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从吉翁开始征服世界 第十章MS驱动系统

流体脉冲驱动技术对于吉翁系MS来说,一直是其特色之一,虽然不是所有机体都采用了这一技术,但在一年战争时期吉翁所有的主力MS都采用了流体脉冲系统用以驱动机体。

以现有技术驱动MS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以人体为例,每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650块肌肉和100多个关节,这些肌肉、关节以及骨骼支撑着人体。

同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大量关节和肌肉联动才能实现,如果运用传统的机械工程原理设计建造MS,在保证机体强度的同时拥有极高的灵活性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如果要精确控制机体的动作与力度,MS的每一个关节都必须设计为带有驱动器的类轴承结构。

这样的结构越多,机体的重量就会越重,而增加的重量又需要使用更大更坚固的轴承驱动器才能承受,这样一来,便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因此在轴承驱动器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宇宙世纪60年代吉翁尼克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流体脉冲系统用以驱动MS。

流体脉冲系统通过类似于液压传导的方式将核熔炉产生的能量通过脉冲转换器转换为脉冲压力在通过动力管线传导至遍布机身的关节之中。

由于流体脉冲系统相比传统的液压传导上效率更高,精度更准,因此可以实现机体每个关节的灵活运动,同时每个关节都能拥有足够的力量,能够轻易做出挥拳、劈砍之类需要爆发力的格斗动作。

最重要的是由于省掉了驱动单元液压关节可以做的比传统驱动轴承做的更小更轻,如此MS便可腾出更多的重量用来安装其他设备或装甲。

当然流体脉冲也是有其固有缺点的,由于采用了流体脉冲系统,导致内部管线极多,一但出现故障,对于后勤维护人员来说就是妥妥的地狱。

更重要的是,虽然省下了驱动器单元重量,但流体脉冲系统所带来的大量管线却占据了机体大量空间,导致内部空间不足,散热不良导致机体出力不足。

由于以上原因,吉翁在原有的历史上不得不采用了将部分动力管线外露的妥协方案,而这些外置的管线就成了机体的弱点,一但受损就会大幅影响机体性能。

因此地球联邦开发出了另一套完全不同的驱动系统,即米诺夫斯基立场马达。

比起传统的驱动轴承立场马达更小更轻,承重更好反应更快,且一但受损便可轻松更换受损部位。

作为穿越者的张扬对这些都十分清楚,但却还是选择了流体脉冲作为MS的驱动系统。

当然这不是因为蠢,之所以如此选择也是有原因的。

众所周知,在一年战争之前吉翁的米诺夫斯基技术军用化运用上的经验更加深厚,对MS的理解也远比联邦老爷们精准的多,就连米诺夫斯基立场马达本身也是由戴肯时代位于side3的企业率先开发的。

在如此情况下,吉翁仍就选择流体脉冲系统而不是立场马达便能说明问题,流体脉冲系统并非不如立场马达,由于流体脉冲技术的特性,核熔炉产生的能量并不需要像立场马达那样通过发动机转换为电力后驱动,而是经由脉冲转换器后直接驱动机体,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汽油机与柴油机,汽油机(立场马达)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的同时耗油量也大(能量损失),柴油机(流体脉冲)功率密度小但却省油(能量传导损失小)。

因此在核熔炉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流体脉冲系统相比立场马达对机身的出力更大,且立场马达维护难度较高,虽易于更换,但维修难度极高,一但受损,哪怕是一点小损伤也等同于完全损坏需要整体更换,这对于财大气粗的联邦来说只是小问题,但对于实力弱小吉翁来说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存在。

反观流体脉冲系统,虽然管线极多堪称整备地狱,但只要找到问题所在便可立刻解决,这对于国力弱小的吉翁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从吉翁开始征服世界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