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邯郸。
身为赵国都城,邯郸自然是非常的繁荣。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各国的货物和商品在这里都可以见到,还有一些塞外的罕见玩意儿。
作为曾经的霸主,赵国虽然如今垮了,但是多少还留了三分元气。
要说起来,秦国的崛起还真是不容易,魏国和赵国就跟两座大山一样堵在了秦国家门口。
以前秦国弱小时,时不时就被欺负一下子,虽然敢还手,但是基本打不过。
后来好不容易推翻了一座山,又得憋着口气干倒另外一座山。
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嬴政虽然是那个一统天下的人。
但在这其中,嬴政的先辈们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也导致嬴政在最后一统天下时,家周围基本上都是半死不活的,收拾起来难度系数已经下降了。
当然了,这也有其余国家摆烂或者自己作死有关系。
比如说魏国还有赵国,这两个国家,一个有魏无忌一个有李牧廉颇,如果两国君主会用人的话,秦国还真的费老大功夫了。
而这三个人呢,如今都在赵国,李牧和廉颇都不说了,魏无忌之所以在赵国,那就更窃符救赵的事儿有关了。
说起来,魏无忌在赵国也待了不少年了,赵王感恩魏无忌曾经救赵的恩情,对其也是礼遇有加。
可以说,魏无忌在赵国的生活,绝对算得上是十分的滋润。
只不过这滋润的生活,最近也变得不是那么滋润了,原因自然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天下局势的风云变幻。
魏国被拖入了战争的泥淖之中,韩國上党被秦国占领,赵国如今也跟秦国在边境对峙。
除了齐国、燕国、宋国和吴国之外,天下其余国家全都被扯入了战火之中。
魏无忌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战火绝不仅仅如此而已,这把火恐怕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大。
赵王赐予的宅邸中,魏无忌正在喝酒,满心的思绪和苦闷无处发泄。
不知为何,他有一种不好的感觉,那就是如今混乱的局势,都是被人为挑动起来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烈度恐怕会持续的升级。
他看不清,不知道接下来局势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魏无忌心中不停的推演,计算着当今局势的各种发展可能,并思考着解决的方法。
就在这时,一个壮汉走了进来,对着魏无忌抱拳道:“君上,最新消息,李牧将军败了,折损了一千兵马,如今已经退回了寿阴。”
“什么!李牧将军败了!”魏无忌不敢置信的起身,“朱亥,你说清楚,怎么回事?”
朱亥苦笑道:“李牧将军与廉颇将军本意一正一奇,一守一攻,奔袭秦军背部,谁知道......”
“秦国那边有一小将,在洞水以北伏击了李牧将军,一番交战下来,李牧将军折损一千兵马,不得已退回了寿阴。”
接下来,朱亥将打听到的消息,大概的跟魏无忌说了一下。
其实朱亥说李牧败了,有些夸张,只能说计策失败,而且折损一千人马并不算特别大的损失。
战场之上,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一千人人马的损失,对赵国根本不痛不痒。
所以在听朱亥说完之后,魏无忌心了落了下来,他还以为李牧遭逢大败了呢。
在中了埋伏的情况下,还能率军安然撤退,没有导致大军溃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换作其他将领,一次埋伏,大军混乱之下,这个死亡数字不知道要高出几倍。
如果敌军再趁势追杀,全军覆没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在朱亥的解说中,李牧中埋伏后,立马便撤退并且反手在途中布下了埋伏。
为的就是引出埋伏的秦军,将攻守之势逆转过来。
可谁知道,秦军居然没有上当,哪怕赵军败了,秦军也纹丝不动,没有任何追击追击的行为。
这才是让李牧无奈,只能放弃这一次行动计划的原因。
按道理来说,在伏击成功后,优势的一方应该乘胜追击,将优势扩大,趁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什么穷寇莫追,如果真的打败的对手还不追杀,大家都点到为止的话,历史上那些残酷的战争都不会发生了。
毕竟把别人打败了,人家逃走我们就停下来。
我滴天啊!这是战国吗?这么懂礼貌确定不是春秋?不是孙子这个家伙没出生之前的事儿吗?
而且这可是李牧诶,如果能把李牧打的大败一场或者直接杀死,那岂不是立刻就可以名震天下?
这诱惑太大了,无论怎么看都没有不追的理由啊?
魏无忌十分好奇,问道:“可知埋伏李牧的秦国将领是谁?”
朱亥想了想,回道:“好像叫徐骁,应该是一个新人将领,以前从未听过秦国还有这么一号人。”
“徐骁......”魏无忌念叨了一下,记住了这个名字。
能在战时保证如此冷静和克制,日后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
没错,乘胜追击确实是一般将领在打赢之后会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是优势,也是有可能一口气把敌人干趴下的好机会。
看看曹老板,如果真的穷寇莫追,那么我们得少了多少调侃人家曹老板的段子。
谁还没有被追杀的灰头土脸的时候啊,割须弃袍的狼狈,历史上也不止曹老板一个人有。
没看见人曹老板在鬼门关,进进出出都几回了么,哪次对手讲过什么穷寇莫追呢?
而徐骁之所以克制住了,没有乘胜追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审时度势。
他知道李牧并非一般人,从其对军队的掌控就知道,一次埋伏根本打不垮对方。
在没有将对方的军队形势打垮的情况下,乘胜追击,大概率会被对手玩一手反埋伏。
兵形势,什么是“形”,什么又是“势”,能够掌握形势之变的将领,才算有百战不败的基础。
李牧的军队虽然遭受了埋伏,但形势并未变乱,混乱只是一种表现罢了。
在观察到这一点后,徐骁除了感慨李牧统军之能外,也知道适可而止。
PS:高考加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