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秦风云纪:战起九州群雄逐鹿 第五章 克燕并齐

赵子方也是颇有才能的。在赵子方任职期间,陇西郡经济很强,物价稳定,市场高度繁荣。在宏观调控上把握的很到位。但是功劳上,赵子方比李斯还是差一些的。

嬴政心里,也有一杆称。左丞相位置空缺,他也希望有人能够补缺。秦国文官里论才能最适合左丞相位置的在嬴政看来有三个人,萧温,李斯以及赵子方。萧温和赵子方都是戍边之人,论功劳则李斯最大。

秦国,咸阳,咸阳宫。

“众卿,天下一统近在眼前。现在寡人按王翦将军建议派一上将军北进燕国,活捉太子丹!你们都推举一下看谁适合。”

秦国文武在秦国中央推荐出两个人。一个是王贲,另一个是章邯。章邯推脱自己上次进攻楚国受了刀伤需要养伤,这次不宜前往。进攻燕国的事情就落到了王贲的身上。王贲没有推辞,接任了秦军攻击燕国的总指挥。

进攻燕国的难度比灭赵和伐楚低了太多。十日后,秦国发兵。王贲带兵十五万,兵分三路,王贲采取虚中心,实两翼的战术。左翼七万人,右翼五万人,中路三万人。中路缓慢推进,左右两路包抄后包围敌军。一个月不到,秦军就打到了燕国都城。

三天后,燕太子丹乔装打扮南下出逃去了楚地。燕王自杀,燕国都城蓟被攻占,燕国灭亡。王贲捎带把躲在代地的公子嘉也消灭了。

王贲凯旋而归。

王贲凯旋的第三天,秦国上下展开了讨论,关于如何处理齐国的问题。现在的齐国军事力量很弱,而且政治混乱,经济凋敝,贪官污吏层出不穷。齐国既没有抵抗秦国的力量,也没有抵抗秦国的意志。

以章邯王贲为首的武将主张进攻齐国,最大力量杀伤齐国的有生力量,保证齐国再没有反抗的资本。以冯去疾李斯为首的文官主张劝降齐国,理由是灭齐耗费巨大这样可以减轻秦国各方面的压力。

齐国长久以来都和秦国交好,也从来没有过多帮助别的国家。嬴政心里是想和平解决秦齐问题的。

嬴政最后敲定,派遣右丞相冯去疾出使齐国,劝降齐国。

东方六国如今只剩下齐国,而齐国已经丧失了抵抗秦国的机会,齐人大多也没想抵抗秦国。冯去疾到达临淄,向齐王陈述利弊。齐国满朝文武都不主张与秦国为敌,就这样,齐国不战而降。

公元前二二一年,历时十年,嬴政完成了统一。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左丞相的人选提上了日程。嬴政统一天下后第一件事就是选出一个左丞相。

秦国,咸阳,咸阳宫。

“众卿,丞相位置十分重要,今日议事,第一要务要选出丞相。我提出三个人选,李斯,赵子方,萧温。李斯在稳定秦国以及消灭六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子方常年戍边劳苦功高,萧温在蜀地平衡永定侯赵佗也是居功至伟。我们下面来研究一下,他们谁最适合接王翦将军的班。”

李斯心机很深,他拜访的人大多是朝中没有党羽的人,而且这些人多数都认为丞相之位与自己无关。太仆,少府,郎中令等等都接连为李斯说话,而没有几个人支持赵子方和萧温。不得不承认长期戍边不在权力中心的影响是很大的。

秦国廷议结束,李斯接班王翦,做了左丞相。

当晚,李斯摆宴,不少朝臣都来为李斯道贺。李斯转眼间位极人臣,也算达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秦国,楚地,郢。

太子丹听闻嬴政统一四海的消息,长吁短叹,十分不悦。但是太子丹没有死心,他暗中在楚地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希望有一天可以复国。

嬴政是个有城府的人,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也是一个迷信的人。不久民间流传“亡秦者胡也”。楚地有童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两句话传到嬴政耳朵里,嬴政就搞起了政治运动。

嬴政派人在东方六国大肆搜寻书籍,关于东方大量的书籍通通就地焚毁。东方六国道出都是秦国耳目,他们既盯着官府,也盯着老百姓。搞得东方六国的百姓人人自危。迁徙六国豪强名族。把六国大族豪户统统迁到了秦国,让他们在嬴政眼皮子底下生活。嬴政在咸阳开了三次大会力争统一思想,把秦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防范六国上。六国之中齐国由于举国投降实力保存最为完整,韩赵魏由于战争破坏目前实力最弱。

六国豪强地主纷纷西入秦国居住,对于不愿意搬迁的豪族嬴政就派人找借口铲除掉。嬴政在李斯等人的建议下,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

统一当年嬴政从秦王改称秦始皇,以便彰显自己的功绩。

第二年,嬴政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和骊山陵。秦国刚刚统一全国,百姓渴望太平的生活,渴望平静的生活,渴望少有苛捐杂税的生活。嬴政这一举动让秦国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秦国百姓对嬴政的期望大打折扣。

秦法严苛,轻罪重罚。秦国徭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太子扶苏接连向嬴政反映民情,嬴政听过后依旧不理不睬。太子扶苏多次走访民间,秦国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秦国繁重的苛捐杂税和严酷的秦法。扶苏请求嬴政将他下放到地方,扶苏想通过自己的行动缓和秦国地方的重税和酷刑。嬴政问扶苏原因,扶苏如实相告。扶苏的举动让嬴政火冒三丈,嬴政一气之下将扶苏下放到了长城边境,美其名曰锻炼扶苏,增加扶苏在军中的威望。实际上,嬴政是想让扶苏吃吃苦头。

这一天,扶苏准备动身前往北方边境。北方边境的最高指挥官是大将蒙恬。

秦国,咸阳,太子府。

扶苏即将出发,他跟嬴政的几个重臣辞行后,又看望了嬴政,在章邯的护送下前往北方边境。扶苏心里明白自己离开咸阳就是离开了宫廷斗争的漩涡,同时也失去了靠近权力中枢的机会,长期戍边对于自己的太子地位是有影响的,但是扶苏没有多做考虑出发了。一路上扶苏心里很不安,不知道此去北方边境会让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形势。但是对于北方边境的指挥官来讲,扶苏跟蒙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秦国,上党郡。

扶苏一行千余人进入上党。当时已是深夜,扶苏便下令众人休息。

“哎。”扶苏长叹一声。

这一声长叹被章邯听到了。章邯走到扶苏上边,递上一壶水。

“太子殿下怎么如此忧虑。我秦国已经统一天下。”

“我是觉得我国的体制有很大的问题。父皇也不喜欢施仁政,偏爱那些酷吏。长此以往,百姓民生出现问题,势必会有人造反。只怕这统一不会长久啊。”

“太子殿下多虑了。我秦国一统全国靠的是强盛的国力和强大的军备。就凭东方六国现在的实力他们是奈何不了我们秦国的。百姓更不具备反抗我们的实力啊。”

“国力也好军备也罢可以打天下,但是要论治理天下不能靠穷兵黩武啊。我之所以被派到北方边境无非就是因为我顶撞了父皇,做了有悖他意思的事情。说实话,章邯,我既为百姓鸣不平,也为秦国的统治感到担忧。国家刚刚走向统一,如果说修建长城还有情可原,那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纯粹是无用之举,是劳民伤财的。父皇太过迷信高压统治的力量,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又和父皇看法一致。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都是法家的学生。其实就算我到了北方边境,也放不下心。要是他日真的有民众铤而走险,秦国一统天下的努力就白费了。”

扶苏跟章邯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章邯竟然无从对答,一时气氛显得很尴尬。

“是不是觉得本太子有些杞人忧天?”扶苏问。

“末将不敢。只是现在六国能够举事的豪门大族都被陛下迁到了咸阳,就算他们想闹事也是很困难的。普通的老百姓一般也不会有造反的想法吧?”章邯反问扶苏。

“百姓不敢?章邯将军的祖上何尝不曾是百姓?拿当今父皇说他不也曾经是秦王?这百姓要是真活不下去了,而天下若有异动,一人振臂高呼必然有众人响应,起事并不难。收了天下兵器又如何,就算把锅碗瓢盆都熔了也挡不住人心。”

章邯早就听说扶苏仁厚,精通儒家的学问,今天算是领教了。扶苏的话虽然不合时政但是很有道理,让章邯也很佩服。

“那依照太子殿下的想法,秦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轻徭薄赋,推行儒学。裁军减战,减少刑罚。最好能够分封一些同姓诸侯,同时也设置郡县,两者互相制衡。”

扶苏一番话说得章邯震撼无比。章邯想到这些话要是让皇帝陛下知道了,扶苏恐怕就得永远戍守边境了。

不过通过聊天,章邯对扶苏的印象非常的好,认为扶苏是一个值得跟随的浪漫主义者。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秦风云纪:战起九州群雄逐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