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 第33章 属性逆天,赐甲!

成功学习了龙象般若功后。

朱雄也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自己的属性面板。

姓名:朱雄

年龄:16岁。

等级:5级。

功法:5级龙象般若功(后天五重境)

技能:4级箭术(四箭连珠),圆满骑术,1级八极拳,2级狂舞刀法。

升级所需经验值:365(600)。

技能点:16点(能够提升任何技能一级)。

“佩戴称号。”朱雄又道。

官至守备,奖励了全新的称号,朱雄自然也是十分期待的。

“佩戴成功。”

“宿主可查看称号属性。”系统道。

“查看。”朱雄迫不及待的道。

称号:大明守备战将

属性:守备之权,统领万军,凡宿主统帅大军,战力加递增一倍,士气递增一倍,麾下士兵杀敌宿主可获得杀敌经验值六分之一。

“逆天了。”

看到这称号的属性,朱雄心底千言万语都汇聚了三个字。

有这称号,只能说太厉害。

不说经验值获得六分之一,这是朱雄升级的关键,他一个人杀敌,终究是一个人,但万军为他杀敌,那获得的经验值将会是海量的。

杀敌升级,这才是朱雄变强,更是安身立命的路。

未来。

随着时间推移。

如果大明真的混不下去了,朱雄或许可以到海外建国,成为一方帝王。

他想着只要一直能够升级下去,也可得到长生吧。

而且。

这称号还带着战力和士气的增长,对于全军而言,一倍的增长,可想而知。

这些都是无形的,只要朱雄统领的大军,他们的战力和士气都会超过相同大军的战力,凭借此,他可安身立命。

三天后。

边城官邸大殿内。

“末将参见燕王殿下。”

凡官职在守备之上的,全部都来到了大殿,新晋的守备朱雄自然也在其中,躬身向着高位上的朱棣参拜。

“诸位将军免礼。”

“都请坐吧。”

朱棣抬手一挥。

“谢燕王殿下。”

众将拱手抱拳,随后纷纷落座。

在这阶层分明的时代,他们的座位自然也是一样,朱雄虽晋守备,但则是坐在了左侧的末位。

“三天修整。”

“边城之事也已经全部尘埃落定。”

“傅将军,你来给诸位将军说说此次战报。”朱棣看向了左侧首位的傅友德。

“是。”

傅友德站起来,手中拿着一封战报,看着众将道:“边城一战,我军出兵九万进攻,攻城一役,总计战死九千三百余人,伤八千七百余人,根据伤兵营军医估测,能够活下来的人,最多不超过两千人。”

“伤兵死亡率这么高吗?”

“可惜了。”

“那些都是我炎黄的大好男儿啊。”

第一次接触这将领层次的军议,听到最清楚的伤亡,朱雄心底也是十分惊讶。

伤八千余众,最终估测能活下来的只有两成,存活率还不到三成。

朱雄想着这时代的医术应该没有那么差,却是自己想错了。

但哪怕如此,朱雄也无能为力,他毕竟不精通医术。

“我军攻入边城,斩元军一万七千余众,俘获三万五千余众,其中也有不少伤者。”傅友德紧接着说道。

“傅将军。”

“户部调拨来的药可还足够?”朱棣看向了傅友德。

“回殿下。”

“完全足够,只不过户部调拨来的药终究只是辅助,那些为国受伤的将士们还是要靠自身扛过去,箭伤倒刺,刀伤筋骨,这些都是极难痊愈的。”

“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傅友德叹了一口气。

“总之,全力救治吧。”朱棣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镇守北平也有多年了,自然明白傅友德的意思。

“至于元兵伤卒,无需太过浪费我军伤药。”朱棣又沉声说道。

如若不是那些元军投降了,而且还是青壮劳力,朱棣甚至都想杀光了,用珍贵的伤药去救他们,那就真的成了笑话了,传出去也会让大明的将士寒心。

“末将明白。”傅友德点了点头。

“张将军。”

“大军重新整编了没有?”朱棣又看向了张玉。

大军攻城,每个军都有伤亡,有些的整编都被打没了,自然要重新整编。

“请殿下放心。”

“末将已经重新整编。”

“规整了八个守备万军,八个守备各自统领一军。”张玉立刻回道。

“如此就好。”

“边城击溃,北元战力大损,而且王保保也死了,接下来攻灭北元也不会有太多的阻碍了。”朱棣点了点头。

“大军整编完毕,我军就可克日启程继续进攻。”

“另外斩王保保,大灭元军的战报末将也命人快马加鞭传至应天府了,相信皇上看到后,必会龙颜大悦。”傅友德说道。

“如此就好。”

朱棣点了点头。

随即目光又看向了朱雄。

“朱将军。”

“如今你已晋守备,本王赐予你紫花鳞甲,另,你执掌守备第一军。”

朱棣大声道。

应声。

一个亲卫捧着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件崭新的战甲和战盔。

“末将朱雄谢燕王殿下。”

朱雄站起来,躬身道谢。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评论,感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明:开局徐家嘲讽,我杀敌升级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