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秦宫秘志 宝壁自生悔

小说:秦宫秘志  作者:袁银波  回目录  举报

“其实,普天之下,好的东西多着呢!”吕不韦乘机又说开了,“大老远大老远的国家咱不说了,就咱们中华七国,秦国虽然国力强大,可我们所要的好东西,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多的是,有好多好多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如果把这些东西在出产的地方陈列起来,让你骑上最快最快的马转圈儿去看,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看完呢!”吕不韦简直跟讲神话故事似的,给赵政说了这么一番。说这些,他当然有他的用意了。

想不到,赵政却不屑一顾,他十分轻蔑地“哼”了一声说:“我干嘛要骑马转圈儿去看呢?我命令一下,将天下所有宝物全集中在咸阳宫殿,我一会儿不就看完了!”

“好,有志气,有志气!”吕不韦连连夸奖着小赵政。这时,吕不韦又拿起那块假和氏璧,对赵政说:“其实,和氏璧的故事,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是宝璧必然尽生光辉,是石头必然黯然失色。它还给我们以启示,那便是勿把宝璧当石头,勿把人才当庸才,这才是它真正的寓意。

纵观历史,横看春秋,无论哪一个国家,全都是因为有了真正的人才而强大,因误用了庸才而衰弱。但是,有些人才,他们也像那卞和献的玉石一样,他们有才不露,怀才不遇,君王就应该识别他,重用他。而有些人才,他们虽有才能,却也会有缺陷,那么我们就应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真正做到量才用人。

其实,一部列国争战史,实际也是一部人才竞争史,没有哪一国的君王,会因为人才的兴旺而致使国家衰败的;也没有哪一国的君王,会因为人才的匮乏而致使国家强盛的。你不是在问如何当大王吗?可以说,这也便是做大王的诀窍。可以说,当大王的,他们天赋的才识本事的大小都无关紧要,而最要紧的乃是他对人才的掌握、发挥和运用。

其实,一个国家所有人才的才智都可以集中为这个国家君王的才智,一个国家所有人才的成绩都可以集中为这个国家君王的成绩,这是一定的,必然的。”

听了这段话,赵政似懂非懂,但他仍不满足,又问:“那么,究竟是人才多还是庸才多呢?”

“当然是人才少庸才多了。”吕不韦说。

“既然庸才都挤在君王周围,君王应该怎么办呢?”赵政反问。

“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真要是到了这步田地,那君王就应该清除包围自己的庸才,启用有胆有识的人才。”吕不韦说,“其实,人才有人才的用处,庸才也有庸才的用处。一般地讲,人才都比庸才聪明、刚毅、果断、勇敢、顽强,而庸才则比人才愚笨、迟钝、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但庸才比人才最大的优点是听话,君王叫他们往东他们决不往西,君王命他们朝南他们无一朝北,这足以令君王少费许多口舌更少费许多心思。

关于这一点,人才们则远远不是这样,他们会固持己见,非争个你高我低,弄得满朝文武,全国上下,议论纷纷,不知所往。有时候,君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搞愚民政策,到了这个时候,庸才们都唯命是听,人才们却各逞其能,必欲把君王的谜底揭穿,这却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

吕不韦想了想,又说:“我再教你一样为王者的本领,那便是‘打天下,靠群雄,治天下,靠一人。’此话怎么讲呢?那便是,当你需要统一的时候,你必须不遗余力地搜罗人才;天下人才,皆为我用;天下智慧,皆为我用;天下力量,皆为我用;休管他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休管他出身贵富与贫贱,只要是人才,皆精雕细刻,才能见其美玉,这就要求这位王者必须独具慧眼。

话说透了,当今七国争雄,正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哪一个国家拥有了人才,它便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否则,这个国家便有亡国之忧。可到了天下统一的那个时候,就不一定能用这么多的人才了。范蠡有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高明的君主对于自己的臣子,当着他们打天下的时候可以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当着天下统一需要治理的时候,必须由君王一人专权一人说了算,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列国争雄一旦获得了统一的时代。

必要时,还可以杀掉一些才高谋深功名卓著的臣子。越王勾践正是这样做的,他其所以能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所依赖的全是范蠡、文种二人,听取的全是他二人的计谋。可是,他逼死吴王夫差,灭了吴国之后,心里就想:越有才干的人越是靠不住的。万一他们变了心,对付起来就困难了。范蠡最先看出勾践的心思,在越军大胜之际,早早一走了之,免了杀身之祸。

文种则不然,他是被勾践赐给‘属镂’剑而自杀的,这也正是夫差赐给伍子胥让其自杀的宝剑。于是,勾践便少了许多心腹之患,他的政权得到了稳固,成就了霸主之业。所以,当大王的,还必须根据需要,该用人才时便用人才,该用庸才时便用庸才,该杀人才时便杀人才,该杀庸才时便杀庸才。一切,都取决于这些人是否对你忠诚。可以说,这些,便是当大王的最主要的窍门。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赵政默默地点了点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秦宫秘志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