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灵驭猎灵师传 第二十四章 般若【下】(补充)

小说:灵驭猎灵师传  作者:天灵小小  回目录  举报

“你看见的只有...只有这一套拳,你看不见的,是那些舍生取义的妖师们不惜舍弃生命也要保护的国家,我...不会让你...离开这里的。”他大吼一声,猛地站起身子,死死地抱住千明。

“混蛋,放开我!”千明在王冕的怀中奋力挣扎,另一只手不停的锤击着王冕的头部。也不知王冕哪里来的力气,被千明反复拉扯捶打了好一阵依然死死地抱着他的身体不松手。

“震字诀,九天玄寂!”王冕仰头大喊一声,同时脚下阵法一并展开,八卦两仪阵的图案赫然显现在地面上,同时晴朗的天空立刻汇聚到大量的乌云密布在小院的上空。伴随着滚滚雷声的指引,几道耀眼的雷柱从天而降,在二人周围形成一个牢笼。

“区区雷电岂能伤我分毫?”虽然千明嘴上这么说着,但他却从没停止想从王冕的身边脱离的意思。空中的乌云堆积的愈来愈重,像一个盖在城市上的锅盖,略显沉甸。

“到了下面,你在告诉我,能不能伤你分毫吧。”王冕的手指嵌入千明的皮肤,惨败的面容上挂着一副坚毅的表情,他的身体逐渐僵硬,伤口中流出来的鲜血也渐渐凝固,但那双眼睛却仍然死死地盯着千明。

堆积的乌云似乎承受不住那聚集的能量,开始向牢笼中的两人疯狂宣泄自己的不满,只见几十道耀眼的雷电以极快的速度砸下,迅捷的雷电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只一下便轻松斩断了千明插在王冕胸口的那只手臂,他一脚将已经身体僵硬的王冕踹开,正要向着牢笼外跑去,还未等他起身,第二道雷电像一口千斤重的大钟压在他的身上,同时一口鲜血从他的喉咙深处喷涌而出。紧接着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接连九道天雷接踵而至,每一道雷电所蕴含的能量十分巨大,并且破坏性极强,被压在地上的千明只觉得浑身上下的每一寸皮肤,每一个细胞,都在经历一次不同寻常的锤击,似乎这雷电想要将他的身体变成粉末。

“王冕!你个王八蛋!”痛苦的惨叫飘荡在院内,院外的铜铃声变得急促且越来越近,仿佛快要走到了他的面前。地面散发出来的热气漂浮到空中,原本还是晴朗的天空此刻却变得烟雨蒙蒙,牢笼中心的地面被雷电硬生生的砸出了一个约三丈深的大坑。

整座城市被雷电的光照的熠熠生辉。

王冕的身体被雷电无情摧毁,散碎的肉块分布在满是焦土的土坑内,只剩下半个脑袋还瞪着眼睛看着千明,而他对面的千明也是有气无力的倒在那里,上半身被雷电劈的支离破碎,脑袋被削去了大半,只留下一只眼睛在四处寻找着他等待的人。雪白的脑浆与乌黑的血液和焦土混在一起,下半身则是皮肉俱殁,约是有四分之三的双腿被削去,而留下的部位也是露着阴森森的白骨。

“他...他妈的,这雷还真是厉害。般若,你还有没有办法了?我觉得我快死了。”千明颤抖着从喉咙中挤出这样一句话,裸漏在外面的牙齿和白骨咋一看令人不寒而栗。

“你我现在共生一体,你都没有办法,我哪有什么办法,而且那个大人所给的灵力全都用来保你一口气,现在只能等着接应人的救助了。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还真是厉害,竟然还有这么一招,你跟他走的这一路就没察觉吗?”千明并不想理它,绝望的将眼睛闭上,任由如针的雨水刺在他的身上。

两日前,韩玥带着王冕交给他的石书和符箓在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开封府内的千府,在向他们表明身份和来意后,千将与千丹一商量,便将韩玥留在府内住了下来。

而千将在接过那本石书后,一连几日对着那本石书都是一头雾水。千丹干咳和花粉过敏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能每日躲在屋内,不能去花园和千叶玩耍,带孩子嬉戏、学习的任务就交到了韩玥的身上。她虽然读的书不是很多,但还是认识字的。每日闲来无事的时候,她就和千叶白狐在院内玩玩闹闹,诵书背书,好不自在,而她自己也不知道有多久没这么开心快乐过了,但她的心里却在想着王冕。

这一日,千将依然对石书毫无头绪,心烦意乱的他走出书房想到后院去看看女儿的练功情况,可前脚刚一踏进院内的时候,一支暗标便贴着他的头皮射了过来,钉在他背后的柱子上,而坐在院中的韩玥也忽然捂着心口站起来,随即昏倒在地。

他急忙走过去,一边呼唤着千宗一边将倒在地上的韩玥扶起来,最后在几个家丁的协助下,这才将昏迷的韩玥抬到屋内的床上,在百灵将自身的一部分灵力注入到了韩玥的身上后,她才逐渐苏醒过来,但仍然十分虚弱。千将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知道了个大概,应该是与灵订立契约的人已经死了。韩玥的眼睛不断的向外流着泪,死死的抓住千丹伸来的手。

“王大哥,不在了。”她看向千将说出这番话,随后又昏了过去。千将听到她这么一说,身子不由得抖了一下。他当即走到屋外,伸手取下那支暗标,摊开纸条后,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

“冕死,明妖化,静待。”尾款落着两个令他紧张的字,“暗杀。”他身子一沉,坐在了石椅上,缓缓地抬起头看向静静地天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灵驭猎灵师传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