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摇摇头:“没事,这火锅乃神奇之物。只是老九才十五岁,寝宫内无好酒下菜,着实可惜啊...”
朱杞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事儿。
当即让小李子,去把他的珍藏拿来。
朱元璋听到朱杞还有“珍藏”。
面色有些不悦道。
“老九啊,你才十五岁,酒这种东西还是要少喝!”
朱杞知道这是在关心他,连忙解释道。
“父皇,我这个珍藏不是什么佳酿,而是我自己,根据那本奇文异志弄出来的米酒。”
朱元璋这才缓和了颜色。
原来只是米酒啊,那是的农户家里,勉强也能吃得起的东西。
但老朱还是有意无意的说道。
“酒者,剑也,虽无往不利,但过犹不及。”
朱杞颔首:“儿臣醒得,谢父皇。”
老朱话里面应该是包含着什么东西,朱杞听了个半懂,不知道老朱具体指的是什么。
但是很快,他的余光看见朱标微微颔首。
朱杞瞬间明白了,这话不是说给他听的,是说给太子听的。
果然,还是老朱最为关注的,还是他的大哥啊,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教育朱标。
自己这是多余了?
朱杞心中好笑,微微摇头,倒也不在意。
话语间,小李子呈上一坛米酒。
朱杞起身,启开酒封。
顿时一股有甜香之气,四处溢散。
朱元璋鼻子抽动,皱着眉头说。
“如此甜香,老九,你可是在其中加了糖霜?”
这糖霜,在明朝可不是什么随处可见的东西。
一般家里的达官贵人,都很少食用这糖霜。
无他,只因制作之法极难,故产量极少。
朱元璋最见不得铺张浪费,闻道如此浓厚的甜香之气,还以为朱杞,是往酒里面加了很多糖,故而面色不悦。
朱杞笑笑,一边用木勺提出两碗米酒,一边答道。
“未曾,这是我按照那奇书之上的做法,只是加入了糯米和酒曲。”
朱标看着清亮的米酒,奇道。
“你说的不就是黄酒吗?为何你的酒却是清亮透明!呈白色而不是黄色,也不见浑浊之状?”
朱杞保持着他招牌的微笑。
“回大哥的话,可能是奇书之术的原因罢。大哥尝尝,好喝的话,一会儿带几坛回去?”
朱标点点头。
“九弟有心。”
说话间端起米酒,浅尝一口。
“嗯,果然甜香,且不醉人。与其说是酒,不如说是加了酒的甜水,父皇快尝尝。”
朱元璋闻言,也来了兴趣,当即喝了一大口。
米酒入腹,老朱眼神一亮。
“老九啊,你有这好东西,怎么不早点拿出来呢!”
朱杞笑容更盛。
“回禀父皇,儿臣也是刚刚想起,这米酒制作不易,也是最近儿臣才研制成功的。据奇文记载,此酒初尝不醉,但后劲十足,不宜多饮。”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今天处理完公务本来是找太子说事的,得知太子在朱杞这吃饭,才转驾来到了朱杞这里。
没想到,老九这里还有这些个新奇玩意儿。
“你小子,小看咱是吧。当年你爹还在军中的时候,跟那些将士们,一喝就是一宿,还从来没醉过。”
朱杞笑着称是,席间再次恢复热闹。
聊着聊着,突然聊起了以前,朱元璋和常遇春定下的娃娃亲。
这才有了现在,朱标和太子妃常氏的结合。
提起以前,朱元璋一阵感慨。
忽然也想起来,朱杞这小子也不小了,今天算是碰了巧了,遇到朱杞的生辰。
除了惯例宫中有一笔赏赐之外,这十多年来,他还真的没有,特别关注过他这个老九。
一时之间,心里不免有些愧疚。
朱元璋侧过头,笑眯眯的问朱杞。
“老九,咱也给你讨个媳妇儿,你看如何?”
朱杞一惊,嘴上快速回道。
“一切全凭父皇做主。”
心里却暗戳戳地想着。
太早了吧,我才十五岁啊,竟然就要拥有自己的小娇妻了吗?
这万恶的包办婚姻!
嘿嘿嘿嘿......太好了啊不是。咳咳...真是太可恶了!
那很可能是只是个小萝莉啊。
推杯换盏间,朱元璋喝的醉意朦胧。
没办法,他高兴啊。
看着自己这些儿子,一个个长大,一个个的又开枝散叶。
如今老九也周岁十六了,再也不会出现他重八当年,天天挨饿的事情了。
他刚刚说的话,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想到,朱杞在这深宫内,孤身一人,也陪他说说话。
如今适龄,他这个做老子的,也是时候为他做点事情了。权当是,弥补这十余年的亏欠吧。
随着家宴慢慢进行,老朱在跟朱标聊天的同时,冷不丁的,也抽问朱杞一些学堂知识。
朱杞这些年在大本堂学习,虽说无趣,但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凭借现代人灵活的脑子,他早就对古代这些,经典文章烂熟于心,只是不曾过度表现而已。
在老师和其他皇子看来,朱杞就是一个读书很厉害的皇子。斗鸡遛鸟这些坏习惯,他一概不沾,以后会是一个贤良的王爷。
不过,在其他贵妃娘娘看来,这朱杞,不染坏习惯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好娘亲罩着,不敢再有一些别的恶习。以免哪天圣前失宠,就被贬为竖子了。
朱杞自己倒是没什么所谓。
毕竟这深宫大院的,除了太子朱标对他很照顾之外,他能做的,其实都有限。
唯一的盼头,就是再过两年就要出去就藩了。那个时候,才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
至于现在嘛,老老实实待着,看看书就当打发时间;额。
一顿饭,吃了半个多时辰,名义上的家宴,也已经快到了尾声。
朱元璋跟朱标现在,聊着大明宝钞的最新情况。
最近,大明宝钞遇到了一些麻烦。
在民间,一贯宝钞不再能换千文,而是九百五十文。这让父子俩人,百思不得其解。
聊着聊着,朱元璋又对着朱杞说。
“老九,这事儿你怎么看。”
朱杞无奈,嘴上回着。
“父皇,儿臣不懂这些,明日里,我去请教一下大本堂的老师,看看他们能否有些看法。”
朱元璋此时,已经醉意上头,他又开口道。
“没事儿,咱只是想听听年轻人看法。你只管说你的看法,对错不论。”
朱杞看着朱元璋微醺的眼睛,有点摸不准老朱究竟什么想法。
刚刚老朱,考究了他学习上的问题,可能现在,是想考验一下,他对现实问题的看法?
他也喝了不少米酒,此刻有点热血上头,只好硬着头皮回道。
“父皇,那儿臣就瞎说了啊,您就当听个笑话。”
朱杞指着桌上的一盘花生,和一盘桂花糕,说道。
“这盘花生,就好比如今我们整个大明的银钱。原本一颗花生,能换一块桂花糕。但是,现在我们用了大明宝钞来替代他,也就是说,一张大明宝钞就能换一块。”
顿了顿,朱杞注意到大哥在认真看着自己,眼神中还充满了鼓励的意味。
他也就不再墨迹嘛,继续说道。
“那么一颗花生就等于一张大明宝钞。可是大明宝钞在不断的加印,大明宝钞的数量增加了,花生却并没有得到增加。”
“当宝钞的数量,增加到两倍于花生的时候。就会变成两张宝钞,才能换一块桂花糕。”
“这桂花糕的价值,跟花生的价值,还是对等的。但是与大明宝钞却不对等了。”
“所以,大明宝钞,如今只能换取,更少一些的银钱了。父皇,儿臣这么描述,可对吗?”
朱元璋和朱标听得心里一惊!对视一眼。
到底是大明朝的领军人物,不管什么时候,头脑都保持着一丝清醒。
从对方的眼中,他们都看出了那一丝疑惑和震惊。
疑惑的是,月前,户部尚书范敏,也曾提过这个大明宝钞,与金银不等值的事情。
那时候,满朝的文武中,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有用的观点。
为这事儿,前两日户部侍郎韩德还有过上书,建议废除大明宝钞。
不过,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在朱元璋看来,不是妥妥的断送大明上好的“钱”程吗!
二话没说,当场,直接将韩德一家老小,全部下狱了。
满朝文武皆是缄默不言。
开玩笑,大明宝钞现在就是老朱的大蛋糕。
谁敢妄动?简直是活够了。
至此之后,无一人敢再提及此事。
没想到年纪轻轻的老九,竟然能轻松的点明其中的关键。
震惊的是,老九一直在宫中学习,从来没有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可现如今,居然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大明宝钞的问题。老九的这等才能,难道之前一直在藏拙?
看着他们眼神交流,朱杞脑子一下清醒不少。
心中暗道糟糕,一时大意,暴露了太多了。
没想到这简单的一顿饭,自己还吃出问题来了。
在老朱的严苛统治之下,想要当个逍遥王爷,不能太聪明才是啊。
自己怎么突然就犯糊涂了呢!
朱杞也是个果断的人,立即提上招牌式微笑,起身抱拳开口。
“父皇,儿臣就是瞎说,您别忘心里去啊。”
“这个...天色已晚,父皇好好休息,明日还要上朝呢,儿臣就不打扰了。父皇,儿臣告退,大哥,臣弟告退。”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