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蚕食晚清 第三十三章

小说:蚕食晚清  作者:龙章  回目录  举报

对于四人的反应杜大河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人命是无价的,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如此大胜只阵亡了七位士兵六位受伤,这笔钱花得不冤。

接下来就是阵亡士兵的后事问题,杜大河提议出钱买七副上好的棺材用于收敛将士遗体,一切花销还是都由他来垫,不用军队缴获的公费。

四人对他的决定没有提出异议,谁让人家有钱而这支队伍又是他掏钱养着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能让阵亡士兵的家属寒心。

开完小会,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杜大河安排四人分头忙碌,王德发带着银子处理阵亡将士的后事,王文伦则去忙着物资的清点,刘永泰与张兴尧负责安排军营中军官家属与士兵的吃饭问题。

一夜无话,第二日在营中过夜的杜大河早早地就起床,此时营地中的新兵已经在刘永泰、张兴尧、王文伦三人和一些军官老兵的带领下开始出操训练,口号声震天响。

而身为外委千总的王德发早在卯时,就带着阵亡将士的遗体和大箱的银子出发了。

杜大河简单地洗漱过后就第一时间来到伤兵住处,还未进帐就听里面有说有笑,都在自夸着昨日自个是如何如何的英勇。

此时王秀城也醒了过来,正倚靠在行军床上被王李氏服侍着吃着早饭,其妹妹不在。

杜大河在帐前听了一会没有进去,看来伤兵都已经没事了,便放心的离开了。

又来到伙房,吩咐伙头兵在几个伤兵养伤的这段时间,弄点小灶给他们养养身子。

中午王德发带着人回来了,然而个个却是垂头丧气的,宛如打了败仗。

杜大河看到后还以为是他们遇上了昨日逃跑的捻军了,但发现他们身上并无战斗痕迹,一问之下才明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他们是被那些阵亡士兵家属的悲伤情绪所感染,所以才表现出这般模样。

听后不由得皱眉想到,这可不行!

这对于刚新生的军队来说可不是好的征兆,万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军队中出现了厌战情绪,那他的这支武装力量就废了,就像二战时意呆利的军队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后杜大河双手一拍一声令下,准备大摆筵席犒赏将士!

命令王德发领着他的外委营带着银子,去集市上买牛羊鸡鸭鱼肉,到酒楼订上几十坛好酒,“请”来数十个厨艺精湛的大厨给将士们烧菜。

当好酒好菜摆上桌时让所有人乐开了花。

宴席开始前,杜大河让王文伦带人搬出六七箱银子。

打开,里面装着白花花的银子顿时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足有一万多两!

士兵们看着一个个木箱,眼睛里面直放光!

杜大河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凡是出征士兵每人都有银子可拿!

人群轰动了!大场面啊!他们这些刚放下锄头的大头兵,何时见过这一万雪花银?太豪横了!

说发就发,杜大河当场发放!士兵每人十两!军官按职衔从小到大分别是:伍长15两,什长20两,队长25两,把总30两。

尤其是随他出城侥幸活下来的士兵直接发放每人100两银子!最后更是提拔五人为额外外委官衔秩从九品!

这让只拿了10两银子的人瞬间都红了眼。(道光年间到咸丰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与现在的两千五百元)

先不说这官衔,单说这实打实的100两银子就能让他们发狂。

一百两啊!那可是能娶上五个黄花大姑娘了!他们好多可都是光棍汉呢!

一百两啊!能买二十五头壮牛了!一头牛四两银子(晚清)!

一百两啊!能盖房子还能买上十亩上好水田!

要是有这钱一百两,什么大姑娘俏寡妇,还不是分分钟拿下!

但也无可奈何,谁让这是人家用命换来的。

发放完赏钱,士兵们个个喜笑颜开,都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立功,拿到更多的赏钱做更高的官!

最后杜大河一声令下;开席!

近一千多人的营地顿时欢声雷动,大吃大喝起来。

宴席一直吃到晚上,到半夜才散。

次日一早,正在视察营地的杜大河,被王德发叫住了,说县衙来人,董县令请他过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杜大河听后冷笑,明白这是到了“分红”的时间了,不过分的却是自己账,分自己手下用牺牲换来的军功账!

想到这一点,便吩咐几人看好营中训练,叫人给自己备马,他独自一人去“分红”现场。

县衙大堂,所有人正襟危坐,但脸上的喜色却是掩藏不住的,杜大河身为此次的主角最后一个到,在场之人没有一个敢有怨言,即使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千总。

众人见他的到来无不纷纷起身相迎,即使是身为一县之主的董县令也笑着拱手作揖从主案上抬起了屁股。

当然脸上淤肿未消的吴勇也赫然在列,只是一个劲地往后躲,生怕被当事人瞧见,毕竟尴尬嘛。

杜大河给足了所有人的面子一一回礼。

正所为墨菲定律害死人,你越害怕的事情他就越容易发生,当看到躲在人群中的吴勇也在不由得笑了:“呀,吴兄也在啊,自昨日一别,吴兄更见富态了啊!”

这话说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臊吴勇满脸通红,尴尬地笑了:“呵呵,大河兄弟你来了,欢迎。”

众人客套完纷纷落座,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刚好杜大河就落坐在吴勇的身边,后者坐立不安。

董县令见众人落座后,开始进入正题。

“这次沭城大败捻贼杜千总当居首功,当然也少不了在座各位的鼎力相持呀。”

众人连忙谦虚起来,杜大河一言不发,吴勇同样如此。

董县令见状又开口说道:“正所谓有功不赏,恐失其望,本官这里有一份连夜手书的请功折子,大家可以传阅一下!没问题的话大家伙就签押吧,”说着就拿起桌上一本厚厚的奏章,递给了身边的师爷,让其传下去。

师爷接过走下两阶台阶,很有眼力劲的越过官衔五品的吴勇,笑着将奏章直接交到了杜大河手上。

杜大河也不谦虚一手接过看了起来,只见其内容赫然报杀敌两千余人!他本人独得首级八十三颗,位居军功第一!

抬头看了一眼董县令,这老王八蛋真敢报!

其余林林总总直接略过,而后又看到自己手下大小军官的名字,后缀首级五到十颗不等,连全军覆没的吴勇也赫然在列。

两千多颗首级不多不少刚好平分在所有人头上。

看到这里杜大河不由得想到:文官就是文官啊,真是不要脸,什么事都能想得面面俱到,这谎报军功谎报的简直是滴水不漏!

看完奏折杜大河十分满意,这份军功报上去,他最少也能官升几级坐上都司①的位置,随后笑着将奏折递给早已伸长脖子的吴勇。

众人依次传阅过后都喜笑颜开,按董县令的分配他们人人都能获得一官半职。

董县令见此开口道:“大家觉得是否公允?”说完看向杜大河,显然是在征求的他的意见。

杜大河坐在椅子上未起身拱手笑道:“呵呵,全凭大人做主。”

董县令心下一松笑了:“好好好,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本官就这般发了?。”

说完随手拿过台上官印就盖了上去,又让众人依次签押,随后在众人的目光下装封,印上火漆密封。

一切完事笑着叫来衙役送递驿站,上报巡抚。

在这里不得说一下这满清的奏折制度。

这一制度的发明者是康雍乾三朝老臣张廷玉的发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免去明朝地方官上报奏事中的诸多环节。

能让地方官员的声音,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皇帝那里。皇帝也可以在批复后,直接发还上奏地方官员,迅速付诸实施。

因此,这奏折制度不但提高了行政效率拉近了地方官员和皇帝的关系,还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不过这奏折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给皇帝提供的,一般都是满清的高级官员,文官要四品及四品以上,武官最低也要正三品或三品以上。

不过这也要分时期并没有强行规定,比如发生特殊事件例如地方发生叛乱,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小县官也可以上奏折,但一般不直接送到皇帝那里,可通过上级部门转送,比如董县令可通过知州或巡抚上递北京。

董县令笑道:“诸位军功的事情,就待朝廷消息了。”

众人:“哈哈哈,那是那是。”在场众人笑着回应。

此事了,杜大河也不想多待了,刚想要起身走人,但临了却想起了还有事情没有办,便又坐了下来。

PS:①清朝的官阶分为九品,每品又有正、从之分,共计十八阶。未入流的则称为吏。九品十八阶官制体系中,既有中*央官职(京官)和地方官职(外官)的分别,也有文官和武官的区别。

京官面对外官大五级,文官对武官大三级。自宋以来重文轻武,武官为末次!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蚕食晚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