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壁不缺 第四十八回:北节于胡 8

小说:壁不缺  作者:马晓菲  回目录  举报

七皇子令人细查夏天的底细。果真有对同胎兄弟,只是乡人说,自从其父从崖上摔下来摔死后。兄弟二人葬了父亲,便不知道到那里去了,形容相貌,与夏天夏日,相差甚远,后悔当日见其功而忘查细其底了,急令人去挖坟鞭尸。只是挖开棺材,什么也没有,看来燕人连尸体都偷回去了。

看来,燕人奸计已久。

三皇子收到奸细,虽然不信,但也没有办法证实,因为夏日夏天都死了,奸细之事,互不知情也正常,只有将其凌迟罢了。

那三皇子急忙公告天下,此仍燕国奸计,自己为人子,不可能弑君弑父。

一时之间,南北二夏,难以分真假。却也一时没有办法动手。

南夏原来胜过北夏的,现在跑了一员大将,又少一万军马。反而弱势了,幸好南方天气比北方好,同是天下富国之首,南夏要比北夏好。

但有一件好处就是绝了燕国吞夏之心。现在攻打边关,难度太大了,人家又不会开边关放人了,再说二夏都认定是自己派奸细毒杀夏帝。危急动手,只会让其兄弟团结,万一兄弟同时攻燕,自己麻烦就大了,倒不如像现在这样。再说,现在攻打南夏或北夏,都不是最好时机,万一打着打着,夏国统一了,倒不如现在这样,局势容易平衡。

天下政治平衡很重要的。

最郁闷的当然是南夏国的七皇子了,燕国这二个狗奸细,竞利用自己的信任,毒杀自己的父皇,父皇明明是喜欢自己的,要命的是,毒杀自己的父皇,还把一个屎盘子扣到自己的头上,偏偏这个屎盘子又太大了,压得自己腰都伸不直。

更大的问题,原来想着留下粮食肥羊来招待燕军的,才不让百姓卖给宋国,自己拒绝宋国二品大员何施张,现在不招待了,人马又少了一万。

夏国稻谷产量高,向来不卖。管理极是严格,但高处种不了水稻的都是各种杂粮,以往都是喂马。现在宋国收了,也乐得其成,问题是,自己拒绝了别人,百姓的羊杂粮那么多,自己不可能买下来请全国吃吧?钱多得没有地方花?

再说,夏国仍天下百国之首富之国,即使战争不停,粮食还够,谁又欠了?

现在问题来了,都是那个燕国的国君,送他的女儿过来,就是……想到人家的女儿,又硬了,就想不下去了。

其实最郁闷的是刘公权,机关算尽,棋差一着,此举虽然斩断了燕国隔山打牛的拳头,绝了燕国吞南夏以图大宋的意图。于全局来说,当然很好。但却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结局就是,七皇子并没有查到燕国的奸细,他只要成了三皇子及天下百姓眼中的弑父弑君之人。面临如此大罪,自己就会关了边关,对于有大将逃北之事,国安部探子已经可以预测了。只要事一出来,七皇子便成人人口中唾弃的弑君弑父之人。逼于形势,燕国自己便不敢进兵了。以无道伐有道。轻出一言,别人就知道他的用心,所以,边关是一定是关的,燕国吞南夏以图宋国的设想便落空。

如果没有被抓出一个奸细。三皇子认定是七皇子,七皇子说什么也没有人相信了,那么,南北必定势成水火,未换新皇之前都不会好,换了新皇,没有愿意把祖宗基业送与他人,也失统一的义道。

但有了奸细之事,南北二夏就有出气筒。一国二分,最难的是开始那些年,等到日久了,大家的根基都硬了,就靠打了。

倘若没有奸细,七皇子盛怒之下,说不定举兵攻打北夏,反正已经背上弑君弑父之名,倒不如一举得功;但义在北夏,北夏百姓誓死反抗,以南强北弱之兵力,北强南弱之义道,双夏一碰,只须再来几场大战,消耗南北双方的兵力国力,于宋攻齐的前兆,是最好的。

即使南夏不先手,北夏也可以先动手。

夏天的白绢就是点火绳。

这种情况下的战事急起,一定不小,也不短。

南北大战一起,便无力对宋产生威胁,宋之西又放多一条心,收拾完东边的宋国,拨转马头,冲进已经七零八落的夏国。

一切皆可为之。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南北二夏有了条出气筒,不管真假,都不会挑起战争,然后燕国千万别出兵,一旦出兵,双夏情危,容易共鸣而统一。

想到此处。刘公权骂道:“燕国居然派了一头猪去南夏,就是这头猪,坏了我的计划。”

损失那么多好手,费尽心血,却被一头猪破坏了。

人算不如天算。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壁不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