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宇宙印记与万物归道 第十七章 感应2 (修订版)

萨布林放下了手中的酒瓶,眼神略带兴奋地说道:“好吧,其实我老早就想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了,只是之前‘先知’觉得时机还未到,让我暂时不要说出来。如今,我们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这里,确实到了该让你们知道真相的时候了。

事情是这样子的,虽然我是一个地质学家,是罗曼诺夫国家地质勘探大学地质勘测专业的教授,但我从小对外星人很着迷,对外星人研究也有着无比高涨的热情。所以,一直以来,在工作之余,我把大量的闲暇时间都花在研究世界各地的UFO事件和与外星人有关的各种传闻当中,并为之乐此不疲。

后来,大概在三年前,出于科研的目的,罗曼诺夫国家地质勘探大学组织了一支地质考察队前往墩隍,要考察墩隍一带的雅丹地貌。当时我被任命为这支地质考察队的负责人。这让我兴奋极了。因为离“三龙沙”雅丹不远处,就是逻咘泊了。逻咘泊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在那里发生过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事件。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这些神秘事件,并且深深地怀疑这些神秘事件都与外星人有关,一直渴望着能够去那里一探究竟,只是无奈苦于没有经费,所以迟迟没有去成。而那次地质考察活动正好给了我一个大好的机会。”

李清插口说道:“关于逻咘泊的神秘事件,其实我也听说过不少,而且我每次带游客们穿越逻咘泊时,都会向他们提起这些事件,以增加一些探险的体验感。不过,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件会跟外星人扯上关系。”伊藤问道:“那些神秘事件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事件?”

李清说道:“总的来说,就是经过这里的飞机和车辆偶尔会离奇失事,一些探险家和科研人员在这里活动时,曾莫名失踪或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诡异行为来,大概就是这些之类的。”伊藤听完李清所讲的神秘事情后,觉得非常神奇。但他转念一想,思索了一下后,说道:“从你说的这些事情来看,逻咘泊地区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会使人们离奇受害,或者心智突然迷失,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出来。会不会是在那个地方里,由于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磁场或辐射能量,导致这些神秘事件的发生。我曾在一本科学杂志上看过一篇报道说到,在昆仑山脉的中段有一个名叫“那棱格勒”的峡谷,被当地人称为“昆仑山死亡谷”。由于那一带地区的湿气流很容易被昆仑山脉所阻挡,在谷地上方形成带电的对流云或雷云,使得那个地区地表的大气电场增强,再加上谷地地质的主要成分是强磁性的玄武岩,强地磁的效应会招致局部打雷,还会引起尖端放电现象,导致当地的牛马牲畜和居民在进入峡谷之后,就成了雷击的目标,纷纷被雷电电死。”

萨布林点头说道:“是的,是的,当我在研究那些逻咘泊神秘事件时,我也是想到了特殊磁场或辐射能量。不过跟你的想法有所不同,我可不认为那些特殊磁场或辐射能量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根据我多年对外星人神秘事件地研究,直觉告诉我那肯定是与外星人有关。

因此,在地质考察队出发之前,我求助一些志同道合的外星人爱好者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到了一批先进的探测设备,然后带着这批探测设备,跟地质考察队来到了墩隍。

我们到达这里时大概是三月初,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带领地质考察队对这一带的雅丹地貌进行地质考察,并且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考察工作。接下来,我便忽悠地质考察队的成员们陪着我一起进入到逻咘泊地区调查那些神秘事件。

我们在神秘事件发生点的区域安置了许多探测设备,什么高斯计(磁感应强度测量仪)、激光气体分析仪、便携式辐射检测器、微型射电望远镜等等设备全都用上了。接着,便怀着像等待乐透彩票开奖一样的心情,期待着惊喜的出现。

然而,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我们待在那里探索了半个月,完全一无所获。所有的探测设备都没有探测到丝毫异常的东西。

一切都非常正常,非常非常正常,正常到我都快要哭了。由于当时地质考察队的经费快要花完了,物资也所剩无几,所以我最后不得不带着地质考察队撤离逻咘泊。尽管我心里极其不甘心。

在我们准备离开的那天,很不巧碰上了可怕的沙尘暴。这令我们原本计划的行程变得十分危险。为了地质考察队成员们的安全着想,我只好让他们放弃回收那些探测设备,任由那些探测设备遗留在逻咘泊里,好让地质考察队能轻装上阵赶路。我们像疯狂的野马一样开车一路狂奔,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了墩隍,并赶在沙尘暴“吞没”墩隍之前,乘坐飞机回去罗曼诺夫国。

几天之后,我回到了家里,感到很沮丧,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了。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外星人神秘事件上。

然而,又过了大概半个月后,在偶然之下,我发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竟然接收到了许多份微型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原来我们之前设置在逻咘泊中心处的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并没有被沙尘暴损坏,它还在收集着观测数据,并通过卫星互联网把数据传送到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安装的数据处理系统上。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根据这些观测数据显示,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竟然在过去半个月中捕捉到了64次重复出现的‘快速射电暴’(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脉冲信号),而且这些‘快速射电暴’都是来自于6000光年之外的同一发射源!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这些‘快速射电暴’极有可能是外星生物释放出来的信号!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发现,超级大的发现!我当时高兴极了,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连吃晚饭都……”“等等”,伊藤听到这里,突然打断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据我所知,射电望远镜的尺寸都是十分巨大的,它们的直径一般都是长达数十米,甚至达到数百米长。而你刚才所说的,带到逻咘泊去的那些微型射电望远镜,它们的尺寸充其量应该都是在直径十米以下。这么小尺寸的射电望远镜真的能够像普通的射电望远镜那样,探测出6000光年之外的信号吗?我的意思是说,它们探测出来的结果靠谱吗?”

萨布林并没有责怪伊藤打断自己,反而赞许地说道:“好问题,好问题,伊藤老弟,你问了一个好问题。你说得没错,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本应该探测不到那些信号的,因为它实在太小了,小到连探测太阳系以外的信号都成问题。但幸运的是,由于逻咘泊的特殊地形,使这一切成为了可能。这正是这件事情中最神奇的部分。”

萨布林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卫星拍摄到的逻咘泊地形照片,递给了伊藤。伊藤接过照片,认真看了一阵后,猛地惊呼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如此。真是太有意思了!不得不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够奥妙的。”

李清也好奇地凑到伊藤旁边看了一下照片,却茫然说道:“这只是一张很普通的逻咘泊卫星照片而已,我以前也看过许多这样的照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你究竟从中明白了什么?”伊藤没有回答,反而指着照片向李清问道:“清,你能告诉我这个‘大耳朵’是怎么一回事吗?你是导游,想必是知道缘由的。”

李清说道:“当然,我当然知道。这是逻咘泊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逻咘泊被人们称为“神奇之耳”,因为从卫星在外太空拍摄到的照片来看,逻咘泊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关于这只‘神奇之耳’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卫星照片上的那个大耳朵形状,其实是逻咘泊在不同的滞水期里积聚的多层湖滨盐壳,在太阳光的折射下所展现出来的不同色彩轮廓。由于盐壳中的盐分高度集中,生成了光谱反射性较强的晶体物质,所以在卫星照片上,会呈现出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据说,逻咘泊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有多条河流汇聚于那里,水源充足。但由于数十年前,河流两岸的人口突然增长,使得河流的水量急剧萎缩,导致逻咘泊的湖水也跟着减少,并最终完全干涸,成为了一处荒芜的戈壁。所以说,这个‘大耳朵’的形成是与逻咘泊的干涸过程密切相关的。

话说回来,这个‘大耳朵’跟那些‘外星人信号’有什么关系吗?”

伊藤说道:“有,有很大的关系。正是这个‘大耳朵’使那台微型射电望远镜得以探测到那些信号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仿生学的原理在发挥着作用。

随着人类对各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地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与生俱来的身体结构往往比迄今为止任何人工制造的精密机械都要优越得多。生物的构造都是在历经了千万年进化后,才得到的最完美的设计。因此,科学家们总是努力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这些结构与功能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上。例如,将海豚的体形和皮肤结构应用到潜艇设计上,模仿苍蝇的眼睛制造“蝇眼透镜”(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光学元件),根据蜻蜓的翼眼功能原理消除飞机机翼的颤振危害等。

而人类的耳朵也是如此,它的构造也是非常精妙的。人类的外耳之所以会演化成今天这样的形状,并非是因为这样子更好看。而是因为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形状能够使耳朵更有效地收集到各种声波。

事实上,不单只是声波,外耳的这种形状也适用于收集其他的波,如光波、无线电波、伽马射线等。因为从物理学上来讲,所有波的特性都是相同,它们的反射、衍射、叠加性、相干性等现象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人的耳朵里只拥有能够接收到声波的耳膜,而没有接收其他波的构造,所以耳朵只能听到声波,而无法‘听’到其他的波。

回到刚才所讨论的话题。逻咘泊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大耳朵’,拥有着跟人类外耳一样的形状轮廓,因而也具有人类外耳的功能。所以,当微型射电望远镜被设置在‘大耳朵’的中央,即‘耳孔’的位置时,微型射电望远镜与‘大耳朵’在无意中构成了一个能够接收到无线电波的仿生耳朵,而且是一个超级,超级,超级巨大的仿生耳朵。这个巨型的仿生耳朵使微型射电望远镜接收无线电波的能力,以几何级的幅度增强。因此,它才得以接收到这么遥远的无线电波信号。”

李清听了伊藤的解释,大致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这种巧合的确太不可思议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宇宙印记与万物归道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