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四合院:他们知道剧情,我躺平了 第七章 倔犟的金手指,工作、房子

四合院发生的后续,杨帆并不清楚。

此时的杨帆,正躺在床上继续呼叫系统。

杨帆家里,在这个后院共有两间屋子。

杨父杨母,住在大的那间屋子,屋子附带吃饭、做饭、储物等功能。

小的这间,中间拉着一片布帘,杨帆睡在外面,妹妹杨雪睡在里面。

就这在杨帆看来不方便的住宿条件,在这个四合院里,都是让人羡慕的存在。

有不少家庭,都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挤一间屋子。

这个时代的帝都,住房和工作那是相当紧张。

杨家能有这两间屋子,还是杨父走运才得到的。

“系统,你真的不吱个声吗?”

在心中尝试许久的杨帆,把头缩进被窝里低声喊出最后的倔犟。

片刻之后,杨帆还是无奈的伸出脑袋,无语的望着头顶的天花板。

【真不出来!

难道我的金手指不是系统?

也是,只听到提示和奖励,并没有听到系统什么的。

算了……

既然搞不明白,就先不考虑这个事情了。

靠人不如靠己!

还是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首先就是试探傻柱,看看他是不是穿越者。

其次,就是赶紧找一份工作。

正好我现在已经学会基础的厨艺和放映技术,算是有点技术在身。

厨子是不错,可这见天待在厨房,不利于我以后的发展。

相比之下,做放映员就自由多了!

嗯,那就从李副厂长那里下手。

这家伙的背景可不一般!

在混乱中风光十年,还能安稳落地,下海经商。

只要处理得当,算是一个安稳保障。

不过,在办这些事情之前,明天先去开开荤。

这两个月净吃粗粮和玉米窝头了,可把我憋坏了!】

杨帆躺在床上,摸出兜里的钱票粮票,美美的盘算道。

次日

在杨帆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临近中午。

“妈,早上吃什么啊?”

杨帆手脚麻利的穿衣起床,来到父母的屋子,很自然的叫嚷道。

两个月的相处,杨帆早已对前身父母家人,没有了心理隔阂。

呃,这也没办法!

任谁被无私供养两个月,白吃白住还不干活,都会融入进去。

“窝头配咸菜,还有玉米糊糊……

对了,你爸给你找工作的事情有眉目了。

顺利的话,过段时间你就可以进食品厂做学徒工,等你爸退休了,你就顶他的班。

有了工作,也好给你找个媳妇。

你眼瞅着就21了,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你了。

咱们可得节省点,给你攒点钱结婚用……”

母亲王丽手脚麻利的端出饭菜给杨帆,嘴里边念叨着。

“呃……

我现在才20,结婚不着急吧!

再说咱家这条件,结婚都没有房间做婚房。

话说,这学徒工指标也是很抢手的,我爸怎么弄的?”

杨帆伸手接过饭菜,就着咸菜囫囵吞枣的咽下,疑惑道。

不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体会工作的重要性。

工作就是这个时代唯一挣钱养家的手段,是可以传给子女的铁饭碗。

国营制度下,没有工作就是真正的没有收入,混吃等死都没地方!

做生意那是投机倒把,要吃花生米的。

没被逼上绝路,没人愿意干那个……

这个时候的工作,哪怕是学徒工也是有很多人抢的。

“怎么弄的?

排队排的呗!

从你初中毕业后,你爸就在厂里给你登记排队了。

4年了这才有些眉目,算是可以了。

你说的这婚房好说。

只要你能进工厂上班,就可以通过厂里租住一间屋子。

只是这学徒工,安排的可能晚点。

不过咱也不着急,慢慢排着就是了。

这都要提前准备,等个几年也不是不可能!

要是你先找到媳妇,那就让雪儿跟我们睡,给你腾出那间屋子。

怎么说,也得让你成家不是!”

王丽端着玉米糊糊来到桌前放下,眼神憧憬的畅想道。

“这么麻烦?

等单位分房子,这不得等到猴年马月。

算了、算了,不说这个了……”

杨帆听到母亲这长篇大论,顿时无语的摆手道,随手拿起一个窝头塞进嘴里咀嚼。

就算要出去开荤,也得先把肚子垫吧一下,顺便糊弄家人。

不是杨帆不愿意买东西回家分享,而是这牵扯到后续的钱财来源问题。

说一个谎言,就得用无数谎言弥补。

杨帆懒得那样折腾,索性一人独享!

给家人买肉吃,等他工作以后再买不迟。

“麻烦?

只要能顺利弄到房子,多麻烦都不怕。

你知道有多少人想弄房子,都不够资格!

算了,跟你说这些你也不懂……

你吃完饭收拾一下碗筷,妈出去买菜。”

王丽看着狼吞虎咽的杨帆,无奈摇头道,然后挎着菜篮子就向大院外走去。

因为住宿条件不够,杨帆家里的灶台,也和大多数四合院住户一样,平时在屋子外面。

只是现在是冬季,暂时是在父母屋子里做饭。

“去食品厂?

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等分房,黄花菜都凉了!

得,我还是靠自己吧……”

杨帆望着母亲的背影,嘴里夹杂着吞咽声,不清不楚道。

几口吃完手里的窝头,杨帆端起玉米糊糊一饮而尽。

快速收拾碗筷,径直就朝四合院大门走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四合院:他们知道剧情,我躺平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