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一年。
春二月。
永乐大帝朱棣领八万精锐,对外宣称五十万大军,亲征蒙元。
先在成吉思合罕登基之地、大蒙古伟业缔造之处斡难河畔,追上并击败惶惶不可终日的残元大汗本雅失理,迫使其仅带七名随从仓皇逃遁?
最终惨死于瓦剌之手,头颅被瓦剌送到朱棣手里。
又于飞云山以千余精骑正面击败手握永谢布十营的阿鲁台太师数千精骑,击败数万兵丁,斩获牛羊辎重无数。
此战之后。
蒙古本部的鞑靼部向大明称臣纳贡,朱棣敕封鞑靼太师阿鲁台为和宁王。
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便有这等丰功伟绩,不禁说出了“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风尘,永清沙漠”的豪言壮语。
这也是自秦始皇以来,唯一一个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皇帝。
……
这一日。
封狼居胥的永乐大帝,率领着大军凯旋而归,却是在快抵达京师之时,被一少年郎拦住了去路。
“你说你是穿越者,此话是什么意思?”
心情大好的朱棣并没有为难眼前这个冒犯天威的少年郎,反而饶有兴致的询问起秦牧的话中意思。
“穿越者,这是什么鬼?”
一旁。
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也是眉头紧锁,完全听不明白这话中的意思。
面对着威名赫赫的永乐大帝,以及两个骁勇善战的王爷审视的目光,秦牧却是淡然的开口:
“所谓穿越者,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我来自于六百年后的王朝。”
此话一出,绕是见多识广的朱棣,也不禁有些发愣。
装神弄鬼的术士他见多了,有本事的人也并非没有,至少他能够荣登大宝,就多亏了鸡鸣寺里的那一位妖僧。
可哪怕是那一位妖僧,也只能借着国运窥探一缕天机。
可眼前这个少年郎却说自己来自于六百年后,那岂不是说他能够预测大明这六百年内的走向?
“荒谬!”
“我活了这么多年,也从未听过有什么穿越者,这定是有人在背后蛊惑,试图蒙蔽圣听,祸乱朝纲!”
脾气最为火爆的汉王听完,顿时发出一声冷笑,随即就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小子,记得下辈子学聪明点!”
说罢。
朱高煦就要用剑斩了秦牧。
“陛下!”
“草民有办法可以证明,草民所言并非虚妄!”
秦牧赶忙高声大喊,以此来吸引朱棣的注意。
“老二。”
朱棣本就对此感兴趣,自然愿意多听几句。
至于说什么蒙蔽圣听,祸乱朝纲,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作为一个手染无数鲜血、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君王,他有着绝对的自信与底气!
“说吧。”
仅仅只是两个字,却是让秦牧感受到了一股莫大的压力,让他直冒冷汗。
毫无疑问。
朱棣给了他开口的机会,可若是他的回答不能够让朱棣满意,那么等待秦牧的就只有死亡。
“根据史书记载,陛下将会五征漠北,而下一次亲征瓦剌的时间,就是在明年开春之际。”
“亲征瓦剌?”
朱棣不由的眼睛一沉,心下掠过一丝惊讶。
这一次虽然打的鞑靼部俯首称臣,但这些人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所以朱棣确实想在来年一举击溃布鲁台,顺便将瓦剌部一并收拾了。
然而。
这个念头是他不久前才想到的,根本就不曾对外透露过,那秦牧是如何知晓的。
难道这个秦牧真的如他所说,是来自于六百年后?
“接着说,你还知道什么?”
朱棣心下有了几分相信,示意秦牧继续说下去。
“郑和不日就会巡洋而归,并且会带着万国使臣前来朝贡,而且将来还会为大明带回圣兽麒麟。”
“圣兽麒麟?”
“简直是一派胡言!”
见秦牧说的越来越离谱,甚至连麒麟这种传说中的圣兽都说出来了,朱高煦更是横目怒目,杀气腾腾。
“老二,他说的麒麟是真是假不好说,可郑和确实已经巡洋返程,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抵达京师。”
赵王朱高燧却是深深地看了一眼秦牧,随后向朱高煦解释道。
北镇抚司作为天子的眼线耳目,负责监察天下,郑和下西洋可是朱棣最为关心之事,自然是时时刻刻的关注着。
而郑和巡洋返程的消息,他也是昨夜方才得知,可秦牧不过是一介草民,竟然也能知道。
可见此人确实有些门道。
“有意思。”
“方才你说根据史书记载,意思是你还读过史书?而且还能够如数家珍一般,信手拈来?”
朱棣的关注点却是在于秦牧的才能。
自从唐宋之后,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读书人虽然没有遍地都是,却也不如之前那般的罕见。
可像秦牧这样信手拈来的,却是凤毛麟角。
“不是我吹,后世之人凡五岁便开始启蒙,八岁就必须读书识字…”
“先后历经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可以考研读博…”
“而且,我们所学的科目也是五花八门,小学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体育、音乐、美术为辅佐…”
“中学又分为初中与高中,物理、地理、生物、化学…”
“到了大学则是更为的精细,根据自己所学,而进行深入学习。”
“简而言之,未来王朝的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学院遍地,芊芊学子数以亿万计,人人如龙。”
虽然对于秦牧口中很多的东西,朱棣听的是云里雾里,不甚理解。
可仅仅从秦牧的这些描述,就可以大致的看到,未来的王朝必将是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景。
看着佩佩而谈,口若悬河的秦牧,朱棣的目光愈发的相信。
“秦牧!”
“朕开始有些相信你所说的是真的,只是你有此才学,为何不走科举一道,反而要冒死拦截大军,你就不怕朕杀了你吗?”
“怕!”
“可科举考得是八股文,我连秀才这一关都过不去,又如何去面见圣上?”
“而且明年我就要去戍边,运气不好就会死在边关,左右都是一死,那何不冒险一试?”
“况且陛下是史书上记载的千古一帝,所以我相信陛下不会错失一位贤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