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秦:帝师在上,请受祖龙一拜 第26章 驱虎吞狼,欲送豫州鼎于齐!

宣扬造势。

若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渔轮。

渔轮,乃是一件大杀器!

若是使用得当,足以堪比千军万马!

现如今,卫子熙手中掌握底牌很少。

虽有模拟器,可以预知一些事情。

但,预知终究只是预知。

实际操作下来,必然受限于实力不够。

“三天宣扬齐地?当然可以!”

季越想了下立刻开口,道:

“老师,某家在齐鲁之地产业诸多,每个城池都有驻点!”

“但,需提前把消息传至各地!”

“做好准备,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起到造势效果!”

造势,对于小胖子来说,可谓是拿手把戏。

这些年。

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阔少,为产业赚取了不少的利益!

可以说,将这套路玩的飞起。

……

“需要提前传消息?”

卫子熙询问。

“对,城池间有着距离,即使夜奔驰,远的也要两三日,甚至三五日时间。”

季越颔首,道:

“若要三天传遍齐地,今夜必须出发!”

这年代交通不方便,导致信息流通极为艰巨。

莫说普通人。

即使是王朝之间传递信息,也得受限距离。

正因此。

信息差,也是诸侯国经常使用的一个战术!

“行,去取份竹简来。”

“我写一份内容,你拿去复制,今晚开始行动。”

这年代,纸还没出现。

书写工具,一般都是最简陋的竹简。

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费时费力简直不要太辛苦。

小胖子连忙道:

“这事哪里需要老师动手?”

“老师尽管说,学生记下来,让人去写即可!”

卫子熙挑眉,满意道:

“既如此,你便写上这句话。”

“秦太子嫡子嬴政,捞取泗水豫州鼎,献给齐王建做秦齐结盟大礼!”

豫州鼎?!!

嬴政和季越皆是吓了跳,前者道:

“老师,豫州鼎不是跌落泗水深入泥底了吗?怎么……”

卫子熙微笑,道:

“如今确在泗水之底,可过几天不就可以捞起来了?”

……

季越与嬴政相视一眼,前者忍不住道:

“老师,豫州鼎深陷河沙泥底,捞起难度无法想象……”

“而且那日,东周君也宣扬要在泗水捞鼎,此事真的妥当吗?”

并非怀疑卫子熙。

此番东周君捞鼎已宣扬天下,信誓旦旦!

若他真捞得出来,卫子熙哪来的鼎?

亦或说。

卫子熙,笃定东周君无法将鼎捞起?

可,东周君若是捞不起,卫子熙哪来信心可以捞鼎?

“尽管去办,到时你们便知晓了。”

卫子熙微笑。

“好!”

闻言,季越也是不再迟疑,立刻应下又是道:

“老师,这消息是否也要传回秦国?”

秦齐结盟。

秦国必然也得宣扬造势。

此番计划,嬴政与卫子熙扬名天下已成定局。

躲藏已然失去意义。

“去秦国要多久?”

卫子熙询问。

“最快也得十天左右。”

简言之,除去三天时间。

当秦国知道这消息时,已然滞后七天!

卫子熙想了想,道:

“秦国也要宣扬,此外政你再书信一封,命人专门交到秦太子手中!”

“内容,就希望他派遣一支亲兵入齐!”

“并且令其说服秦王,务必确定与齐国的盟约!”

“并告知他,当你归秦之后,也会带着豫州鼎回去!”

哦?

嬴政目光明亮,重重颔首。“是!”

……

宣扬造势的计划确定,嬴政立刻书写给赢子楚的信。

季越,也是唤来一批下人,一一吩咐下去。

紧接着。

卫子熙又令季越去找一批工匠和铁矿石,准备打造捞鼎工具。

捞鼎工具,可打造个以滑轮组为省力核心的简易起重机。

手摇式。

以滑轮组来省力,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但,令卫子熙诧异的是,季越听到铁矿石却是吓了一跳。

“老师,铁矿石乃是强军宝物,基本都被各诸侯国霸占!”

“民间要找铁矿石,可是难如登天啊。”

啊?

卫子熙顿时怔住。

他,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

当下年代,铁矿石产量极少,而块铁的产量更是少之又少。

而铁物,乃是强军之器。

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会将其垄断!

民间,莫说找到铁器。

就连青铜器,也是少之又少!

这,乃是时代的不足!

卧槽。

卫子熙突然尬住,拍了拍额头。

在此之前,他确实没想到这点。

毕竟。

他生活的年代铁皮都算得上是廉价物品,根本不缺。

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若是找不到足够的块铁,打造捞鼎用的起重机……

必然成了奢望!

“要不,搞个平衡杠杆来捞鼎?”

卫子熙想到这又是摇头。

平衡杠杆,理论上确实也能捞鼎。

但,想要将豫州鼎捞起来,杠杆承受力量同样很大!

木制的杠杆必然蹦碎!

说到底,不管是平衡杠杆,或者借助滑轮组的起重机,都得用铁制才能承受!

怎么办?

卫子熙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金手指上。

或许……

可以用模拟器来卡bug?!!

ps:各位大佬能给点数据支持下吗?感激不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秦:帝师在上,请受祖龙一拜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