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可真狠,一把火,把先太子朱标一脉,烧得只剩下建文皇帝一人!”
“听说建文皇帝改名了,改为朱筠,并且不蓄发,这是断发明志,要和燕王死磕呀!”
“你们不知道最新消息?魏国公府传出消息,皇帝要谋求和平解决事端。”
“和平?皇帝想和平,也得燕王肯!”
“燕王烧死皇帝全家,不就是为了扫清当皇帝的障碍嘛,除非皇帝答应退位,可皇帝退位,肯定死定了!先太子朱标一脉看来要绝后了!”
“和平无望,别做梦了,皇帝还改名朱筠,除非他成了太祖朱元璋!”
……
继坤宁宫大火的消息还在传播中。
一则和平消息,不知何时在金陵城百姓间传开。
众说纷纭。
不过,议论更多偏向消极。
百姓并不看好朱筠。
朝廷各部,这回反倒是最后得到和平消息。
还是从民间得到的消息。
官员们纷纷冲向徐辉祖的官衙。
因为他们在打听和平消息来源时发现,被朱筠点名留下的同僚,从御书房出来后,都未回各自的衙门。
再深究,发现这些人全都匆匆出城。
走的极为匆忙!
所有人中,唯徐辉祖一人留在京中。
户部右侍郎夏原吉,率先排众而出,冲徐辉祖拱手道:“魏国公,街头市面上流传的和平消息是怎么回事?”
“据说,这个消息,最先从魏国公府传出。”
徐辉祖看了眼夏原吉。
夏原吉没什么好顾虑的。
洪武皇帝在位,先太子薨后,就是夏原吉带着一群同僚,请立燕王为储君。
夏原吉是出了名的保王党。
也就建文皇帝仁厚。
换个皇帝,就凭夏原吉站队倾向,在削藩开始,早把夏原吉一撸到底了。
徐辉祖很不喜夏原吉。
可想到朱筠交给他的任务,就是保持和各方的联系,如果计划成功,他更要以一种中立的超然身份,在金陵城做一个纯粹的武将。
于是按下心中愤怒。
徐辉祖笑着拿出圣旨,递给夏原吉:“陛下的和平设想都在这道圣旨中。”
“各位大人都看看。”
六部尚书、侍郎哗啦一下,全都围了过去,把夏原吉团团围住。
徐辉祖唇角微微上扬。
他故意放出和平消息,就是引他们来。
……
于此同时。
前往长江北岸的一艘小船上。
谷王朱橞双手捧着圣旨,神色惊骇,喃喃道:“恢复三省六部制,父皇如果活着,非得把皇帝打死!”
咳咳!
方孝孺听不下去了,又无法出言训斥朱橞,只能咳嗽几声,表示不满。
朱橞闻声惊醒,讪笑询问:“方大人以为陛下这个计划如何?”
“你们文臣应该很高兴吧。”
“当年我父皇为废除宰相制,可是花了好大功夫,杀了不少人。”
“而今,陛下一句话,就要恢复三省六部制,这可是比宰相制更大的让步!”
朱橞的话,令方孝孺猛然警醒:陛下的计划中,同样也在笼络官员!好大的手笔,此计划,真是陛下想出来的?
方孝孺了解朱允炆。
他怎么看,都觉朱允炆没有这样的魄力。
“方大人?”
朱橞的声音,把方孝孺的思绪揪回来,方孝孺紧盯朱橞:“谷王,这可不是单纯的恢复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变成了皇族内阁!”
朱筠的三省制,是皇族内阁、门下省、尚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能和三省原本的职能一样。
门下省充当皇帝的智囊团,掌管文典,以及为皇帝处理私人事务。
包括皇帝出巡、祭祀之类的事情,都是由门下省和各部沟通协商。
尚书省统管六部,负责政策执行面的一切事务。
皇族内阁的设想最有意思。
皇帝竟然要让朱棣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再从强藩中选出三人,担任副总理大臣。
同时,天下所有的藩王、勋贵要被吸纳到皇族内阁中,担任内阁阁员。
内阁及皇帝,负责起草各种政策。
同时,审议尚书省对政策的执行情况。
审议、决策地方、六部上奏的折子。
只要是非军事的,民生事务的折子,内阁3/4表决同意,不需要呈报皇帝,可以直接执行。
内阁争执,无法决议的事情,要上报皇帝。
可以说,成立皇族内阁,切掉了很大一块本属于皇帝的权力!
在计划最后,陛下用简单寥寥数语,提出一个畅想:如果三省制下,皇族内阁能承担起重任,未来,朝廷将整编直接隶属朝廷军队,以及藩王军队,使之成为一直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百姓的国家军队——国防军!
这个计划,大踏步后退,直接回到类似洪武初年,不,直接回到了隋唐时期!
直接拿出一大块属于皇帝的权力,分给藩王和朝臣。
胆略之大,令人震惊!
计划最后,寥寥数语提及的整编所有军队,使之成为国家军队。
则是表明,不改初衷。
还是要削藩!
直接告诉藩王,还是要削藩,豪气冲天!
同时,也很巧妙维护了皇权的威严。
如果在朱棣的胁迫下,改弦更张,彻底放弃削藩这一施政目标。
即便解决了当下危机。
皇帝的威严也荡然无存了。
可现在表明,即便如此情势,皇帝还是要削藩,只是为了和平,为了天下百姓,选择换个方式。
皇帝也直接承认,之前的削藩方式方法错了。
敢于认错,同时敢于继续坚持对的事情。
非但没有损害帝王权威。
相反,还会给人一种有担当感!
至于如何削藩,除了整编军队外,是否收回藩王封地这些皇帝只字未提。
这就给双方留足了谈判空间。
方孝孺看来,封地只是细节。
真正威胁朝廷的,是藩王的军队,以及藩王控制的卫所。
整编军队,使之成为国防军。
削藩其实已经成功大半!
方孝孺盯着朱橞:“谷王,你是藩王,你说,你愿不愿意来皇族内阁担任阁员?”
“陛下圣旨中,要任命宁王为尚书省尚书,你站在宁王的角度,说说,宁王愿不愿意接受?”
朱橞苦笑,冷哼一声,“方孝孺,你们文臣肯定支持这个计划,对吧?文臣中就算瞧不上陛下的那些人,也肯定会支持。”
“别看陛下的三省中,中书省被皇族内阁独占,宁王又被任命为尚书省,看似这次恢复三省制,你们文臣什么也没得到。”
“其实不然!”
“你们会想,这可口子已经撕开,现在你们没机会,不代表将来没有!”
“你们文臣只要斗倒宁王,就能拿回尚书省的权力。”
“将来,如果抓住皇族内阁阁员把柄,把皇族踢走,你们会顺势恢复中书省!”
大侄子好毒辣的计策!
他高高在上,看着官僚和皇族内阁两个派系斗争,他只要做好平衡就好了!
方孝孺不置可否,同样尖锐道:“除了燕王,眼看着竹篮打水一空外,你们各个强藩应该是愿意来担任阁员的。”
“首先,阁员的权力,可比弹丸封藩之地大多了,能真正参与中枢决策!”
“至于削藩,你们是这样想的,先进入皇族内阁,在中枢拥有权力,将来付出的也只不过是军队,如果朝廷想收回你们在封地的其他权力,你们可以用内阁的决策权反击,确保其他削权议案无法通过,以此来维护你们的利益!”
“对于没有窥伺皇权的藩王,交出军队,进入中枢决策层,保住封地其他权力,这笔买卖赚大了!”
对从未奢望过皇位的藩王,军队对他们而言,价值不大。
藩王军队有两个作用。
一,戍边。
二、保护藩王的封地,没有朝廷命令,只能呆在封地,不得擅自调兵,限制规矩,可比普通武将领兵还要多。
戍边本来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镇守封地,他们身为藩王,在自己封地内,还需要兵权维护权威吗?
“至于宁王,我猜他会动心。”
“据说燕王许诺他平分天下,这等说辞,宁王真会相信?”
“不来个兔死狗烹就不错了,燕王做皇帝,一样要削藩!”
他不信,宁王不清楚这些。
宁王朱权之所以跟着燕王起兵,很大原因是被燕王偷袭裹挟。
现在,宁王的家眷,还在北平城内做人质。
但皇帝现在给了宁王更大的权柄!
执掌尚书省!
天下百官之首!
宁王如果真有本事,笼络百官归心。
宁王就有能力挑战皇权。
这就是皇帝的胆略、豪气!
皇帝给宁王提供了一条,可以通往帝王宝座的路。
这对于都起兵造反了,却被燕王死死压制,甚至燕王成功后,可能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宁王来说,诱惑力十分大。
宁王如果没有帝王梦,尚书省宰相的权力可以满足他。
宁王如果有帝王梦,燕王给不了的机会,皇帝敢给!!!
太疯狂了!
作为皇帝的老师,方孝孺感觉到一种令人恐惧的陌生!
现在的皇帝,根本不是他认识的皇帝!
皇帝敢给宁王朱权一条通往帝王宝座的路,有没有后手?
方孝孺深深忧虑。
同时更感惊恐。
如果皇帝有后手呢?
这就意味着,朱权一旦真的想触摸帝王宝座,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还是那个仁弱的皇帝?
这样一个皇帝,对臣子是好还是坏?
‘不可能!绝不可能!皇帝绝不可能已经想好了埋葬宁王朱权的后手!’
方孝孺猛地摇头。
他左思右想,觉得皇帝没有这样的能力。
甚至,他都怀疑,这个计划,不是出自皇帝之手!
方孝孺、朱橞再未说一句话,均都想着各自的心事……
求鲜花、月票、评价票、评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