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一些小故事 活无常

小说:一些小故事  作者:万般璀璨  回目录  举报

说一个近代的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赣南某县城筷子巷口开了一个中药铺。

筷子巷内,住着一个怪人。很少人知道这人真名。大家都叫他“筷子巷哦古”。哦古,赣南客家话,意即傻里傻气,傻子。

筷子巷哦古是县搬运公司的老职工。瘦瘦小小,力气却非同小可。据说能扛起三包一百斤的大米。广为流传的不仅仅是他的力气,还有他的怪异行径。筷子巷哦古不识字,说话也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

筷子巷口,有一水井。那年头,还没有自来水;只能靠绳吊小桶取水,极不方便。水井边,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到头都能看到筷子巷哦古的身影。筷子巷哦古体质极佳,耐寒。盛夏清秋,光着上身。寒春冻冬,也不过披一件薄衫。筷子巷哦古的水桶,比常人家要大上差不多一倍。筷子巷哦古帮人挑水,收取一担一分钱的劳务费。碰到困难人家或孤寡老人家庭,则免费服务,乐意助人,不图回报。有些不太厚道、喜欢占小便宜的妇女,经常在哦古面前诉苦。几句口舌,轻易就能换来几担免费的井水。有人提醒筷子巷哦古,说那些人比他日子过得好多了,诳人省钱呢。筷子巷哦古,嘿嘿的笑,依旧我行我素。

筷子巷哦古,有暗病。这种病,有点像癫痫。一发作,就突然昏迷。跟普通的癫痫不同的是,筷子巷哦古晕厥的时候,不会吐白沫,也不会热锅里的虾米一样扭曲挣扎,而是直挺挺地倒下去,一动不动,给人的感觉就像犯困,突然就睡着了。这种病发作的时候,毫无预兆,防不胜防,仔细想想,特别吓人。走路,爬山,骑车,随时可能发作。我脑子里没来由地浮现出一个场面: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山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袂衣襟。这人正在山顶眺望远处的风景,感慨唏嘘,突然就眼前一黑,摔落悬崖。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但癫痫病人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危险,这是事实。每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每一条河流,都随时可能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曾游历吉林长白山时,亲眼看见一幕惨剧:有个木匠,在木工棚干活的时候,癫痫发作,扑在电锯上,硬生生被大电锯切成了两半。

哦古的命运,跟这个木匠有些类似。

有一天晚上,大概是八九点钟,大家都吃过饭,有些已经睡了。那时候,没有电脑,有电视的人家也是凤毛麟角;到了晚上,除了赌博和纳鞋底,几乎找不到别的事情可干。

筷子巷的一个老寡妇家里没水了,又急着要水用,就去找筷子巷哦古。哦古刚洗好脚,正要上床睡觉。二话不说,挑起大水桶就跟寡妇出去了。老寡妇缠着小脚,颤颤巍巍跟在后头。到了水井边,筷子巷哦古放下了小桶,打满了一小桶水,正要往上拉,身体一歪,石头一样落下水井。老寡妇吓傻了,愣了一会才想起呼救。大家听到呼喊,纷纷跑出去。但黑灯瞎火,水井又深,根本没办法施救。大家找来了各种照明工具,蜡烛、手电筒、汽灯、玻璃罩提灯,琳琅满目,把水井照得通亮,但水井里压根没有人。

有人就说,准是沉下去了。水井井壁上都会凿一些凹口,一是挖井的时候,方便井底的人爬上来。二是方便日后有人上下。有两个壮年人,每人拿着一根木棍顺着井壁下去,在水井里捣了一阵,然后爬上井口,表情有些奇怪。他们的棍子已经探到了井底,但根本没有碰到筷子巷哦古的身体。大家迷糊了,有人就说老寡妇撒谎。老寡妇争辩说没有。有两个男人证实了老寡妇的说法。他们是墩土岭林场的职工,回家的时候刚好经过筷子巷口,亲眼看见刚才有人正在水井边打水。走到建国街附近,突然听到有人呼救,循声回到了筷子巷。

有人弄来了一辆抽水机。水井渗水很多,费了好大工夫,总算见到了井底。井底里全是大家不小心掉落的小水桶,也有一些零零碎碎别的物件。有大胆的人,下到井底,在水井底壁的一侧,发现了一暗洞,筷子巷哦古的尸体,就在那个暗洞里。大家用绳子把筷子巷哦古吊了上来,但人已经不行了,没有心跳,也没有鼻息。

筷子巷哦古,没有什么亲人。街坊邻居七拼八凑,给他买了一副棺材,草草埋了。

筷子巷哦古死后,留下一个老父亲。

老头儿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体质弱,动不动就这里痛那里痛,大多数时候,都在床上,哼哼唧唧,生活不能自理。老邻居们有些犯难。看着不管,不忍心;但真要去管,一大堆的难处和疑虑。正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有个老太太无声无息走进了筷子巷27号,筷子巷哦古的家。老太太少说也有六七十岁,双鬓花白,满脸褶子,但精神矍铄。老太太自称抚州广昌人,口音也的确像是广昌苦竹一带的人。有好事者偷偷拍了一张相,特地跑去苦竹一带探访,但没有一个人认识照片上的老太太。

打那以后,筷子巷哦古的老父亲,就全靠这个神秘老太太料理生活起居。这老太太年纪大,干活却像年轻人一样,浑身是劲。走路也风风火火,把巷道里的青石板踩得嘎嘎作响。晴好的日子,老太太有时候会把老头儿背出房门,让老头儿坐在藤椅里晒太阳,攥着老头儿的手闲聊,有说有笑。

这个突然出现的老太太,一度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吹牛神侃的谈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老头儿年轻时经常去广昌贩卖白莲,这两个人一定是老相好。也有人说,筷子巷哦古好事做多了,这个老太太一定是老天派来的神仙,帮他照顾老父亲,了却遗憾。

两个老人一起生活了七年。老头儿过世后,老太太就离开了。

老太太是在一个下午离开的。什么也没有带,赤手而来,赤手而去。老太太走上小东门附近的木桥,在护栏上站了一会,似乎在等什么人。桥下的梅江河,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漩涡,像是漏斗。老太太的身体离开地面,就像一个纸飞机,打着旋儿飘向桥下,落入了大漩涡。大漩涡很快就消失了,老太太也跟着没了踪影。

当时,我就在桥上漫步。几个妇女桥下的石码头边洗衣服;吓成了一根根木桩。

我联想起了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桩旧闻。

山东沂蒙山区有个憨子,是一个活犄角(也即活无常),给黑白无常当差,接引死者。每次憨子要去下面干活,先跟家人商量好,叫他们不要移动他,随后倒在床上,一动不动。有一次,这个活犄角在村头大树下跟人闲聊,说着说着就在一张石凳上躺下了。有明白怎么回事的,就说,别动他,逮魂儿去了。时间久了,就有人捉弄他。找了点炉灰,围在他身边。撒成一圈。活犄角一直没醒,满头冒汗,身体扭动,但怎么也睁不开眼睛。有个老人看见了就说,把那些炉灰开个口,不然时间一久,他就真的回不来了。旁边的人赶紧扒拉开一个口子。过了一会,活犄角悠悠醒转。长出一口气,大叫:差点回不来!别人问是什么回事。他就说,他抓完人回来,明明看见一条路,突然就大雾弥天,什么都看不见,死活也走不出那重重迷雾。憨子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憨子会做木匠,手艺很好,而且是无师自通,特别神奇。可惜只活到三十出头,年纪轻轻没病没痛,说走就走了。

我觉得沂蒙山区的憨子和赣南丘陵的哦古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许,筷子巷哦古也是一个活无常。地藏王用智慧而独特的方式给他们支付报酬:一个无师自通学会了木匠手艺,一个有了跟羸弱的身板完全不搭调的一身蛮力。

那个神秘老妪,或许也是地藏菩萨的安排。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一些小故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