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四合院:抽卡大师 第三十二章 租房!开证明!(求鲜花!求好评!)

看到徐惠珍的表情又发愁了。

凌风笑着问道:“姐!您是不是担心扫盲班的问题?”

“这个您也不用担心,徐老师不是跟您挺熟的嘛!”

“您直接把这个事情跟他这么一说!”

“他保准愿意来扫盲班授课!”

其实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徐惠珍和蔡全武的事情还没有啥进展。

凌风有些着急了!

这都在家带了快一个月的孩子了。

自己实在有些扛不住了!

他打算推波助澜,让原剧情加快一些进度。

只有这样了,他才能解放出来!

到时办理一些其他的事情也方便不是!

徐惠珍一听凌风说出徐老师三个字的时候。

表情又开心了起来,当即就把怀里的小静理往凌风手里一放。

等到凌风接住抱稳了。

她就立刻起身说道:“行!那我现在就去找任大娘!”

“小风,你真是我的好弟弟!”

“今天你就把那肉给做了!”

“姐姐我高兴!咱们今天吃肉!!!”

看着充满干劲的徐惠珍,凌风笑着说道:“好嘞!”

“估计等您回来,午饭我也就做好了!”

其实要说凌风一个人带孩子也不对。

毕竟自从何玉梅到小酒馆上班的时候。

只要她闲着没事干,凌风中午做饭都会让她帮忙带带静理。

只是一会的时间,范金友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范金友这个人没有坏的病入膏肓。

所以只要他不给自己找不痛快。

凌风是不打算主动整治他的!

徐惠珍到了居委会,把凌风交给她说的那些话。

跟任大娘这么一说,那直接让这位主任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当即二话不说,就找到了那间房的钥匙。

拉着徐惠珍去现场看房了。

最后房子看了,徐惠珍很满意!

到时候只要打扫打扫卫生,置办一些桌椅板凳。

不管是当食堂,还是当课堂。

都非常的合适!

本来任大娘是要免费让徐惠珍用的。

但被徐惠珍直接给拒绝了,无论如何也得交房租。

徐惠珍说的很直白,就是怕以后某些人拿这个说事。

还说,到时候要是被人知道了。

任大娘这个居委会主任也得跟着被连累。

索性就公事公办,该交多少房租就交多少。

到时候任大娘直接报给上头。

一切公正透明,就算苍蝇想叮蛋!

它也找不到缝隙去叮!

这可把一旁跟着看热闹的范金友给气的。

最后气哼哼的走开了!

就这样徐惠珍每个月交8块钱。

这间公家的房子她就有使用权了。

而且徐惠珍还要求居委会给她开个证明。

里面写清楚,徐惠珍办的扫盲班必须坚持3个月。

否则的话房租退还,房子收回!

看到徐惠珍要求办3个月的扫盲班。

那居委会任大娘,几乎用最快的时间就把证明给开好了。

就连去市里盖章,都是这大娘亲自跑的。

拿到居委会开的证明,徐惠珍小心翼翼的收好了。

然后又去了找了徐和生。

当徐和生听到徐惠珍要办扫盲班。

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当然他也没忘记。

潜移默化告诉徐惠珍,他之所以愿意去帮忙。

那都是看在她徐惠珍的面子。

总之就是希望徐惠珍念他的好!

徐惠珍也不是傻子,自然听懂了徐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

两人从今天开始,算是有了经常接触的机会。

不过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徐惠珍告别了徐和生,便回到了自己家小院。

一进门她就问道了一股肉香味。

那简直让徐惠珍都要流口水了。

看着院子里正哄孩子的何玉梅。

她主动走过去把孩子抱了回来。

何玉梅一脸羡慕的说道:“惠珍姐!”

“你说小风这孩子咋那么厉害!”

“这做饭的手艺跟谁学的!”

“你说他之前做的那些馒头,稀饭,面条就够香的了!”

“这咋做起肉来,我感觉更香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徐惠珍曾经问过凌风。

凌风也给出了答案。

徐惠珍直接说道:“他当初有流浪的时候跟着一个年迈的老人。”

“经常在乡下去给一些红白事做酒席。”

“后来那老人去世了,他也就没了依靠。”

“我认识他的那天,就是那老人刚走的时候!”

“说来,这孩子的命也挺苦的!!”

何玉梅听到凌风过去,点点头表示自己也认同徐惠珍说的是。

但前面的范金友突然喊道:“何玉梅!”

“何玉梅!!赶紧回来帮忙!这会上人了!!”

他其实就是看到徐惠珍回来了。

既然当妈的都回来了,他怎么可能还让何玉梅再帮忙看孩子。

直接就把何玉梅给叫了回去。

徐惠珍也没在意,直接抱着静理回屋里等着吃午饭了!

这顿饭算是彻底的把徐惠珍的馋虫给勾了出来。

她今天中午吃的居然比凌风还多了一个馒头。

你就看她吃完饭直接跑到床边靠着墙不想动。

就知道她到底吃了多少了!

凌风也是无奈的收拾餐具,顺带的说道:“我说!”

“姐!您今天也忒能吃了!”

“好家伙!比我吃的都多!”

“你可当心点,吃完别躺下!”

“否则你的胃可受不了!!”

(新书不易!送出您手中的鲜花吧!感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四合院:抽卡大师书评: