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娱乐:喜剧大赛,你上台唱歌? 第十章:原来都是我自己(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大概半个小时过去,此起彼伏的笑声才渐渐进入尾声。

撒呗宁拿着话筒乐呵呵地走上台:“苏旭,实在不好意思,让你等这么久。”

“你唱的歌,实在太好笑了。”

“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评委、甚至后台工作人员,逗笑得不行了。”

苏旭两手一摊,将马扎收了起来:“没关系,我可以等你们。”

撒呗宁左看右看,随后认真地看向苏旭:“你的队友呢?”

“队友?什么队友?”

撒呗宁一副小郭吃瓜的样子:明知故问是吧。

“就是,刚才跟你对唱的那个女生啊?”

“没关系的,咱们节目虽然是直播,但是后台的技术人员,都会对画面进行美化的。”

显然,在撒呗宁看来,搞笑女颜值普遍不高的定律,他是相信的。

因此他委婉地告诉苏旭,就算是直播,咱们也是带美颜的。

因此不要让女队友有容貌焦虑,至少出来和观众打个招呼啊。

再怎么说,咱们也是正经节目。

总不能让选手演唱完歌曲,脸都不露一个的吧。

苏旭一脸正经:“刚才在舞台上,只有我一个人!”

你一个人,哄鬼呢!

你一个人,还能男女对唱了?

“旭哥,节目结束了,咱不用再开玩笑了,现在是主持人采访环节。”撒呗宁乐呵呵地说道。

苏旭也不跟他废话了,直接拿起话筒来了一段:“老司机带带我,我要上昆名啊……”

一瞬间,全场都绷不住了。

“噗哈哈哈哈,不是吧,苏旭你还能用女声唱歌?”

“我听那女声甚至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我还以为苏旭带了两个妹子上台对唱呢。”

“卧槽,没看出来,苏旭你小子眉清目秀,竟然还会假扮女声唱歌。”

“太搞了吧,那个尖声尖气的女声居然是苏旭唱出来的。”

“苏旭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女声是在ktv陪富婆唱歌的时候练就的吗?”

评委席上,四位领笑官已经笑得捶桌子了。

李誕:“哈哈哈哈,没想到苏旭还有这一面,牛啊。”

贾铃:“呵呵呵呵呵呵,这苏旭的才艺,真是不敢想象。”

大张玮:“我以为创作搞笑歌曲已经是他的极限,没想到居然还能用女声来唱。”

郭德钢:“真人才也,苏旭你考不考虑加入我德芸社?”

在苏旭女声的诱导下,现场又大笑了5分钟。

撒呗宁:“好吧,我算是服了,有请领笑官和现场观众投票。”

上一次,节目组看清了因为不少观众捧腹大笑导致了投票时间,因此这一次,导演特别安排,必须等观众笑完了,再进行打分。

现场的观众,直接全票投票给了苏旭。

而评委席上,郭德钢和李誕虽然不愿意,但还是不情不愿的投出了自己的50票。

原因无他,自己都笑成那样了,还投反对票,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上一次,苏旭521票成功晋级。

而这一次,苏旭直接取得了满票700票。

第二期在苏旭成为了《最强喜剧人》第一个满票晋级的选手喝彩下结束了。

帝都,龙国犷电总局。

一群局里局气的人坐在一间大会议室里。

他们这次会议的议题不是别人,正是苏旭。

“我们接到匿名举报,说是《最强喜剧人》节目里一个叫苏旭的选手,作品三俗,败坏社会风气。”主持会议的陈副主任说道。

张主任十指交叉托着下巴,表情严肃地问道:“什么人举报的?”

陈副主任摇了摇头:“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举报信的末尾,只画了一多花。”

“花?”张主任皱起了眉头:“之前我不是强调过,咱们只办理实名举报的案件吗?”

“连自己的真实名字不敢写,这样的举报信有什么力度。”

“这不是浪费咱们的行政资源吗?”

陈副主任道:“主任你不知道,现在《最强喜剧人》这档综艺已经火了。”

“而这位被举报的苏旭,连我都关注到了。”

“我孙女天天在家哼唱他的搞笑歌曲。”

听到这里,张主任来了兴趣:“哦,唱的什么?”

陈副主任有些为难:“苏旭创作的歌曲,确实有些三俗。”

“我都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唱。”

张主任道:“咱们犷电总局,本就是管全国文艺的。”

“都是文艺工作者,还有什么拉不下脸面的。”

“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我都不清楚这号人,怎么能做出决断。”

陈副主任扭捏再三,还是哼唱了起来:

“我打电话问你在哪个包房。”

“给我开门勒是个50多岁勒孃孃。”

……

一曲罢,全场哄笑。

……………………

大佬们,投点数据,点个收藏吧。小扑街一定好好写。

我宣誓:

从今天起,我自愿每日五更,永不断更。我将不看剧,不旅游,不生病。我将不打游戏,不水文。严格自律,惜时如金,不屈不挠,奋斗拼搏,崇尚一流,力铸辉煌,以码为乐,百炼成钢,无愧于读者,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未来。我坚信我是一名优秀的作者,码子是我的天职,我潜力无穷不怕吃苦!我能勤奋码字我是黑暗中的键盘,双文长城上的守卫,我自愿将生命奉献于码字,日日如此,夜夜皆然。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娱乐:喜剧大赛,你上台唱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