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我那急躁的人生 第二十四:强大的力量!

嬴政朱元璋等人,对于我说的这股力量十分好奇,不由得又开始催促起来。

而我也没有卖关继续往下说了起来!

“当他们开始朝夕相处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矛盾,毕竟他们思想不同,经历不同,认知也不同,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是那些知识分子比较嫌弃乡下的人,而乡下的人因为对知识的崇敬,对这些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礼遇有加。”

嬴政和朱元璋等人对此表示气愤!人家对你礼遇有加,你却嫌弃人家。光有才学有什么用?就这为人就应该被人唾弃。而其中朱元璋是最为气愤的一个,就差直接破口大骂了。

不过这些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我还在接着往下说。

“但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时候还行,但后来就慢慢出现了问题,这些知识分子大多眼高手低做不来实事,而这些乡下人又没有文化,刚开始双方还能容忍对方,但是容忍只能是一时的,所以时长日久之下矛盾开始激化,纷纷开始埋怨对方的不是。”

“但是这种矛盾并没有显示在明面上,毕竟老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毕竟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也不好撕破面皮,让双方都下不来台。但是终归是有明白人的,有些人发现总结了双方的优缺点,觉得相互学习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最初是谁先发起的,双方开始相互向对方学习,那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实干,哪些乡下人也开始学习知识,而在这个时候,双方也感受到了对方的优点。”

“那些知识分子通过长时间的教授乡下人知识发现,这些在他们印象中蠢笨的乡下人,其实并不笨,他们只是缺少知识罢了,甚至他们学习知识来并不比他们慢。而那些乡下人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也明白这些知识分子与他们想象的不同,他们也并不是真正的眼高手低,只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罢了,而且对他们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质的转变。”

“毕竟都是同一个祖先,又处在同一屋檐下,这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开始有了交集,到最后有了共识,那些知识分子懂得了实干的重要性,而那些乡下人也通过和知识分子的相处,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最终结果是国家在几年,十年之后收获了一批实干型人才和未来一大批渴望知识的预备人才。”

“而这一举措激起了全国人民对支持的渴望,希望可以用知识来改变命运。而这一理念也被耳濡目染的传到了下一代。”

“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所有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而国家也在这个时候恢复了教育制度,也就是明朝朱元璋那时提出的教育制度,为国家筛选出了大批量的人才,加快了国家的发展速度。到现来全民富裕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

嬴政和朱元璋等人在世,也听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惆怅,没有亲眼目睹这一过程。

朱元璋:“那些知识分子就没有闹什么幺蛾子?”

朱元璋和那些文人打了那么多年的教导,他可不信那些文人暗地里没有闹什么幺蛾子。他对那些文人打心底里就不信任。

李白:“你别老带着偏见看人好不好!”

吕洞宾:“就是说嘛!你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就不要再拿出来说了。”

李白和吕洞宾见朱元璋这么说也不由得开始反驳,他们可见不得朱元璋这种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毕竟他们严格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读书人。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也是撇撇嘴,没有说什么。

嬴政倒是全程保持安静,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结果是最重要的!过程怎么样都行!

“当时那些知识分子有没有闹什么幺蛾子我不知道,但心怀不满是肯定的,但是因为当时是强制性的,他们也反抗不了,最开始的话可能会闹些幺蛾子,但他们毕竟没有乡下人身强体壮,吃几次亏之后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十分的满意,这群文人就该这么治他?不然他们还真以为世界是围着他们转的了。

李白和吕洞宾对此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也都是明白人知道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还有刚才听你说什么目标?全民富裕?这又是什么?”

众人听得也是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全民富裕?这可不是什么小目标啊?是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众人对此很是期待。

“这个其实也是和国家的治理观念有一定关系,在立国之初就设立了目标,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同社会。”

赢政皱眉:“大同社会?”

朱元璋:“这个不就是一个幻想吗?这根本就不可能的事!”

李白:“虽然这个目标很美好,我心中也是十分的向往,但也仅此而已了!”

吕洞宾:“这个观点虽然美好,但是不是……”

众人纷纷表示了不理解,这么一个幻想中的东西对现实有用吗?以此为目标,真的会有结果吗?

“我明白你们话中的意思,你们是认为这个目标过于虚幻了,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但是虚幻有虚幻的好处,不可能有不可能的用法。”

众人听得我的反驳倒是没有在意,却对我的观点表示好奇,什么叫虚幻有虚幻的好处,不可能有不可能的用法。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说头。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至于最开始是不是这个想法?我不知道,你们听听就行了。”

“在以往的历史之中,每一个朝代的立国之初,都会定下一个比较宏远的目标,就像秦朝一样,平定六国就是最初的目标。这种目标基本上每一个朝代都会有,都是那种乍一听不可能,但是细想之下,又有可能成功的目标。”

众人闻言有心反对,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反驳,他们细想之下,似乎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样的规律,而且他们还是亲身经历者,对此感触最深,最后只能无奈闭嘴。

“这样的话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给人远大的目标,为人提供动力。就像秦朝的时候为了一统六国,全国上下做出了多少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才最终达成这一目标。”

嬴政听到此话心中万分感慨,想他大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无数的士兵战死沙场,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大秦无数人为了这个目标奋斗终身。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朱元璋此时确实想起了自己当年立国之初定下的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目标,在当时只是用来当口号增加士气的,他自己都没有想过可以成功,直到现在每每想起也是感觉很是不可思议。所以对我的话不由得增添了几分信任。

而其他人也是感受到了目标的重要性,它给予人无穷的力量作为支撑走下去,直到达成目标。

“虽然当在当时看来这些目标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它却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动力,支撑着走下去,这就是它的一个好处。然而坏处就在于一旦这个目标真正达成之后,他就会陷入空前的空虚之中,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当年,秦国在完成平定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目标之后,由于领土的快速扩张和六国移民的排斥,以及大一统制度初创的原因而显得焦头烂额,再加上秦朝存在时间不长所以倒也没有这方面的感触。”

“在这方面的反差最大的就是在明朝的时候,在明朝建立之初喊的口号非常远大,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口号,让当时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奋起反抗,可能当时都没人觉得这个口号会实现,但是当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明朝建立之时,众人就开始陷入了空虚之中。这时,他们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于是开始贪图享受,甚至去违法乱纪,以为靠着这一功劳,可以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一辈子。一开始的时候还不严重,但是往后他们就越是没有动力,导致明朝开始走下坡路。”

“相比之下,大同社会这个目标虽然虚幻,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追求它,就像正义一样,正义本身只是一个词而已,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正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正义,甚至每个人都知道正义是不存在的,是虚幻的,但是这真的妨碍我们去追求正义吗?”

众人本想反驳,但听到我的话,却又不由得陷入了深思,正义,他们当有。而且不尽相同,正义这东西确实是虚幻的,可是他们却也用尽一生去追求这个东西,所以这时也只能对我的话保持沉默。

“所以说大同社会这东西虽然也是虚幻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和实现它,而且人是有一定的从众心理的,当所有人都在为大同社会进去努力的时候,你即便知道这是虚幻的,你会去反驳吗?难道你不希望它变成真的吗?”

众人纷纷将自己代入这个角色,却发现他们也是无能为力,你能阻止别人去追求美好吗?你能阻止别人向往美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等这股洪流真正的起来之后,就再也无法阻止了!

“所以说有限的目标,给予人们有限的动力,无限的目标,给予人们无限的动力,当所有人都在为这个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你会真正发现他所散发的魅力也是无穷无尽的。就像现在,当其他国家的人都以为我们是在做梦的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全国富裕的目标。这就是区别所在,我们知道无法完美,但我们努力靠近完美。”

嬴政:“你最后这句话却与儒家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颇有相似之处,却又更为深刻!”

朱元璋:“确实如此,虽然知道你小子说的这番话有失偏驳,但这番话确实发人深省。”

李白:“这话发人深省是真的,但有时偏薄,不知是从何处看出来的?”

吕洞宾:“说起来让人笑话,我也确实有此一问。”

赢政:“无法实现的目标,确实可以让人无比向往,但是无法实现,就注定了他耗时日久,又有谁能够保证在时间的消磨中丧失斗志呢?”

李白和吕洞宾这时也反应了过来,无法实现的目标,确实可以给人无限的动力,但是无法实现的话,也就注定会消耗人们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人知道这是多久!要保持长时间的斗志,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这一点他们深有感触。

“确实是这样没错,时长日久之下,哪怕你有再强的斗志,再好的毅力,再不会改变的初心,也难免被时光所消磨。所以关键在于慢慢实现一步步的靠近,为自己的远大目标设立无数个小目标,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实现。”

众人只是听到我的话也是十分的赞同,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确实是最为合理的情况。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事实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我这些话也只是仅供参考罢了。”

众人闻言也是十分的赞同,不过这一份参考对他们来说确实只有价值,虽然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但无论什么原因能够走到这一步,也是值得认可的,这并不妨碍他们心中对如今华夏民族的赞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我那急躁的人生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