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长海听说了此事,特意找周刺史长谈,愿意出资捐助介居书院,毕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钱,不能邱家独自出不是?“如今国内一片乱象,独我瀛洲地界还算安定,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大燕这是要何去何从啊?”霍长海不无忧心的说,周刺史也一声长叹“唉,郡王所言极是,据说北部边境胡人集结了不小的阵仗,边关已危。东边已经有几支起义军都要反容冲了,影响的民众还不少。毕竟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跟着造反好歹能混一口饭吃不是?而齐国虽得了两城退去,恐也只是不想太落几国口舌,我大燕如今怎成了如此残破不堪之景。”“有一言,其实我最不当说,毕竟我背着大燕的郡王之名,但细想想却又只有我出面去趟这滩浑水……”“郡王的意思是?”二人目光对视皆读懂了彼此的心意,这一日霍长海在周刺史的私宅与周刺史密谈了许久,一直从清晨谈到午时,霍长海还在周刺史府上用了午食。霍长海的长随白墨和周刺史的跟班知福皆远远守在书房外,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外人只知,霍长海与周刺史惜大燕的人才,商议出为介居书院出资捐助的具体实行方案,至于其他无人知晓。
霍长海从周府出来时天色已晚,他也不急着出城,霍氏的旁支在瀛洲城有几处很大的宅子,“今日就不回去了,咱们到长喜那里坐坐,今晚就歇在这边吧,着人和老夫及夫人说一声。”“是!”白墨应声赶紧着人出城通知,自己则陪着自家老爷一起坐车去霍氏老宅。霍长喜,是霍长海的同辈,是旁支三叔家的长子,也是霍长海关系最好的同辈。白墨已经着人提前通知了老宅那边,故而霍长海到的时候门外霍长喜领着几人已经候在了门口。经过了这几十年,霍家嫡支早已经再次稳固了在霍氏中的地位,整个霍氏上下对吴三娘及霍长海皆是尊敬无比。这几十年,霍氏不但在瀛洲一带甚至在燕国南部都站稳了脚跟,吴三娘及霍长海不但让霍氏嫡支发展壮大不穿帮扶着霍氏旁支的年轻一代从事各种生意。霍氏上都蒸蒸日上,无人不感恩戴德,自然也对嫡支言听计从。霍长海很少来霍氏老宅这边,他们一家一支在瀛洲城外的宅子里,自在也方便。偶尔在年节时过来祭祖,所以今天听人来报说霍长海来了,霍长喜感觉肯定有什么事,早早带着两个堂弟和两个侄子等在门口。
霍长海一下车,霍长喜就迎了上来“大哥”“怎么还都等在外面了?”“听说大哥要来,大家都高兴的很,这不是急着见您就都跑出来了。”霍长乐和霍长青也连忙打招呼“大哥”“大哥”另两个小的也是弯腰作揖,口称大伯。一行人进了院子,“今日去周府商量了点事情,时间有些晚了,就顺便过来看看。”霍长海和霍长喜进了一个屋子,其他人了很有眼色的没有跟了来。“刚刚那个高个子的是霍智?”“嗯,正是霍智,咱霍家这几个子侄里就是他和霍刚两人生得就高大,也好武,只是咱家现在不再给军中效力,也没什么用武之地。我正想着过两日带他二人支大哥那,让您给他们找个出路。今年也十五了,还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嗯,倒是个好苗子。之前解散的柴护院他们,现在都在铺子里做劳役?”“嗯,有的在咱铺子里打些杂工,柴护院那年得了些银子自己开了个小作坊,日子倒也过得还行。”
两人口中的柴护院柴尚元是霍启手下的伤兵。霍家行武出身,又几代为将,自然有一群过命的手下,民间称为霍家军,霍家确也对自己掌管的这支军队既要求严格也善待有佳。特别是对待在战场上的伤兵,如果他们愿意领一笔银子回乡,霍家就除了军中气给再自己出一部分钱,让他们回乡。如果他们愿意跟着霍家,霍家承诺无论多少代,只要霍家不倒一有他们的饭吃。于是绝大部分伤兵都跟着霍家。霍家原是养有私兵的,朝廷虽名义上不让朝臣养私兵,但其实有很多人都以各种名义养有自己的私兵。燕国一直有各种战乱,也是能防万一。而霍家因之前对抗胡人,成为胡人的眼中钉,从霍云中那时候起就发生过,他在前线作战,胡人的细作却跑到霍家后宅来想谋害霍家内眷。于是从霍云中妹子里起,霍家就以护院之名养有自己的私兵。直到霍启身亡,吴三娘伤心欲绝,不愿再和军中有半丝瓜葛才将护院都遣散,但也没有坏了老规矩,而是让他们或自己在霍家的帮衬下做点小生意,或是给霍家的店铺里打点杂役。反正就是不愿这些伤兵还像以前一样时常集结在院子里操练一些年轻人武功,睹物思人,睹人更思人。而柴护院当年是霍启的副将,也是这群伤兵中武功和谋略最强的一个。虽然在战场上断了一条腿又接上后有点跛,但完全不影响他的身手,更不影响他操练新人。
“对了,柴护院那儿子也跟着咱们私塾里的先生在读书,而且还很不错。”霍长喜说。“哦?那改天让柴尚元着他儿子我看看。长喜啊,大燕现在的局事你也知道,我想着把原来的护院再召集起来,这一来呢,是应对万一,二来么,恐今后有大用处。”“大哥,如今大燕其他地方都是人心惶惶,也一咱瀛洲城还好一些。前几天从东边来的一队客商说,说”“说什么?”“与咱大燕要亡。”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