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即拜尉缭为太尉,让执掌全国军事,其弟子均加封大夫之职。王翦仍为将军,并封以武成侯,继续统兵领将不变。
他又对天盟誓:“寡人与尉缭,生死与共,情同手足。将来如得天下,必与先生分享,如若不然,人神共诛。”这还不够,他即按尉缭前策,命从国库中一次取金三十万斤,全都交给尉缭,让他实施其统一六国的计划。
尉缭笑曰:“大王缘何敢把三十万斤黄金交给我,就不怕我走失了?”
秦王政笑答:“正如先生所说,先生也只不过代为保管,并分配了这些黄金而已。再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将先生以师得之,缘何会因此钱财而生疑惑呢?我与先生所谋者,乃天下也!”
饭后,秦王政和王翦又一起来找尉缭,共商统一六国的大计。秦王政请尉缭先谈意见。
尉缭说:“别老是让我一人哇啦哇啦,还是先听听王老将军的高见吧!”
秦王政说:“既然先生如此说,那就请王老将军先谈吧。”
王翦推辞不过,遂说:“老夫班门弄斧,请大王和先生进行纠正。依老夫之见,破六国,当由近渐远,由弱到强,分兵攻之,各个击破。”
尉缭接过话说:“此话,也符合我的意见。不过,也不一定将强的国家放在最后,还有句‘擒龙擒首,打鸟打头’的俗话呢!依我之见,破六国宜先破赵,再攻魏,这两国在一条线上,灭掉赵魏,再平楚燕齐。”
“可是。”秦王政颇有些为难地说,“长期以来,赵国一直与秦修好。前不久,赵王还亲自来秦国,在咸阳宫设宴,表示友好之情,而今突然攻赵,师出无名呀!”
尉缭说:”赵国地盘大,人口多,兵员充足,而且如有魏相助的话,想一举吞掉它,是不大容易。但正因如此,灭了它,影响也就大,而今韩国已灭,赵国已失去了一半的援助力量。大王如果怕师出无名,那就来个声东击西,干脆先发兵,声言攻打魏国。
赵王有个宠臣名叫郭开,他贪得无厌,我那弟子王敖,他本是魏国人,我让他去找魏王,说动魏王向赵国求救,再去找郭开,用重金使郭开说动赵国发兵,只要赵国一发兵救魏,咱马上掉过头来,放了魏国,先把赵国吃掉。
秦王政说:“这不过是我们的单相思,不知先生预计此计把握如何?”
尉缭说:“魏国面临亡国之危,说动魏王求救于赵国,是水到渠成的事。说动郭开设法救魏,这,怕也不难,王敖做事,大王是尽可放心的。”
秦王政欣然说:“先生神机妙算,是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那就这么办吧!”
王敖临行,尉缭嘱咐再三,王敖早就领会。王敖一走,秦王政配合行动,派大将桓龁率领十万大军,出函谷关,声言一定要拿下魏国。
王敖一到魏国,马上去见魏王,向魏王进言说:“而今秦国已发兵十万攻魏来了,大王该早作准备。”
魏王已逮着消息,心里正在吃紧,见王敖来通风报信,赶紧向王敖请教该如何保全魏国。王敖说:“韩、魏、赵三国之所以能抗御强秦,正在于这三国唇齿相依,能够相互照应的缘故。
而今韩国已向秦国称臣,唯一能有指望的只有赵国。可赵国呢?前不久赵王还亲赴咸阳,设宴与秦国亲善。这么一来,魏国当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秦国大兵压境,魏国就势如危卵了。”
魏王说:“我正发愁这事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敖说:“大王要救魏国,还得向赵国求救。”
魏王说:“赵国与秦国交好,能出兵相救吗?”
王敖说:“空着手去当然不行,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
魏王忙问:“什么办法?”
王敖说:“你可以将邺郡三城割让给赵国,赵国必定要派兵镇守。邺郡本是魏国前沿,秦国攻魏,邺郡首当其冲,如赵国同意,不等于代替魏国守城了么?这样,赵国不发兵也是发兵了。”
魏王说:“这恐怕还要马上派得力使者去磋商,赵王不干,还不是白搭?”
“这好办。”王敖说,“我的朋友郭开,在赵国当相国,我去帮你说动他,让他说服赵王就是了。”
魏王正巴不得,连忙写了一封国书交给王敖,请他出使赵国求救,并送王敖三千斤黄金,作为王敖活动资用。
到了赵国,王敖去找郭开,将三千斤黄金全送给了郭开,说了些魏赵联袂对付秦国的好处,并递上了魏王国书。郭开见了这么多的黄金,心早就动了,又有邺郡三城的好处,这点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当即一口应承。他亲自去找赵王说:“秦国已经发兵攻魏,魏国吃紧,已经派来使者,愿以邺郡三城送给赵国,希望赵国派兵镇守。
如要魏国危亡,必然危及赵国,所谓唇亡齿寒,而今魏国只求赵国镇守邺郡就行了。咱派兵去,地也得了,人情也落了,一举两得,保住了魏国,将来赵国为难,也好有个依靠,望大王能够考虑。
赵王一听,很有道理,当即派大将扈辄率领五万人马,去邺郡接收驻防。
王敖将这个消息,马上传回了秦国,秦王政命令桓龁迅速攻打邺郡。兵到之日,扈辄出城迎战,两军出崮山拼杀,结果扈辄被杀得大败,桓龁占领了邺郡三城,并乘胜追击,一连攻克了赵国九座城池。扈辄兵马,一路退却,到宜安方才站稳脚跟,马上派人飞报赵王。
赵王见引火烧身,大呼上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秦国矛头,已经对准了赵国。赵王只能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群臣很觉为难,都说赵国名将死的死,亡的亡,已没有可率兵的将领了。
前不久庞还在,他倒可以同秦将抗衡,可惜前次他跟秦军蒙骜交兵,拼了个两败俱伤,已经为国尽忠。有人提到廉颇,可惜他已老了,然而要抵挡秦军,只有请这位老将军了。
可是郭开因廉颇瞧不起自己,老是耿耿于怀,今听得大家异口同声推荐廉颇,恐怕对自己不利,就跟赵王说:“廉将军年近七十,叫他再领兵打仗,怕精力也不济了,更何况,他是因为大王不信任他,才赌着气儿解甲归田的。
大王去请他,亦未必肯出山,大王不如先派人拜访他一下,看看他是否还能出来领兵,如能当此重任。大王再召他也不迟,如果已经不中用了,那大王再物色人选就是了。”
赵王采纳了郭开的建议,派宦官唐玫带了副名贵盔甲和四匹快马,让到廉颇闲居的大梁去慰问他,顺便看他的身子骨还硬朗不硬朗。不料,郭开用重金买动了唐玫,叫唐玫依他的话行事。
唐玫到了廉颇那儿,见廉颇精神健旺,不减当年,心里不免吃惊,他说明来意,廉颇一口应承,而且故意留唐玫一起吃饭,当着唐玫的面,他将一斗米、十斤肉一顿下肚,心想这下大王该用他了。
可是唐玫回去后,向赵王禀报说:“廉将军虽然年老,但精神倒还健旺,我看他能吃能喝,好像不减当年。不过呢,身体是不是有些什么毛病,留我吃了一顿饭,我竟然连着去了三趟茅厕。”
赵王一听,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竟然忧惧成疾,急病发作。不几天就死了。
王敖得悉,去找郭开,问郭开说:“你身为赵国的大臣,难道就不怕赵国灭亡?为什么要阻止赵王召用廉颇呢?”
郭开说:“赵国亡不亡,是国家的事,廉颇如果复出,却与我一人作对,我又何必呢?”
王敖见郭开根本没有一丝报国之心,便淡淡一笑说:“万一赵国亡了,你到哪去呢?”
“尔后落脚楚国未为不可。”
“楚与魏赵又有什么区别?你还不如去投靠秦王,秦王宽宏大量,礼贤下士,能容天下所有的人呢!”
郭开吃惊地说:“先生是魏国的使者,怎么对秦王了解得如此透彻?”
王敖说:“不瞒你说,我的老师尉缭本是秦国的太尉,深得秦王的宠信。我呢,也是秦国的大夫,秦王知道你能左右赵王,所以派我带了重金来说你。
如今,你已经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让赵王引火烧身,又阻止了赵王重新启用廉颇,这已很感谢你了,但你还是帮人帮到底,等秦国灭了赵国,秦王封你为上卿,将来赵国的地盘就都是你的了,这不比你现在强吗?”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