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怀玉飞奔上前查看,作为一个刑警,他知道一个人要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把自己撞死,是基本不可能的。
此时他已经知道女子是谁了,功臣武士彟的次女,武照武媚娘。
当然在后世还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武则天。不过秦怀玉想不明白,为什么武照会被人截杀。如果不是他恰好出现,后世就不会有第一个女皇帝了。难道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叫了绿柳来包裹好武照的伤口,抬上马车,秦家车队继续沿西绣岭而上,山路居然很平坦,只是雪很厚,行进间颇费力气。远远的,一处农庄便建在舒缓的山坡上。
秦怀玉勒马站在田庄前面,看了看四周。这里是一片峡谷,两边都是高低不一的山峰,中央有一条大河,从骊山的最深处流淌出来,水流很是急促,但却没有结冰,反而比普通的水要热得多,水面上还带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向下流淌,汇入了刚才经过的那个湖泊。
农田都已被积雪覆盖,只是见到三三两两的农舍稀疏的建于山坡上,低矮简陋,杂乱无章。
北面上坡上坐北朝南的一处五进宅子,便是秦家的庄子,亦是秦家夏日里避暑的一处所在。
早就站在门口迎接秦怀玉的农庄管事秦忠走上来,说道:“外面天寒地冻,公子赶紧进了庄子暖和暖和。”
秦忠四十多岁,满脸的褶子,看起来就跟一棵老树似的,他的身体很结实,手脚也很粗糙,看起来就是一个经常种地的农民。一对眼睛,却是晶莹剔透,透着一股与容颜不符的机灵。
秦怀玉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道:“忠叔,咱这庄子上有多少人,多少地,这个冬天,可有人挨饿?”
秦忠回道:“庄子上有二百八十人,丁壮七十多人,田地二千三百多顷,咱们秦家财大气粗,每年只拿百分之二十的佃租,让他们衣食足食,即使关中风雪,这庄上也不会有人挨饿受冻。”说着说着,脸上露出一丝骄傲的神态。
也难怪,这庄子上的农户,并不算秦家自己人,而是依附于秦家的佃户。关中雪灾,满长安城勋贵之家的佃户遍布关中,也只有秦家这样的才会只收两成租子,赞颂之声传于关中,身为农庄管事的秦忠岂能不与有荣焉?
秦怀玉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平均每人十几亩地,却只是无冻饿之人?这要求也太低了吧?
紧接着,他才发现自己想了一个愚蠢的问题。秦家这两千多亩地都是山地,虽然地势还算舒缓,但绝对不算肥沃,最起码浇水灌溉就是个麻烦,加上这年头儿耕作技术极度低下,产量高了才是怪事。
把种子种到地里,指望老天收成,没饿死人已经算是奇迹了……
怎么提高粮食的产量呢?这个时代其实没有什么办法,没有化肥、没有优良的种子、没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至于最适合山地的红薯,现在还躺在美洲呢。
秦怀玉目光灼灼的看着这一片被大雪覆盖的田地,一颗心霍霍的跳动起来,没有化肥可以用有机肥。现代耕作技术他还是了解一些的,至于种子,只能试试看能不能选育小麦种了。咱可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世纪,即便回到古代做个小地主,那也得是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能力、有良心的四有小地主,至于三妻四妾什么的,咳咳,也可以有……
秦怀玉背着双手,施施然的往里面行去。这五间房子,看上去很大,里面并不大,但里面的布置,却是井井有条,充满了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息。
大院里的建筑从南至北完全对称,正堂压在中轴线上,左边有耳房厢房,右边也有同样的耳房厢房,房房相连,间间相对。
除了二进的正厅厢房之外,后面院内皆是两三层的楼房。每一进的左右都有对称的四间房,正面为上房,东西为厢房,南面为倒厅,四面相对,形如口字,中央有庭院天井,组成一个个小型的四合院。
每一进都有一条回环走廊,将六个形态各异,却又彼此相连的院落分割开来。房屋布局有序,院落相连,大门紧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还有一片假山山水塘,亭台楼阁,建筑林立,一到夏天,这里就会变得一片绿意盎然,景色宜人。
到了正堂,秦怀玉环顾房间,没有桌椅,擦得锃亮的木地板上,只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型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这就是“扫榻以待”中的“榻”了。
胡凳那些玩意儿,在这个时候算是蛮夷之物,卧房里准备两个还成,却是登不得大雅之堂。
绿柳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身着狐裘,裹住了窈窕的身姿,端着茶盅放到案几上,小脸笑的甜甜的,一脸希冀:“公子,快尝尝我煮的茶,人家学了好久,赶紧趁热喝了吧?”
休息了一会,秦怀玉让秦忠带着继续闲逛,从庄子后面绕出来,便见到一条平整的小路弯弯曲曲的一直延伸到山顶。顺着小路拐了两个弯,便进入一处小山坳。
一排破旧的房屋矗立在山间,山腰处有一些漆黑的洞穴,洞壁上用木头和石柱撑着,显然是为了避免坍塌。
秦忠解释道“五年之前,铁匠在此处发现一条黄铁矿脉,已经申报朝廷。由于当初陛下封赏群臣的时候家主吃了亏,陛下一直心有愧疚,当时便将这矿脉赐予家主。只可惜却是铁匠走了眼,黄铁产量一直不高。”
秦怀玉有些无言以对,他学的是农科,但也上过化学,难道黄铁矿石就是用来冶炼钢铁的吗?开什么玩笑,黄铁矿是用来制造硫磺和硫酸的二硫化产物。虽然他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提取,但炼铁肯定不成就是了!
等等……
秦怀玉目光一转,就看到了一堆黑色的石头堆积在了山谷的一侧,这是怎么回事?那不是黄铁矿石的色泽啊?莫非是煤炭?他走近一看,居然是一块类似于鱼鳞的石头,入手光滑,让他心中一凛。
难道是石墨?这可是最好的耐火材料!众所周知,古代的钢铁质量一直上不去,铁矿的质量不好使一个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炼钢的温度不够!而石墨坩埚则是古法炼钢的好东西。但是他是学的警察啊,专业不对口,那玩意儿怎么做的他不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