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全体帝王起立,观看人类群星闪耀 13、真的会有这种国家创造过程吗

金榜盘点继续。

【1905年,世道昏暗,很多人已经做好准备,造反起义】

震旦学院。

教室外,几名学生看着最新传来的消息,孙中山先生革命会,各地纷纷反抗大清的队伍,让这些学生眼底带着期待。

他们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对于他们来说,无疑一丝黑暗中的光。

“我们会有新中华吧?”

“不用受人欺负的新中华。”

少年的瞳孔里,倒映着黑暗与荆棘,还有一丝微弱的火光。

这一年,晚清腐朽的梁柱就快支撑不住了。

覆巢之下,华兴会,共进会,一个个革命组织开始奔走,焦达峰、张百祥等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新的道路。

中华宛若一块肥肉,清廷就要完了,于是海外各国也坐不住了。

得国更频繁的活动于胶,德二州。

鹰国,发国那些高高在上的身影更不允许到嘴的肥肉飞走,开始严密而频繁的侦察。

西汉。

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有些胆寒的看着这一幕。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建国家,何等人才能做到?”

大唐。

长安城内,李世民同样目光震撼。

“内又清廷,外有异族,当真波澜壮阔,这般恐怖!”

清朝。

康熙面色铁青,狠狠的拍打着桌面。

“尔等不可能缔造比大清更完美的国家!”

“绝不可能!”

【1905年,孙先生前往海外川崎,合办杂志《二十世纪》,其中不少仁人志士开始辅佐孙先生筹组新的组织】

金榜上,画面展开。

川崎。

作为最早一批开放对大清留学生收纳的国度,此地汇聚的华夏学子数量无疑是巨大的。

并且,从海外现状来看,这一批眼界开阔,学识丰富,思想先进的中华学子,相比米国华侨,也毫不逊色。

想要从海外掀起思想萌芽,孙先生自然会选择来到此处。

书房内,夜以继日的汇聚着一批读书人,商议着起草的《未来方略》每一条细节。

另外一批人则是在创办《报刊》

如今清廷内,护皇言论盛行,一度影响到海外。

事实上,经过之前的戊戌,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想要改变现状,清廷和腐朽的制度,应该一同淘汰。

孙先生目光扫过如今忙碌的房间。

有人低头奋笔疾书,有人匆匆带着资料前来,随后又匆匆离开,有人为了一条方略争辩的面红耳赤。

直到他的目光落到那个三十岁的读书人身上。

孙先生知道,他叫陈天华。

父亲是个私塾先生,他便从小随着父亲学习,家中一贫如洗,时常需要提篮叫卖,得个温饱。

也是在新化实学堂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心怀家国大义,曾效仿霍去病,声称国不安,吾不娶。

沙俄侵占东贝,一国边陲沦丧,他破手血书,寄示胡南各学堂。

长纱华兴会就是他和黄先生一手创建。

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也是因为策划对抗大清失败,遭遇清廷疯狂追捕。

即便如此,他在逃亡途中,依旧笔耕不辍,试图用自己的一支笔,唤醒沉沦百姓骨子里的警觉。

此人拳拳爱国之心,何等炽烈!

如今他正低头,奋力与护皇派论战,与康又为,梁其超据理力争,一度咆哮。

【你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三百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得吗,你们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面的麻木,惰性思维是一日之功吗,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

扫除民族麻木,几代人前赴后继。

这一刻,纵然早已经看出革命绝非一日之功,依旧摸索着奋力前行。

陈天华骨子里的坚韧,让孙中山都不由为之动容感叹。

“这些人,开始努力的撑起中华的脊梁。”

金榜盘点出现。

【1905年8月,长纱华兴会创始人黄先生与米国兴中会创始人孙先生相遇,两人思想团体和反清问题达成一致,一个真正的爱国大组织,即将出现】

文字消散,画面展开。

留着八字胡的黄兴坐在会议桌前,目光明亮。

“欲革命,必先反清,清廷一日不扫除,天下一日腐朽。”

“如今中华之落后,为意识之落后,唯有人人出力,人人得利,革命才有开始的机会。”

孙中山同样点头,神色郑重,手臂用力挥舞着。

“戊戌变法证明了,变革是行不通的,只有革命,革除清廷,剪短辫子,换成人民做主的天下,中华才有挺直脊梁的时候,中华不需要皇帝。”

“如今国内仁人志士不在少数,但构架松散,无法形成整体力量,我欲设立一个全国性质革命组织,以整合力量。”

“设立执行、评议、司法3部,于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部,国外有南洋、欧洲、米洲、檀香四部。”

“国内各省再设立分会。”

“唯有缔造新的国家,新的思想,才能走出新的道路。”

黄兴激动的站起来,狠狠攥拳。

“不错,唯有新的思想的,才能救国!”

会议桌上,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人相继点头,宣誓!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陈天华的声音在这铿锵之声中,他太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华。

只是他的眼神,却总是带着悲凉。

这一日,一个爱国大组织,真正庞大到足以掀翻清廷的存在,有了雏形。

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后,陈天华愈发努力,深夜,他一个人还在奋笔疾书,书写给国内各个学堂,书院的学生的信件。

凌晨,他早早起来,开始写给章太炎等光复会的联络消息。

他甚至时常一个人,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去川崎各个学院吸引留学生,数次被发现后,仓皇奔逃,但仍旧鼓足勇气,再次前往。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远远看着中华方向,带着期待,也带着悲哀。

同盟会成立了,可要什么时候能唤醒中华?

彼时。

清朝。

乾隆皇帝看着金榜上的画面,骨子里渗出了寒意。

他从未想过,偌大的大清王朝,竟然会在这些百姓的动作下,逐渐分崩离析。

这一刻,他眼底只有愤怒。

“尔等不当皇帝,你们到底要做什么!”

宋朝。

正在练兵的岳飞,此刻同样也抬起头,目光落在这群后辈身上。

没人注意到,他的眼眸究竟是何等明亮。

他也是寒门出身,心中亦抱着救国之信念!

“好,好!”

“为了你们的国,为了你们的百姓而奋斗吧。”

大明。

年迈的宋濂看着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拼命的奔走,每一个都在为了掀翻他们头上的压迫,为了让百姓挺胸抬头做人而披荆斩棘,不惜一切。

这个寒门出身的老儒笑了。

“好组织。”

“为了新的国。”

他已经忘记了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为了同一个信念,奋不顾身。

各朝代都在看着同盟会成型。

天空中,新的盘点还在继续。

【1905年11月2日,天气转寒,川崎文部公开了新的规定,规定中华留学生进入川崎学校就读,须持有清廷驻川崎公使的介绍信,中华留学生居住的宿舍、公寓等,须受川崎的校外之管束,中华留学生如以“性行不良”理由被饬令退学后,他校不得再行招收入学】

【这一天,川崎和清廷达成了合作,驱逐胆敢革命的留学生】

画面展开。

川崎,住在海边的陈天华看着传来的消息。

这个三十一岁的读书人手在发抖,脸色酱紫。

这条新发布的条令,每一个字,都像是刀锋一样,狠狠的在他心脏上穿刺。

清廷公使的介绍信,川崎的管束,以及他们随意开口就可以永远禁止一个学生在川崎的求学。

这是毫不掩饰的配合清廷镇压革命活动。

他们甚至可以肆意剥夺留学生的自由产物,随意禁止留学生的大规模运动。

这是要将革命的火种彻底碾灭。

巨大的屈辱让陈天华呼吸急促起来,但消息仍旧是一个个传来。

二十余日,川崎留学生因涉嫌革命,被指性行不良,先后退学数十人。

革命言论的文章,被川崎以管束为由,直接当众销毁。

陈天华抬头,看着一旁的海湾,瞳孔中的悲凉和愤怒几乎溢出来。

米国殴打清廷武官,川崎公开羞辱留学生。

甚至他之前抗议这条取缔规则,还被川崎学生公开嘲笑。

中华无大国!

太多的压力像是潮水一般,将他淹没。

陈天华拖着沉重的身躯,来到了海湾边缘。

那一刻,他闭上眼,声音嘶哑。

“孙先生,我看到同盟会会绽放光芒的。”

“肯定会。”

“可我太累了......抱歉。”

一具带着不甘和愤怒的身躯跳入波涛汹涌的异国之海,那一天的天空,阴沉的让人心悸。

【川崎大森海湾,陈天华愤而投海殉国,时年31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这一天,暴雨倾盆。

数万长纱百姓自发换上了白衣。

自川崎运送回来的灵柩里,是那个三十一岁,孑然一身的读书人。

他殉了他的中华。

他叫陈天华!先生大义!

热泪滚滚,和着雨水,哀鸿遍野。

现在。

蜀汉。

姜维已经疲惫不堪,但他还在计划着北伐。

营帐外,他背负双手,震撼的看着画面。

这个时代的强悍,超乎了他的想象。

“孙中山在海外创建了中华革命军,兴中会。”

“川崎创建了一个真正的全国统一的爱国组织,同盟会。”

“章太炎等人创建了光复会。”

“他们的大时代要来了。”

“可是,他们到底要创建一个什么样的国啊?真的能行吗!”

他脸上带着疑惑。

另一边。

大唐。

李世民身后。

丞相魏征也看着这一幕,瞳孔收缩。

他看到了一个个奔走的身影,那些读书人,那些底层百姓,匠人,农人。

在这个摇摇欲坠的腐朽王朝里,奋力为他们理想中的新中华奔走。

一个个革命团体的出现,像是一团团......火。

“这样的风骨,甚至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他停顿了片刻,终于震颤。

“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全体帝王起立,观看人类群星闪耀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