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捡光团 第十五章秦京茹二回四合院!(求收藏求鲜花!藏)

林建国跟王文勇的对话有些没头没尾的。

其实,是个什么事儿呢。

前世,林建国查看王文勇先生的履历的时候,发现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因为阻止某些造饭派烧食堂,就被当时进驻到王文勇所工作的仪器厂的G委会的头头给叫去训了一顿。

王文勇觉得自己很委屈啊。

觉得自己是在保护国家财产,却还被批了一顿。

然后,越想越气,就跟那个G委会的头头闹翻了。

又是拍桌子,又是叫嚷叫骂。

最后,还动起手了。

就因为这个,王文勇坐了十一年的大牢,一直到78年才出来。

林建国在刚穿越过来,又得知自己师傅正是王文勇的时候,就话里话外地劝他,让王文勇任何时候不要太冲动。

他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个穿越者。

虽然大势不能改,他也改不了。

但一些小细节,边边角角的,特别是跟自己有关联的人,林建国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也有义务提醒,稍稍改变一下。

你瞧这效果不就出来了嘛!

虽然王文勇被降职,但好歹没坐牢。

这就是个好结果!

(王文勇先生按现实时间线算,其实是在66年坐牢,作者这为了能跟剧情联系,就调整了一下时间线,调到了68年,考据党勿深究。)

……

林建国得知自己的提醒对王文勇和他未来的人生轨迹还是有所改变的,不由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但王文勇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绕,看着自家徒弟笑了,就有些不顺眼,便问道:“怎么?看见你家师傅被降职,你还挺开心的啊?”

“开心……”

林建国下意识的回道。

“嗯?”

王文勇眉头一竖,哼了一声。

林建国立马反应过来,改口道:“开心,当然是不能开心的。”

“师傅,你说说他们那些人也太猖狂了,您是为了不让他们霍霍国家财产,就说了他们几句,他们竟然不领情,还把您给降职了。”

“这真的是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啊!”

林建国作出一副我跟师傅你同一战线的样子,然后义愤填膺的说道。

“没错!说的没错,人心不古啊!”

王文勇也跟林建国说的话起了共鸣,赞同道。

见把师傅给糊弄过去,林建国暗自舒了一口气。

然后,心中又起了点小疑惑,便开口问道:“对了,师傅,光知道您被降职了,降了多少啊?”

“多少?老子现在就是保卫科一小兵!”

王文勇心里有些不痛快的道。

“啊?一撸到底啊?!”

林建国惊讶道。

同时心里也叹道:怪不得师傅家的生活水平一下子落下那么多。

要知道王文勇一开始可是仪器厂保卫科的科长。

由于仪器厂生产的有一部分与军工方面有联系的机密仪器。

虽说算不上特别保密单位,但也是三级军工生产单位。

里面的工人什么走的都是行晸级别工资。

当然,级别跟正规的还是有些区别。

作为保卫科的科长,王文勇原先可是走的是19级工资,相当于一级办事员,一个月78块钱。

现在,一撸到底,成了保卫科一名普通的保卫人员,走的是最末的30级工资,也就是相当于12级办事员,工资仅有23元每月。

这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

也怪不得他师傅王文勇气性那么大。

就像在林建国的前世,一位月入百万的领导高层,因为仗义执言,说的也是为了公司好的事,却被一些小人抓住机会给打落谷底,

成了月入三四千块钱的穷哈哈打工人,这谁也受不了啊!

虽然林建国也为自家师傅不值,但他也知道这结果就算很好了。

不然,就得像前世那般坐十一年的牢。

那样的话,这个家就散了。

毕竟!

整个王家就林建国师傅一人有工作,有工资。

他师傅要真坐牢了,这个家没了顶梁柱,他师娘和那五个小崽子还怎么活?

当然了,这话,林建国不可能说出来,只能自己憋在心里。

……

就在林建国跟师傅王文勇聊天谈论仪器厂那些人的功夫,林建国不知道的是在另一边的四合院里,自己也正被人谈论着。

而谈论他的主要人员,不是别人,正是贾张氏一家,还有刚从农村老家再回来四合院,也刚跟许大茂扬言要跟他掰了的秦京茹。

至于为什么谈论起林建国呢?

还是,关于秦京茹结婚的问题!

ps:各位看官大佬们,我在这里说一下本书时间线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四合院的。

本书剧情插入点其实是在娄小娥离开四合院去往香江的前一两个月时间的事。

至于为什么我把时间定在68年呢?

因为四合院这部剧,时间线有点混乱。

剧情刚开头是在66年初,但剧中前18集只过了两个冬天,算起来娄小娥离开四合院的时间应该是67年夏天。

但在剧中,娄小娥离开后,傻柱依依不舍,过了半年到冬天,后面画面一转就是八年过去,到了76年。

八年往前一算,娄小娥走的时候应该是在68年,这就跟前面剧情时间线不相符了。

再加上作者本人后面一些的设定与其他剧情的联动,只能设定就把娄小娥离开前后的那一年定为68年。

本人在此已经说明了,考据党勿再深究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捡光团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