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山呼万岁后,鱼贯涌出奉天殿。
有人步履匆匆,似乎生怕被朱筠留下。
现在这种情况,惜命的朝臣自然想和朱筠拉开距离。
免得上了朱棣的清君侧名单。
……
朱筠懒得理会这些墙头草。
他带着徐辉祖等人来到御书房。
给众人赐座后,朱筠点了点面前厚厚一摞圣旨。
方孝孺等人其实早注意到了,心中也十分震惊。
实在是圣旨太多了。
不过谁都没开口,都眼巴巴等着朱筠开诚布公。
朱筠直截了当说明留下众人的原因,“朕要逼迫燕王罢兵和谈。”
和谈?
还是用逼迫的方式,促使朱棣和谈?
听了朱筠的话,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只觉这是天方夜谭。
徐辉祖惊讶看着,唇角动动,几次欲言又止。
朱橞缓缓合上,惊的张大的嘴巴,心中暗暗好笑,大侄子也太天真了吧,以为这皇权之争是过家家不成?
齐泰惊的连连摇头:“陛下,这不切实际,朱棣连划江而治,平分天下都不答应,怎么可能受朝廷逼迫接受和谈?”
“陛下,朝廷现在已无筹码,如何逼迫贼人朱棣?”黄子澄苦笑补充,陛下这不是一厢情愿马!
朱棣都雄踞长江北岸,跨过长江,金陵城破指日可待。
皇位已经在向其招手。
朱棣怎么可能放弃。
太异想天开了!
陛下的政治智慧,还是这么的稚嫩。
哎……
方孝孺听着身边黄子澄一声意兴阑珊,无奈叹息,微微皱眉,拱手问:“陛下打算如何逼迫燕王罢兵?”
“陛下有几成把握?”
方孝孺的话,让众人又齐齐看向朱筠。
朱筠一直在观察众人的神色。
徐辉祖似乎顾忌自己身份,又是个性子内敛之人,几次想说话,又有所顾忌。
朱橞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齐泰、黄子澄就表现的太急躁了。
他们辅佐朱允炆削藩就犯了急躁的大忌。
时局到了如今的地步。
显然还没引起他们自省检讨。
太祖皇帝提拔他们,把他们留给朱允炆,二人身上肯定有太祖皇帝看重的优点和能力。
但就是这性格急躁的毛病,坏了大事。
朱筠苦笑摇头:“朕无法判断几成把握,但……”
朱筠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坚定,不容动摇的神色:“但这个计划,朕一定要做!”
所有人都清晰感受到,朱筠强硬,不容别人质疑的霸道!
都暗暗惊讶。
皇帝登基四年,他们效忠辅佐四年。
还从未见皇帝展现如此强硬意志。
他们所有人都是洪武时期,就在朝中为官。
此刻,竟从朱筠身上看到一丝洪武皇帝的影子!
这一丝太祖洪武皇帝的影子,却莫名让悲观绝望的众人,渐渐安定,一丝丝信心,在心底生根发芽。
十几双眼睛,眼巴巴看着朱筠。
等朱筠阐述他的计划。
朱筠松了口气,提振信心就好。
绝望之际,最需要的就是信心!
不过他不打算阐述计划。
说了,就必然又要讨论。
也不知多久才能取得他们的一致同意。
可他此刻,最缺的就是时间。
靖难大军,随时就会发起渡江战役。
历史记载,明朝的水军,在朱棣渡江战役中毫无建树,直接投降了燕军。
所以现在没有讨论的时间。
他们只需要执行他的命令就行。
朱筠拿起一道圣旨,“计划全都在圣旨中,你们可以在传旨的途中查看,眼下没有时间讨论,你们只需要执行朕的命令即可!”
这种不需要你们讨论,你们只需执行的霸道。
让众人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朱元璋的影子。
搁在以往,很多文臣可能会抵触,可此时此刻,却莫名让人心安。
“方卿、王叔。”
闻言,方孝孺、朱橞忙起身。
朱筠吩咐道:“你二人手持圣旨,秘密渡江前往宁王大营宣旨。”
众人再次惊的合不拢嘴。
靖难虽然是燕王挑头,可天下谁人不知,早期若无宁王,燕王早败了!
即便现在,靖难军中,宁王的兵力也是举足轻重的!
宁王、燕王更是好的,开军事会议,据说都是同时背北朝南,并肩而坐!
陛下这是要拉拢宁王?
能成吗?
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黄子澄、齐泰两位先生,手持圣旨,前往山西、陕西,向西北诸王宣旨,向西北州府宣旨。”
“练子宁乘船去东北宣旨。”
“陈迪前往江浙地区宣旨。”
“胡闰、董镛分别前往四川、云南宣旨。”
朱筠的语速很快,一边发布命令,一边把对应的圣旨交到对应人手中。
“好了,你们现在就出发。”
“秘密出城,出城后再看圣旨内容,看后,无论是否赞同,都要坚定不移执行!”
“失败,历史的羞耻柱朕来背负,这是朕的注意,你们只是不得不听从皇命的执行者罢了。”
“成功,我们君臣一起沐浴分享这份荣耀。”
“去吧。”
朱筠果决霸道说完,方孝孺等人都没回神,怔怔看着朱筠。
过去的建文帝做任何事情,都优柔寡断。
总担心人言可畏。
可此刻的皇帝,简直就是太祖皇帝的翻版!
练子宁最先回神,郑重作揖,大声铿锵道:“臣誓死执行陛下的命令!”
其他人这才回神,异口同声保证道:“臣定不折不扣执行陛下之命!”
朱筠听到众人保证,暗暗松了口气。
他这个计划,最怕的就是这些文臣反对。
“朕在金陵城,等着诸君的好消息,你们不回来,朕就战死在这金陵城内!”
朱筠说的大义凛然,一副决绝。
可其实,他是利用这些人的忠心
这些人无论能力强弱,对皇权绝对足够愚忠。
听到他要么等来好消息,要么战死在这里。
即便看了圣旨内的计划,心有抵触,也会不折不扣去执行的。
其实,他已经做好了计划失败,撤往更南边的打算。
徐辉祖要跟着众人告退时,朱筠说道:“魏国公留下。”
徐辉祖停下脚步。
他也被叫来了,可陛下却没让他参与传旨。
他内心其实也十分纳闷。
甚至以为,陛下对他的信任还有所保留。
最重要的事情,不愿让他参与。
徐辉祖重新坐下,眼巴巴等着朱筠的下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