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
双方依旧不曾发生冲突。
洛阳裹挟而来的民众陆续进城。
由于大量人口加入,各类骚乱必不可免,着实让城防军和衙役忙得够呛。
整个长安城最尴尬的要数皇宫了。
原来董卓依靠军队把持朝政,军队虽然依旧在管理皇宫安全,可是所有士兵的兵器换成了棍棒,凡是看见的人都觉得怪怪的…
好似画风出了轨…
董卓更是三天两头在家怒摔瓷器。
没武器就算了。
准备在长安城修建堡垒都不行。
据属下汇报需要先买地,然后找官方提出建设方案,最后获得建设资格。
忍着怒气让人将所有程序走了一遍。
费了半天的劲。
传来消息说....堡垒不符合长安城整体规划。
不允许私自建造!
憋屈!堂堂当朝太师,竟然在长安城建造一个堡垒都不允许。
一切根源,还是那个城门校尉!
可是自从那天深夜骚乱后,已经大致了解了城防军的实力。
如果强行攻占长安城必定损失惨重,到时十八路诸侯继续追击而来,还拿什么保卫长安?
不解决那个城门校尉,又处处受阻。
烦躁地在堂内来回踱着步子!
“老爷!谋士李儒求见!”
董卓听闻眼眸一亮!
“快,快让李儒进堂!”
是!
没过多久
一名留有山羊须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对着董卓躬身行礼。
“拜见主公!”低头瞬间,扫视一片狼藉的地面,“不知何事让主公如此动怒,如若方便不妨说出来,属下也好为主公分忧!”
李儒,历史重要人物,劝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劝董卓杀刘辩立刘协的实行者;迁都长安的策划者。
董卓深深叹了口气。
“唉....还能是谁,就是此前让我难堪的城门校尉,你可有解决之法?”
李儒没有急着回答,不断捋着山羊须。
董卓知道李儒正在思考,也没有去打扰,耐心地坐下喝着茶水。
良久过后....
李儒脸上渐渐露出笑容,看向董卓笑道。
“不知主公是打算将对方招揽到麾下,还是想将苏华彻底抹除?”
董卓想到那些精锐的士兵。
“能招揽最好,实在不行杀了也无妨!”
李儒微笑拱手。
“属下有上中下三策,不知主公想先听哪一策?”
“哦?”董卓略感惊讶,他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到任何办法,没想到李儒这么短时间内,竟然想到上中下三策。
“先说说上策!”
“上策,温水煮青蛙,据属下所知那城门校尉并无多少野心,只是遵照长安制度办事,即便上次夜袭事件,也只是故意警告长安城内的达官权贵不要闹事。”
“现如今,城门校尉手上拥有8000兵马,加上一些长期在军营训练的衙役,总共约有万余人。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再加上高大的城墙,如果硬拼,我们必定损失惨重,到时便宜了诸侯联盟。”
“不妨将长安城交给对方管理,只要不涉及我们利益即可。若主公不放心,可以在长安城以西百公里外“郿坞”,修建一座屯兵堡。”
“如果长安城发生什么变动,也可以第一时间将大批兵马调来支援!”
董卓对此不太满意。
将长安城彻底交给苏华,等于将自己性命交到对方手中。
万一哪天苏华有了其他想法。
岂不是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说说中策!”
李儒似乎早就猜到主公的反应,依旧笑着说道。
“中策,调虎离山,颁布朝令,将苏华调离城门校尉.......”
还未说完,董卓摆了摆手。
“不行不行!这一招王允等人已经试过了,一旦调离岗位,不但城防军会出现巨大麻烦,就连城内百姓也会惹出骚乱,关键我们手上没有兵器,即便出现骚乱也无法镇压。”
“主公莫急,属下还未说完!”
“呃..那你继续说。”
“是主公,可还记得北地郡那一万叛军?”
北地郡叛军属于地方叛乱,已经被徐荣镇压,如今还剩一万多人四处流窜。
不过也只是苟延残喘,已经联络董卓希望诏安,目前正在商谈。
“怎么?还没招安吗?”
李儒摇了摇头,“刚刚迁到长安事情比较多,还没来得及处理,主公不防给他们一个招安条件,那就是率兵攻打长安城。”
董卓瞪大了牛眼。
他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一万多泥腿子攻打长安城?
估计连城墙都摸不到。
“这...我十几万大军都不一定能拿得下,就凭那一万多杂牌军?”
“非也非也!先将苏华调离城门校尉只是第1步,城内必定会出现骚乱,我们完全没必要制止,反而可以火上添油,让动静闹得更大些!”
“乘机让北地郡叛军攻打长安城,内忧外患又失去主将,万余士兵必定一盘散沙!”
“到时我西凉大军一举冲入长安城,彻底解决苏华这颗毒瘤!”
董卓微眯着眼。
不断捋着下颚上的大胡子,显然有些心动。
良久后问道。
“能行吗?”
“此计不会出现意外,那苏华有两点致命的错误。”
“哦?是什么?”
“第一,不该任由西凉大军待在城外,给了我们足够时间准备,一旦内忧外患,城防军根本来不及抵御城门。”
“第二,不限制士兵进城,虽然不准携带武器,但人数到达一定规模,这长安城想不乱都难。”
董卓点点头继续问道。
“那下策呢?”
“等诸侯联军完全散去,重回洛阳!”
董卓眉头紧皱。
他虽然不怕丢人,但洛阳城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现在搬回去也没地方住,修缮工作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那就实行中策,为了防止意外,郿坞的屯兵堡也要建立。”
“是!”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
苏华也将面临穿越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几日后。
长安城外的西凉骑兵陆续撤离。
苏华站在城门楼上,看着排成长队的士兵渐渐远离。
这时薛仁贵走了过来。
“主公!”
苏华头也没回,道。
“查清楚那些西凉骑兵去什么地方了吗?”
“查清楚了,他们前往百公里外的郿坞,还在商贾那里买了大量水泥和红砖,打算在郿坞建一座大型屯兵堡。”
对于郿坞,苏华印象深刻。
那里是董卓封地,洛阳运来的大批金银珠宝和粮食都没有在长安停留,直接运往了郿坞。
只是让苏华有些奇怪。
郿坞原本就有驻军守卫,为何突然将所有西凉骑兵全部调去?
董大头就那么相信我?
不怕老子将他拍死在长安?
至于董大头是谁?当然是董卓,给苏华的第一印象就是头大,再加上那络腮胡子,远看就像只狮子头,所以起了个外号叫董大头。
“报!太守传来消息,让大人立即前往太守府议事!”一名士兵急速从楼梯口跑来。
苏华眉头微蹙。
这绝对不符合盖勋的性格。
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对着一旁薛仁贵等人招呼。
“走!跟我过去看看。”
众人下了城墙后,骑上战马,向太守府疾驰而去...
(新书启航,数据很重要,求鲜花,求月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