时候各级官员怎么看他?老百姓怎么看他?
于是,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
李世民不得已只能亲自率领着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前去渭水。
在渭水边,李世民故布疑兵,让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看到了唐军装出来的盛大的人数和军容。
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
随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
也就是让他感到十分难受的“渭水之盟”,花钱让突厥退了兵。
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这个“渭水之盟”可以说是李世民为数不多的“屈辱”和“意难平”之一了。
而现在,此时此刻,颉利可汗还没有兵临城下,十万大军从会州出发不久,估计才刚到清水河边!
他要不要把这个事情告诉这两个人呢?毕竟人家救过他一命。
搞不好还能给他们送个顺水人情,加个一等功什么的。
陈云桥思索了一下,还是打算泄露一波天机,他先试探问道:“这位侠士,可是要到长安去?”
~~~~~~~~~~~~~~~~~~~~~~~~~~~~~~~~~~~~~~~~~~~~~~~~~~~~~~~~~~~~~~~~~~~~~~~~~~~~~~~~~~~~~~
记二凤和主角的第一次碰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